02.25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又是爸爸干的?”今天,孩子对我撒了谎,他才3岁!”

你家的孩子对你撒谎过吗?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是爸爸干的!


<strong>不想去幼儿园,谎说肚子疼。

<strong>不想从暖暖的被窝起床,说身体不舒服。

<strong>花瓶碰倒在地,摔碎了,说是被小猫咪撞掉的。

<strong>甚至于用彩笔画了一墙的“艺术”,面对质疑,回答:“是爸爸干的!”<strong>说这话的时候,可能他连彩笔都还没放下,“睁着眼睛说瞎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宝爸宝妈们是怎么处理的?紧张吗?有没有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了,长大了还了得!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孩子乱涂乱画,说:“是爸爸干的!”


我的闺蜜家里的孩子今年已经读大班了,她向我吐槽:

“孩子越来越人精了,在幼儿园尿床老师给他换了衣服,回家我问他为什么今天换衣服?他说是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洒到身上了,后来还是通过老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还有一次去接送他放学回家的时候,听他和班里同学说他爸爸上个月带他去迪士尼乐园玩,还说的有声有色的,其实由于他爸临时通知出差,原先答应带他去迪士尼乐园玩的时间已经延期了,他根本就还没去过!”

闺蜜表示他孩子说谎话的次数好像越来越多了,该怎么办?


其实在我看来,孩童撒谎是非常普遍性的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必将经历的阶段,它是孩童性格、个性组成的天然属性。

美国一份心理学研究表明:

2岁幼儿中20%的比例会说谎;

4岁孩子中说谎的比例高达90%;

年纪越大,说谎的比例越高,

到12岁,几乎每个儿童都会说谎;

但当孩子到16岁,说谎的比例就会下降至70%。

从数据上显示,说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不要过分担心,但是我们也不要放纵孩子的撒谎行为,要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让你的孩子成为那下降的30%,你的做法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说谎鼻子会变长哦!

要解决孩子撒谎问题,我们先要剖析下为什么小孩子要撒谎?

孩子主动去说谎,不外乎一个原因:获得某种“利我”的目的。

谎说肚子疼,身体不舒服,是为了不去幼儿园、为了懒床,是“利我”。

花瓶碰倒说是小猫撞掉、墙壁说是爸爸画的,是为了免于责罚,是“利我”。

尿床说成喝水不小心洒的,是因为尿床受到的责备更大,孩子通过说谎减低责备的程度,也是明显的“利我”!

和同学谎称去过迪士尼,以获得虚荣心、满足感,也是为了“利我”。

就像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一文开篇提到的那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


说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李康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谎言需要两个关键的原料,心智能力即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成功的谎言,需要孩子有强控制力,包括控制语言、语气、声调、表情、肢体动作等的协调统一,让听者深以为然。

比如孩子向同学炫耀没去过得迪士尼,首先要隐瞒自己没去过得事实,然后编造一个时间、地点、人物,这一点就不容易做到,既要合理又要让听者有代入感,让同学听了觉得好像是自己爸爸也带着自己去迪士尼了。再通过表情、动作的深加工,辅以孩子从其他渠道听来的“迪士尼”里的情景:“我不但玩了摩天轮,还和唐老鸭握手了呢!”

鼓掌!一个生动而有画面感的完美谎言从孩子口中流露出来,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孩子的“虚荣心”也得到满足。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既然人类的天性自带“谎言”的属性,孩子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第一次谎言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一、3岁前的孩子,谎言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它有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做“想象力”。

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孩子像个“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对事物充满幻想,往往还分不清幻想和现实。

<strong>我家大宝3岁左右,特别喜欢把床铺当成“动物王国”,他会说:“妈妈,熊宝宝说他饿了,想要喝neinei!”他会说“乌龟先生要找我赛跑,我拒绝了,因为他跑不过我”!“想象力”模糊了孩子幻想和现实的界限,那是我们早已丢失的童真!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宝爸宝妈们忍心揭穿孩子的“谎言”吗?我们应该做的是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幻想,“宝贝,熊宝宝饿了,你当熊爸爸,我当熊妈妈,我们一起喂他neinei,好吗?”


二、3-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事物认知能力,对事情发生产生的后果已经有了一定的预判能力,开始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会遭受批评。当孩子出现说谎的现象时:

1、信任孩子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容易缺乏安全感,父母发现问题要顾忌孩子感受,避免过度职责,让孩子以为“妈妈不要我了”的感受,应当要先了解情况,对孩子的解释给予一定的信任,千万不要孩子还没解释完就开始质疑:“真的吗?”长久以往,孩子会产生一种认知:“既然我说真话你又不信,倒不如说谎,还能免于处罚”的错误感知。家长应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改正后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2、学会利用“标签效应”

不要把说谎这个词挂在嘴边,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当一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骗子”的标签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向着标签所示不好的方面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克劳特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来一群人,让他们进行慈善捐款。有些没有捐款的人被告知:“你不是一个慈善的人”,也就是说被贴上了“不慈善”的标签;另一些不有捐款的人则没被贴上这一标签。

然后,克劳特教授再次组织这些没捐款的人进行了一次捐款,这一次大家都捐款了,但有意思的是:那些被贴上“不慈善”标签的人,所捐的钱比那些没被贴上标签的人要少得多。


心理学上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strong>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正鼓励”:“宝贝,你是最棒的!”“妈妈知道,你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朝着你预想的方向成长。


三、7以上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强,同时具备了强烈的自尊心

这个阶段孩子说谎已经有着明确的“利我”目的性。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要有方法的引导改正:

1、了解孩子说谎背后的缘由

孩子出错不要一味责骂,做错事说谎,无非就是害怕父母责罚,如果一发现孩子过错,就严厉指责,只会倒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谎言”来逃避责任。孩子为了“虚荣心”说谎,表明了孩子缺乏满足感,可以适当的满足孩子的并不过分的要求,完成给过孩子的承诺。让孩子身心健康得到成长,本身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职责。


2、照顾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已经形成,不要在人多的时候通过严厉指责来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

邻居家的小孩,有次在我家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非常愉快,忽然不小心推到了另一个小朋友。这在小孩子玩闹时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小朋友也不是故意为之,我邻居却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孩子,让孩子道歉,在母亲的指责里,孩子含泪说了句:“对不起”,可之后,邻居家的孩子那天再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愉快的玩耍了。


“是爸爸干的!”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聪明妈妈的做法引“共鸣”

无度的指责,会造成反作用

孩子之间也是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比较心理的,父母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只会伤害到孩子。尊重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做到言传身教,多点耐心和宽容


正确看待孩子的说谎行为”。没有一个孩子天性就是个“骗子”,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爱与宽容,消融孩子的“谎言”吧!


我是婴语说,每天和你分享育儿心得!

日行一善,从随手点赞加关注开始哦!!



<strong>今日话题:宝爸宝妈们,你们家的宝贝对你撒过谎吗?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