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戴梓康熙年间就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为何反被流放宁古塔?

王昆立


在回答该题目之前,笔者首先要纠正题中两处错误。一是戴梓发明的是连珠火铳,并非机关枪。尽管题主将机关枪打上引号,但两者相差甚远实在不得同语。二是戴梓流放至盛京(今沈阳),而非宁古塔。虽均属极北之地,但盛京乃清朝重都,它和宁古塔的关系就好比现今的省会与村镇。实际上戴梓在康熙年间发明的火器不止连珠火铳,他还发明了威力更大的冲天炮,他的这些发明不仅大大加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还为清朝在国际上挣足面子。按理说以他的功绩定然十分受宠,更何况康熙对军事和国际关系相当重视,那为何他会被流放?

<strong>

客观原因:当一个优秀的人遭到小人嫉妒时,危险便悄悄降临。

主观原因:正义之人似乎如出一辙地刚硬、耿直、不通人情世故。

戴梓号称我国古代的火炮专家。他自幼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且爱好广泛。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期喜欢上机械制造。他经常在学问之余动手制造火器,不仅种类多,还能射中百米以外的目标。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起兵造反,康亲王杰书奉命率兵前去平定。戴梓弃笔从戎,随康亲王出征。由于他在出征时为康亲王出谋划策且将连珠火铳献于康亲王,所以班师回朝后便得康熙重用。

实际上这个时候康熙对他只有赏识,还算不上喜爱。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荷兰政府派使者前来“访华”,为表诚意带了许多贡品,其中含有“蟠肠鸟枪”。而康熙为彰显大国风范便命戴梓仿造了10支一模一样的枪,并回赠给荷兰使者。过了不久,康熙又让他仿造“佛郎枪”(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他仅花五天时间就完成了。

第二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曾向康熙炫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并夸下海口:“冲天炮”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然而他花费一年的时间都没有造出来,可戴梓只用了8日便大功告成。“冲天炮”造好后,康熙率众臣亲临现场观看试射,只见“冲天炮”的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龙颜大悦,极力嘉奖。不仅为此炮赐名为“威远大将军”,还下令把戴梓的名字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冲天炮”在往后许多战役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戴梓至此则深得康熙喜爱。

但喜欢又如何?君王的脸翻起来比书还快。“冲天炮”事件对戴梓来说是喜又是悲,南怀仁因为此事颜面尽失,对戴梓恨之入骨。另外由于戴梓刚正不啊、直言不讳,在朝中得罪过不少人。所以南怀仁找准时机,寻找盟友——陈弘勋(张献忠的养子),与他一同陷害戴梓。当时清朝严行海禁,他们就趁机给戴梓戴了顶“私通东洋”的帽子。听到与东洋有关,康熙勃然大怒,不顾之前的功劳直接将戴梓流放到至盛京。

戴梓流放后的生活十分困苦。每逢盛京的冬天,他只能“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拾榛子”。好在他才华横溢,还能靠卖字画维持生计。这种生活长达了35年,他每日盼着皇恩浩荡,得赦回京。可盼了35年,也未能再回故里,最终客死他乡。纵观他的一生,他时刻坚守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性,并将生活情感寄托在诗作中。正所谓“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


邓海春


这个问题可笑的要死。

戴梓这个自来火枪,根本不是他自己发明的,而是仿制昂立亚国进贡的琵琶鞘燧发枪,就是下面这货。

这是故宫收藏的琵琶鞘燧发枪,昂立亚国其实就是英格兰,所以说这种火枪的专利是属于英国的。当然,这种枪的特点就是在枪托开两个空间,一个空间作为贮存弹丸的弹仓,一个是贮存发射药的药仓。弹仓和药仓由机轮和枪膛连接,由扩机将弹丸和发射药推入枪膛,再扣动扳机燧发发火。


弹仓和药仓

机轮
再补一张图,连珠火铳内部结构

这种枪的优点很明显,只要一次性将弹仓和药仓贮满,就可以省却装填时间,提高了射击效率。这是因为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都要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枪膛,再用通条捣实,然后将弹丸从枪口送入,再瞄准射击。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第一,发射药无法捣实,导致火药不能充分燃烧;第二,气密性存在问题,容易漏气。这就导致弹丸的射程和杀伤力打了折扣,而且这种火枪制造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装备,所以虽然东西方都在同一时间接触了这种火枪,但是都在同一时间抛弃了这种鸡肋,继续将前装枪使用了两百多年。所以,这种东西只能作为君主、贵族猎奇的玩具而不会成为制式装备。戴梓的纺织品相比于原厂货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枪托拉长让其能够贮存28发弹丸罢了。


至于这货是机关枪吗?当然不是,这货严格来说就是一种后装燧发枪,其发火原理和现代机步枪大相径庭,而且弹药也是分装的,根本不是现代的定装弹。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机枪是带有两脚架、抢架或是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定义是步兵射击用自动武器。日本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的定义是一种扣引扳机不放时能够连发,同时又可进行单发的口径11毫米以下的自动武器。可见各国对于机枪的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即机枪是自动武器。自动武器是指靠发射时形成的火药气体的能量自行退壳装弹和连发射击的武器,即只要扣住枪械的扳机不放,就可连续射击,直至弹仓的弹药全部耗尽为止。

另外再附上英文枪支分类

火绳枪:Arquebus;滑膛步枪:Musket;线膛步枪、来复枪:rifle ;连珠步枪:repeating-rifle;半自动步枪:a semi-automatic rifle;、a self-loading rifle;自动步枪:automatic rifle;突击步枪: Assault rifle;冲锋枪:submachine gun;机枪:machine gun

这个琵琶鞘自来火枪以及戴梓的纺织品顶多属于repeating-rifle,不可能是machine gun,甚至连步枪都算不上。


至于戴梓为何被流放,是这样的,根据《清史稿》记载:

梓通天文算法,预纂修律吕正义,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后赦还家,留於铁岭,遂隶籍。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戴梓情商不高,和康熙的大红人南怀仁结了梁子;同时又命犯小人,导致被南怀仁给摆了一道,才被流放关东,最后成为铁岭人。呵呵,根本不是某些二傻说的康熙防汉,而且康熙对火器的兴趣远高于明朝,清朝也逐渐成为全火器军队。

最后说一下,拜托各位二傻无知就要点脸,少张嘴放屁。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首先,戴梓的28连发机枪,没有任何的实战能力。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所谓28连发机枪,就是28个装好弹药的子铳,安装在琵琶型枪身内部,使用一个枪管对外射击。由于这是单兵武器,因此采用的子铳都非常小,可以装填的弹药非常有限,而且枪管很短。

这种武器的射程威力都非常有限,从身管和子铳长度来看,真正射程不会达到鸟枪的三分之一。也不具备重新装填能力。毕竟在战场上,为28个子铳重新安装火药和铁子,需要的时间起码在20分钟。

同时,这还是一支火绳枪击武器,这种武器实际战斗能力,还不如清军从准噶尔获得的土耳其技术赞巴拉火绳枪,装药多,身管长,可以在远距离打穿铁甲,直接导致了铁甲在我国大面积被淘汰。在火绳枪,抬枪排枪射击下,这种所谓的28连发机枪,根本就是自杀武器。

如果是火炮,所谓的28连发机枪,又威力太小,在红夷大炮和子母炮面前,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相差不是几十个档次的问题。

到了1870年在高性能炸药,金属子弹,全新冶金技术和机械技术出现以后。法国才出现了37管机枪,但是都是使用定装金属子弹,使用摇动手柄转动。完全不是戴梓那种,28个小火铳绑在一起,使用一根枪管的多管火绳枪可以比较的。

但是就是这样这种蒙蒂格尼式机枪,也因为不适合实战而被淘汰。至于,戴梓那种多管火绳枪,其实在明朝就有,各种10管火绳枪,早就证明在实战当中没有任何用处,就连射程只有16米的骑射都可以轻松碾压。

比戴梓那种武器还要神奇的各种火绳武器,在明朝数不胜数。一个比一个神奇,就是都没有实战能力。什么28连发机枪,没有上弹,闭锁,击针击发,退弹等等能力,也没有金属子弹。就是把一堆小火铳绑在一起而已,明朝把100支火箭绑在一起的一窝蜂都有,就更不要说这个28管小手铳了。


深度军事


戴梓康熙年间就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为何反被流放宁古塔?(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小编首先分析一下标题再回答问题,首先戴梓不是流放宁古塔,而是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其次,标题显示戴梓是因为发明“机关枪”才被流放,其实不是这样的,背后的隐情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戴梓其人和他的机枪

戴梓是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戴苍,是清早期著名的画家,代表作《看竹图》,在父亲的影响下,戴梓从小就喜爱读书,简直是无所不读,戴梓的一生多才多艺,他懂天文、通兵法、擅诗画、会治水,最厉害的是擅长机械、兵器制造,最不喜欢的是争权夺利,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

那一年,吴三桂造反,耿精忠起兵响应,进犯浙江,康亲王杰书奉旨讨伐,戴梓弃笔从戎,随军出征,由于他长期以来对军事很有研究,很快崭露头角,受到康亲王重视,两个人的计谋经常不谋而合。

平叛胜利后,康亲王把他推荐给康熙,康熙亲自召见,给了他一个翰林院侍讲的职务,到南书房编史书去了。

专业不对口呀,戴梓老郁闷了,于是就在家里捣鼓,最终他发明了一种叫做“连珠火铳”的武器,这种武器的储藏了28发火药铅丸,有两个铳机,实现了连续射击,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机关枪的前身,具体实物见下图。

这是电视剧中倪大红扮演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太雷人了,你以为观众都瞎呀,这明明就是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真正的“连珠火铳”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和下面这个故宫收藏的17世纪末荷兰的燧发枪倒是有几分相似,可以参考一下。

有点像现代的猎枪,还是没有机枪的形态,但是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它比麦德森机枪早了200多年。

网友会想,如果清朝军队全部配发这种武器,是不是可以横扫全球了,最起码不至于被列强围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戴梓并没有将这种大杀器交给部队,而是“藏器于家”,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到了,有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责备他“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要是把这件武器流落人间,你就会断子绝孙”,于是“连珠火铳”成了戴梓的私人收藏品了。

戴梓和南怀仁,要命的火炮

“连珠火铳”虽然比较牛,但是在戴梓一生的军工创造力,这只是一个小玩意。

1686年,荷兰使者送给康熙一杆“蟠肠鸟枪”,康熙送给戴梓研究,戴梓很快就给山寨了,造出来10枝赠送给荷兰使者,把对方吓了一大跳。

后来康熙让他仿造西班牙、葡萄牙造的“佛郎机”,戴梓5天时间就给造出来了,威力更猛,康熙对他在火器方面的才能深感诧异。

其实,戴梓最厉害的大杀器是“冲天炮”,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向康熙炫耀他们国家的“冲天炮”多么多么厉害,康熙就命令南怀仁负责建造,他折腾了一年也没有结果,康熙非常失望,就命令戴梓负责建造,从下命令到拉出来试炮,只用了8天时间。

这门火炮长二尺一寸重三百斤左右,能在三里的射程内发射空心爆炸铁弹,对快速移动的目标造成极大的杀伤,还能调整射角,来改变射程。

经过实射,此炮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非常高兴,大加赞赏,赐名“威远大将军”炮,还把戴梓的名字刻在炮上,并用来对付准噶尔叛乱,成为清军的一个秘密武器,立下了大功劳。

戴梓成也“冲天炮”,死也“冲天炮”,造炮本来是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南怀仁的任务,结果让戴梓给摘下头筹,南怀仁丢了脸,伺机暗中报复。

戴梓冤案

戴梓这个技术男,不善于当官,他刚正不阿,敢讲敢说,在朝廷得罪了一些人,造“冲天炮”更是让康熙的红人南怀仁丢脸,这都给他埋下了祸根。

张献忠的养子陈宏勋投降清朝后,封了一个官职,他向戴梓索贿,戴梓根本不吃这一套,南怀仁知道此事后,立即找到陈宏勋,让他出面,诬告戴梓“私通东洋”,康熙不辨真假,立即逮捕戴梓,最终判流放,举家流放到盛京。

到盛京后,天寒地冻,败絮冷炕,一家人过得非常艰辛,只能到山里捡榛子充饥,幸亏除了造武器,戴梓还有一个看家本事——画画,他的画在当地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虽然不能大富贵,温饱是解决了。

让一个技术男不玩技术玩书画,戴梓在盛京过得非常郁闷,闲暇之余写诗抒发心情,由于他经常和老百姓在一起,所以他的是满满都是抒发农民的苦难生活。

戴梓在盛京和铁岭流放了35年,没有一天不盼望着皇恩浩荡,赦免回京,但是他始终没有盼到康熙的赦免令,最终于雍正四年(1726年)在铁岭抑郁而死,终年78岁。而排挤他的南怀仁于1688年去世,终年65岁。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首先需要纠正一下,提问里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机关枪”,严格来说,根本不是机关枪。而且晚年凄凉的戴梓,也没有“流放宁古塔”。

它的学名叫“连珠铳”,是一种琵琶形状的新型火枪,其枪脊上储存火药弹丸,以机轮来操纵装填,开火时一口气能连发28发。这种当时的新颖火器,属于一款升级版的燧发枪。与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7世纪末荷兰燧发枪性能相似。虽然属于当时领先全球的枪械,但与近代机关枪真心不搭。研发成功后也没装备军队,只成了戴梓的私人藏品。

但虽然如此,这构思精密的“连珠铳”,依然是清初军工强人戴梓的实力见证。而且放在戴梓一生的奇特军工创造里,“连珠铳”也只是个小意思。

戴梓,浙江官吏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年轻时就不爱四书五经,却偏爱读书人鄙薄的火器军工技术。三藩之乱时,一腔热血的他放弃安逸生活从军,亲手开发的火器,从此在战场上初露锋芒。后来一路官升康熙皇帝的南书房翰林院侍讲,其炉火纯青的研发能力,这时起更是大爆发。要论贡献最大的,却是他的一项独家成果:冲天炮。

冲天炮,又名“威远大将军”炮,这种戴梓研发的野战炮,长二尺一寸重三百斤左右,能在三里的射程内发射空心爆炸铁弹,对快速移动的敌人形成覆盖杀伤,且能够通过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来操纵射程的远近。即使对面是高速凶悍的骑兵,也保证能以汹涌火力大杀一片。后来清王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里,戴梓的冲天炮更成了清军战场的神奇,多次把拥有沙俄火器的准噶尔骑兵瞄准了暴锤,杀出清王朝赫赫武功。

不夸张的说,在康熙年间半个世纪的征战里,以其奇特创意不停升级火器装备的戴梓,几乎是亲手把清军火器水平拽到世界先进位置。而且这位康熙年间的幕后英雄,还写出了著名的《治河十册》,是近代中国黄河治理工作的绝对宝典。对四书五经无感的他,诗文却写的独具一格,其针砭时弊的诗歌,堪称清代中前期里的独一号。想要了解清初的世态民情?体会康熙年间的苦难民生?读戴梓的诗,经常就是秒懂。

可以说,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如戴梓这般多才多艺的强人,也是相当罕见。能够如此人物,能够主动请缨,半生为国家呕心沥血,真堪称“天赐大清”。

但无奈的是,当时的康熙皇帝,还是特别宠信外国传教士南怀仁之流,多次以强大军工发明抢了南怀仁风头的戴梓,当然也就招了恨,终于给戴梓编造了“私通东洋”的罪名,也就不出意外,惨遭康熙帝流放。虽然不是流放到酷寒的宁古塔,却也被赶到了盛京(今沈阳),度过了三十五年流放生涯,直到雍正帝登基后才得到赦免,却也已年老体衰。雍正四年(1726),这位不世出的军工强人,黯然病故在铁岭。

而在戴梓病故一百一十四年后,鸦片战争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英国侵略者,清军的火器装备,竟破烂到连康熙年间都不如的地步。猴急着要造火炮的清王朝,连当年的造炮图纸都找不到。这耻辱的景象,真辜负了当年戴梓,那一腔报国的热血。

参考资料:《清朝文献通考》、《皇朝礼器图式》


我们爱历史



哎,这问题问得,真是逻辑混乱、颠三倒四!

不明就里的人,看了问题,就会认为戴梓惨遭流放,就是因为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

但是,他下面又问“为何”反被流放,这可不是前面都已经给出答案了,紧接着又问“为何”,真不知为何还要问“为何”?

事实的真相是:戴梓遭受流放,并非因发明28连发的“机关枪”获罪,被流放的地点也不是宁古塔。

先简单说一下戴梓其人。

戴梓是很有些来头的,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戴苍是清代早期的画家,擅长画肖像、人物以及山水、竹石。题材以《看竹图》最多,代表作却是《烟云归耕图》。本世纪初,戴苍的一幅《看竹图》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以39.8万元的价格成交,即其绘画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

也因为父亲有代表作《烟云归耕图》,戴梓晚年在辽东曾自号“耕烟老人”,著有《耕烟草堂诗钞》传世。

戴梓自幼聪颖,喜爱机械制造,少年时代,就“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外”。

现在看“能击百步之外”的武器,并不会感到特别惊奇。

但对比一下以后差不多一百年,即在乾隆三十年,清军在新疆作战鸟统的射程,不过只有三十多步而已。

由此可知戴梓的跨越时代性。

当然,戴梓跨越时代性最大的就是制作出“连珠火铣”。

《清史稿》记,清康熙十三年(1674),戴梓从军赴浙闽征耿精忠时,曾献上该“连珠火铣”。

“连珠火铣”配备了两个相互衔接的铳机,铳背装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当扳动第一个机轮,随着火药和子弹落于机膛,第二个机轮即跟着开始扣动,如此循环,可连续射击28发子弹,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铣。

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员陆敬严先生认为,戴梓的“二十八连珠火铣”就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设计巧妙,不仅去掉了旧式火铣用火绳点火的原始操作,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

兵器专家王锦光先生说:“这种连珠铣非但在我国算是首创,就是当时在世界上也可算是新颖的武器。”

韦镇福在《中国军事史.兵器》中也说:“这种类似近代机关枪的火器,在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

李少一等在《干戈春秋》上干脆认为连珠火铣就是机枪,称“戴梓的发明比西方人早了一个多世纪。”

可惜的是,康熙、以及后来的众多清朝统治者头脑里固守着“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思想,一直以刀、矛、弓、箭这类冷兵器为主,未对戴梓的发明制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终使中国武器史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从而造就了悲惨而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戴梓获祸,主要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诬告陷害。

戴梓原先在编纂《吕律正义》时,就和南怀仁产生过分歧;后来康熙命令南怀仁造冲天炮,南怀仁“造之一年而不成”,而戴梓仅用八天就造出来了,这使南怀仁“惭且愤”,脸上挂不住,有了加害之心。

另外,有一个名叫陈弘勋的人,原是张献忠的养子,投靠清廷得居高官,曾向戴梓索贿不得,他和南怀仁相勾结,诬陷戴梓私通日本。

康熙不由分说,把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

戴梓在盛京活得很累、很惨、很狼狈,靠卖字画为生,过了差不多过了三十年才获赦,但已垂垂老矣,回不了乡,留居铁岭(今辽宁铁岭), 改年病逝,享年78岁。


覃仕勇说史


戴梓(1649-1727)字开文,钱塘人,多才多艺,除了卓越的火器制造才能,在诗书绘画,天文历法方面也有造诣,康熙12年,三藩叛乱,次年6年,康亲王杰书率军南征,路过杭州时,25岁的戴梓以布衣身份从军,献上“连珠火铳”制造之法,班师回朝后,经康亲王杰书推荐,戴梓受到了康熙的召见,授翰林院侍讲之职。

戴梓所该改良的“连珠火铳”,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由于此叙述来自其后人戴遂堂,所以描述应该相对可信。根据纪晓岚的记载,此铳“状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28发。”。根据描述可知,这是一种连扳连射的燧发枪,简化了装填手续,每装填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子弹。

今天,不少历史研究者,误认为这是一种类似近代机关枪的枪支,但机枪的原理是利用击针后装式枪机,第一发枪弹射出后,利用火药燃气的反冲力,推动枪管后座一段距离,并利用后座的冲力,完成打开枪机,退出弹壳和装弹重新发射这个程序循环,与单发燧发枪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舶来火器显示,有一支二等自来火二十出琵琶鞘枪,来自“昂里亚国”,其弹药装填方式与技术都与戴梓的“连珠火铳”十分相似,所以说,戴梓的“连珠火铳”应该就是基于这支燧发滑膛后装枪进行的改良。

除此之外,戴梓还成功放置过西洋进口的“蟠肠鸟枪”和冲天炮,康熙亲自命名后者为“威远将军”炮,是后世臼炮的早期雏形,适合于曲射,仰攻山间城寨工事,冲天炮在康熙35年远征噶尔丹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那么为什么戴梓会被流放?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三十年(1691),由于和“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忌之。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后赦还家,留於铁岭,遂隶籍”雍正四年(1726),戴梓卒于辽东,年七十八。戴梓在辽东流放长达三十五年,有《耕烟草堂诗钞》四卷。

顺便说一句,康熙一朝对火器的制造进行了非常严厉的规定。为了维护八旗军对绿营的武器装备优势,以及阻止各地人民武装起义的可能,康熙规定,造炮之处分为三,最精良的在紫禁城内的养心殿造办处,产品称“御制”,供京营八旗使用,第二处在景山,产品称“厂制”,质量稍次,而清军主力绿营所用火炮,在铁匠营制造,质量最低,技术最为落后。各地方只能制造单兵轻火器鸟枪和轻型火炮,以及火药,各省督抚必须先向兵部工部申请,批准后才能开始制造。

至于单兵火枪,根据《皇朝礼器图式火器》,共有58种,其中御制御用枪16种,而燧发枪有3种,这种技术先进的利器,全部只能“御制御用”,严禁外传,另外,清代中后期后,根据《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严格规定了所有重型火器的样式,成本,固然有利于监督管理,但也不利于改良创新。另外,由于中国缺乏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使得本土火器只能采取对西来产品进行仿造和局部改良之路,所以即使戴梓没有遭遇贬斥,中国本土军工技术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


用户69792950182


戴梓算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了,他懂兵法,还知天文,书画也画的比较好。除此之外呢?他还是火器专家,这就十分厉害了。

在康熙年间,由于耿精忠和吴三桂叛乱,这才给了戴梓在历史上出场的机会,他在战争初期应征入伍,后来因为有功,被授予道员。后来战乱平定了之后呢?康熙也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皇帝,知道他能文善武,就任命他为翰林侍讲。

后来到了康熙二十六年,他又发明了冲天炮,这个大炮后来被皇帝称之为威远大将军,他算是又立功一件。

据说在昭莫多战役中,这个威远大将军炮可算是大显神威,这一次是康熙第二次亲征,他们当时面对着葛尔丹的强兵,康熙这边摆好了威远大将军,好不威风,在战争开始之后,仅仅三炮,就将葛尔丹吓得转身就逃。也为康熙挣足了面子。

当然,除了威远大将军,戴梓还发明了一种连珠火统,而且还可以连发二十八珠铅弹,这个也是对火统的一大改进。但是这个武器却没有敬献给皇帝,所以并没有得到推广。



戴梓才能出众,尤其是在武器方面,所以他也算是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吧。但是大清朝嘛,还有那些封建官员,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最看不得别人居功了,尤其这个戴梓还是一个汉人。而且戴梓也是敢言人过,自然也是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有人暗中去中伤他也是不足为奇。

南怀仁就是其中一个,南怀仁是比利时人,他也是研究大炮的。当年在威武大将军炮上,戴梓算是给了南怀仁一个难堪,于是他也是一直都在憋着报复。后来就诬陷他,说他私通东洋,没想到康熙就这么信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所以戴梓就被流放了。



戴梓被流放之后,日子也是十分的难过,只得以卖字画为生,不过他倒是活得挺长,一直到雍正四年才因病去世,享年78岁。


众森淼


这个问题的问法,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个叫戴梓的受了很大的冤屈,好像他没有被流放宁古塔,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了。

戴梓是明末的火器制造家,从小就喜欢机械,因为生在官宦人家,所以有条件研究制造火器。他博学多才,懂天文历法河渠,兵法,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曾经制造了连珠火炮和威远将军炮等多种火器。



当时耿精忠为响应吴三贵的叛乱,骑兵进犯浙江,康熙皇帝派兵征讨,戴梓弃笔从戎,随进出证,很有军事才华,对军事情势的分析很准确,因此颇得康亲王的赏识,戴梓还向他推荐了自己发明的连珠火铳。

后来康亲王班师回朝,康熙帝召见戴梓后,发现他是个人才,于是让他入了南书房,来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蟠肠鸟枪,戴梓仿造了十只,康熙把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他又奉命仿造了弗朗吉,结果五天就完成了,由于比利时使者炫耀自家的炮没有人能造出来,康熙把任务交给了戴梓,他也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造出来了,康熙皇帝一高兴,赐名——威远大将军。



他的这一份才华,遭到了当时比利时人南怀仁得妒忌,戴梓作为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深受康熙帝器重,但是却让南怀仁在威远大将军的事情上丢了脸,于是暗中报复,他伙同他人诬陷戴梓私通东洋人,结果被康熙帝流放。



假若戴梓没有被流放,反而受到重用的话,我也不认为就一定能避开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因为满清是很害怕汉人崛起的,说是满汉一家,但是只是嘴巴说说,从始至终都没有当成一家人,防汉人防的很紧,所以也害怕汉人有了厉害的武器再把他们赶出关外,因此戴梓的任何发明,都只能是一个小范围内传播的东西,或者说专供皇室把玩的玩意,与私通小东洋的罪名相比,一个做“玩具”的奴才,则是无所谓了。


风云一点通


回答:并不是,史学界随着对史料的进一步研究,认为戴梓在康熙年间制造的“连珠火铳”并不是现代机关枪的始祖,而是仿造了英国进贡的自来火枪。

这种枪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只能成为皇室的玩物。


实际上我们平时说清朝火器技术停滞,是从雍正到乾隆时期的事,在康熙年间由于战争不息,清朝军队是相当重视火器技术的,如果戴梓真的制造出那么先进的”机关枪“,没理由不被用到战争中。


比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葛尔丹叛乱,康熙当时动用精锐的京城八旗,其中的火器营是主力部队,昭莫多之战成为清朝火器运用的极致的经典战例。


清军所用武器装备也皆为当时最新技术革新下的火器, 既有南怀仁等传教士铸造之" 轻便以利蹬涉" 的火器, 又有戴梓等本国科学家铸造的威力巨大的" 冲天炮"。(大概是一种臼炮)

戴梓所造冲天炮更是在决战中”三堕其营, 遂大捷" 而居功甚伟。


所以你看,其实戴梓发明的武器很受重用。并不存在埋没的问题。


真正让清朝火器技术开始停滞的,恰恰是很多网民们喜欢的雍正皇帝,他在任时着手削减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推行“国语骑射”政策,从而间接的让清朝的火器技术停滞更新。


那么回过头来说,戴梓在康熙年间制造的“连珠火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连珠火铳”是怎么出名的。

它被今天人所知,是因为乾隆时期的著名大文人-纪晓岚在他的那个记述清朝段子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提过一笔:


据戴梓的三儿子戴亨说,自己父亲心思巧密,喜欢和西洋传教士争胜负,在钦天监任职时,戴梓与 当时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南怀仁关系不好。于是被打击迫害,送到辽宁铁岭安家。


戴亨讲,自己曾见父亲在家造出一把鸟铳,长得像琵琶。能连射28发铅丸子弹,本来打算献给军队,但是梦中遇到有人责备: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让这种武器流传于世,岂不会贻害子孙? 戴梓醒过来很恐惧,于是隐瞒了这件武器,没有交给朝廷。


这件连珠火铳后来被戴梓的孙子偷去卖了钱,从此不知所终。


据历史学家成东等考证,在今天故宫里有这样一件文物,全长108厘米,枪管长66厘米,口径1.6厘米,为燧发型火枪,枪上有一木牌,写了满汉文字“康熙年间库储二等自来火二十出琵琶鞘枪一杠,系昂里亚国枪(英国)”。

这把枪可自动完成上弹和装药操作,点火将弹丸射出,再转动扳手,可以继续发射共20枚弹丸。


这把枪的特点,除了能射20发,而不是28发以外,和纪晓岚的记载完全一致。


而且历史学家还找到了第二个证据:戴亨本人还跟辽东文人金兆燕讲过一件事,在《耕烟先生传》中明确记载,有外国使节献火枪,康熙命令戴梓仿造了10把,回送给外国使节。以示国力之强大。


从以上的证据来看,戴梓的“连珠火铳”其实是仿造了英国人送的火枪,不过有所改进,把原来的连射20发,改为了28发而已。
而戴梓受迫害,也是因为“反动学术权威”南怀仁所为,而非像现在网络传说的:被清廷迫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