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男孩天性頑劣,若是不加以嚴格管教,以後一定會闖大禍。網友@小蕊分享的自身遭遇或許可以給大家一個警示。

小蕊的兒子天天今年5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稍有不留意,雪白的牆上就是兒子的隨手塗鴉之作。身為媽媽的小蕊,對此倒是不太在意,畢竟孩子年幼,誰沒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呢?等他們大一點好好管教就行了。

可小蕊的公婆都是小學老師退休,他們不認可小蕊的做法,認為小蕊對兒子太縱容,才讓孩子無法無天。婆婆還搬出了不少過往例子加以證實,誰家的小孩聽話懂事讀書成績一流,還有誰家的孩子從小文靜,長大了當科學家。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一開始小蕊還不太在意公婆的話,但直到有一次兒子又因為踢球打破了人家的玻璃,公公搖頭晃腦的說:“慣子如殺子啊!”。從此後,小蕊對兒子就嚴加管教,稍有任何出格的行為,動輒批評,重則會打小手以示懲罰。

用了這樣的方法後,天天的確規矩了許多,小蕊最初還很高興。但有一天幼兒園老師把小蕊請到學校,告訴她最近天天的表現沉默了許多,一個人老是悶悶不樂,也不太愛和孩子玩。

老師的話,讓小蕊意識到是自己的做法禁錮了孩子的天性。

孩子天生對大自然有一種探索慾望,很多時候他們的行為表現也許會表現有些過激。尤其是男孩子容易被貼上“調皮搗蛋”的標籤。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男孩出現這3種“缺點”,長大後會更加出色

第一種:調皮搗蛋

調皮的孩子往往更聰明,因為他們富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他們往往更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天性進行打壓,無形中是扼殺了孩子正常成長髮育。

面對調皮搗蛋的男孩,家長不應該採用暴力手段制止,反而應該挖掘他們這麼做的原因。通常“頑皮”是孩子求知慾強烈的一種表現。

當然,孩子的頑皮家長也要掌握好“度”,不能過度的放縱,讓他們在“有限的”空間“無限的”探索,這才是聰明家長的做法。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第二種:孩子自戀

有家長認為孩子自戀是驕傲自滿的表現,因此急於對孩子進行糾正。其實孩子出現“自戀傾向”是成長過程必經的階段,也是構建他們自信心的基礎。

作為家長應該正面看待孩子的“自戀”。隨他們年齡增長,他們開始對外界興趣提升,加上他們自我能力也不斷提高,讓孩子很容易產生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從而誘導他們滋生出這樣的“自戀”心理。

家長們不要打壓孩子的自戀,反而應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可以做得更好,當時也要告訴他們“戒驕戒躁”能夠讓他們更為優秀的道理。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第三種:太黏媽媽

“媽寶男”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彙,因此很多家長都培養孩子獨立,避開孩子與媽媽的距離。其實這個認知太過片面。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小時候黏媽媽是很正常的表現,小時候黏媽媽的孩子,能夠建立內心的安全感,長大後往往更加獨立和勇敢。

作為家長不要強迫孩子過早獨立。當然,“黏”媽媽的“度”也要合理掌握,媽媽與孩子之間必要的陪伴和親子互動是提倡的。

但是“兒大避母”的說法也是很有道理,尤其是男女生理有別,當爸爸的不能把所有照顧孩子的重擔交給媽媽一個人獨立完成,要參與進來跟孩子一起互動交流。

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男孩有這3個“缺點”,家長別過度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出息

兒子與女兒,因為性別不同,孩子的天性也有本質的區別。尤其是體格健碩、行為敏捷的男孩,他們內心裡似乎天生就隱藏著“叛逆”的種子,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對比女兒更難以管教。

家有男孩的父母親們,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不可以“暴力”對待孩子,意圖強制性扭轉他們的天性。多給男孩一些關愛、一些包容,試圖站在他們的角度,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與孩子交流,您會發現成長中的男孩擁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他們會給您超預期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