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心”不停歇 10小时拆除心上“炸弹”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心”不停歇 10小时拆除心上“炸弹”

2月中旬,气温骤降,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汕大医学院附一院”)作为30家省级定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但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能等,为了争取时间抢救患者生命,有关科室全力配合,紧急开展高难度、高风险的大血管手术,连日来,该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团队,已成功救治了数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2月11日,零时34分,来自汕头金平区的吴老先生(化名)因突发心前区疼痛,被120急救车紧急送至汕大医学院附一院急诊。经过CTA检查,现年63岁的吴老先生被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联合心脏外科中心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刻前往急诊确定患者情况。

到了夜里2时多,患者的胸痛并无缓解,医生判断,老先生的病情危重,如不立即开展手术治疗,随时面临死亡的危险。

“因为医护人员在凌晨的时候体力相对较差,原本打算到第二天早上进行手术,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觉得不能再等了,就跟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也请血液科的同事紧急向血站协调血液制品。”

联合心脏外科中心贺必辉副主任告诉记者,医院同事已经在第一时间为吴老先生排除了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联合心脏外科中心随即也以最快的速度完善术前准备,并做好严格的抗感染防护。当做好准备工作后,贺必辉带领手术团队立刻开始手术。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心”不停歇 10小时拆除心上“炸弹”

正常人的升主动脉内径要小于3.5cm,而吴老先生的升主动脉内径已扩张到超过5cm,开胸后发现其心包腔中大量积液,如果未及时手术,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幸,从11日凌晨2时59分到中午12时54分,手术团队历经10小时的“浴血奋战”后,顺利拆除患者心上的“炸弹”,解除致命危险。患者术后被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心”不停歇 10小时拆除心上“炸弹”

“贺副主任,急诊又接收了一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才刚下手术台,手术台的团队又接到求助。“走,我们赶紧去看看”,才走出手术室的贺必辉副主任又立即赶往急诊……

这段时间,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魔,汕大医学院附一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也时刻准备着,仅在2月11日到24日期间,医院就救治了7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救心”行动从未停歇。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专家提醒市民,一般来说,急性主动脉夹层在天气寒冷的日子易高发,天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保障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情绪上不要有过大的波动,另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降低风险。任何人一旦出现胸痛要立刻就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通讯员】 颜晓丹 郑俊斯

专家简介

贺必辉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的治疗,参与手术5000余例,在微创、腔镜手术方面颇有心得。在核心刊物及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与多部书籍的编写。目前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

【作者】 宋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