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今年会不会出现最近几年最严重的离职潮?

江戸川十六夜


你认为有工作能力的人,企业会给他们减薪吗?任何一个企业,减薪裁员的目标从来不会是单位里那个不可或缺的人,企业是最聪明的,他们清楚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所在,知道谁才是可有可无的。不想离职的人,不会因为疫情而辞职,想辞早就辞了,我们都知道,有能力的人在哪都不缺少饭碗。

每年的春节之后,都是离职的高峰期,不管有没有疫情,这都是定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流动上的更迭。疫情对于哪些人最有影响呢?其实就是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想离职拿不定主意的,这部分人会因为疫情的突然发生,暂时放弃离职的想法。因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存压力,而裁员从来都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首选,我认为今年出现的可能更多的是“被动离职潮”。不过,疫情在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会生发出一些新的就业领域,创造出一些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总体来讲,今年可能是企业生存压力最大的一年,而这种生存压力无疑会旁溢到员工身上,工作的竞争压力会更大,我认为在这种形势面前,职员可能会更稳定一些,因为疫情让大家感到了危机感,感到了工作的重要性,感觉到了有所保障的优势。


元芳有看法


我认为今天会是二个极端,第一个是高能力的人会出现大的离职潮,而那些低端人士会现在大的被离职潮,而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了。

就拿我一朋友那公司来说,前两天我朋友说她公司已经开始裁人了,她已经按公司给的名单劝即了30来个人了,我一听惊讶了怎么劝退这么多人,那些劝退的人就愿意接受?劝退意味着没有赔偿金的,我朋友的回答让我更惊讶她说:“她们公司订了很多规章制度,但老板从来不按规章制度上的来处罚,只要求违规的人签个字就行了,号称工人也不容易,扣来扣去他心疼所以签个字就行了。”可现在老板裁的就是那些违规多的人,而那些违规的人要么选择辞职,要么就按违规来给予辞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辞职。

我听完后,我是觉得一开始她老板确实是不想处罚那些人,也确实正如她老板所说是觉得工人也不容易,可从想因为疫情的原因让公司业绩大幅降低,只能裁人了,而裁掉这些人也是成本最低的,裁其他人还得赔钱。

那么为什么说对于高端人才会出现大幅的自离潮呢!

答案是,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公司业绩都受到影响了,而对有些企业还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甚至业绩还受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受影响的企业待遇自然就下降了,这个时候那些高端人才就会选择辞职,去其他没有受影响的企业上班。

就拿我一学长来说,他在一家商贸公司做销售经理,因为受疫情影响他的业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自然工资也会被影响,于是他计划辞职,就当他提出辞职时,他老板极力挽留他,并承诺如果工资没有去年的平均数,就按去年的平均数来发,持续到疫情结束,他综合考虑下,选择了留下来,可这段时间他们公司也裁了不少人了。

职场就是如此,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是利益为先,当利益受到影响时企业会裁掉无关痛痒的人,而有能力的人就会选择辞职。

所以我们上班时,除了要努力工作以外(因为今天工作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这样自己才能有主导权。

我是小丸子以上是我个人观点,谢谢你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喜欢我的问答的可以关注我 有什么职场困惑可以来咨询我,最后给我点个赞吧,谢谢了!


小丸子悟职场


我是刚离职的其中一位,上了几年的班,到现在还没有我做副业挣得多,刚开始是一边上班一边做副业,收入比工资高的多,最后干脆利落辞职,现在在家专职做我的副业,不现在是我的主业了,一个月轻轻松松几万块钱,只要一部手机,又不用投资,不用囤货,又轻松,有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离职是离对了


中国式微传递


说实话,是否出现最严重的离职潮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我所在的公司因为疫情的原因,已经开始一部分的裁员了,并且2月份的工作都有所降薪,只发基本工资,没有绩效和奖金。

对于公司老板的做法,大家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公司已经延后上班了很久,考虑到公司的成本问题,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

反观公司裁掉的一些人,都是平常在工作上能力不怎么突出,为公司做不出什么贡献的员工,说实话公司的这个举动也让留下的人深刻体会到了竞争的压力,我最近也在不断学习,争取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无独有偶,我朋友是年前主动辞职的想的年后换一份工作,谁知赶上这次疫情,所以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啃之前的老本,

所以说现在也是不好找工作的一个时期,只能希望疫情平安度过,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

当然,随意裁员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还要给离职的员工一些补偿金,所以公司也会权衡利弊后综合考虑。

总之,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我们更多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走的更远不被淘汰。

✍🏼我是@冯阿元 ,分享温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给大家,关注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冯阿元


今年真的难。

年前身边有创投的朋友辞职了,想节后入职新单位,至今没着落。。。有地产医疗朋友离职找了个项目想创业,节前都规划得很好,这疫情把节奏全打乱了。。。

我自己公司也是举步维艰,做医疗服务,至今还没有复工,员工在家办公,策划线上活动。

对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自己,眼下养家糊口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你看,我都来头条回答问题了。。。

白天发狠,晚上做梦,祈祷未来。



泼妞派来的喽啰


离职不离职还是看企业的发展情况,当然茉莉觉得疫情是一个助推器。

第一,实际案例

茉莉自己作为人事,最近和很多求职者在聊天。

例如有个美编,之前在一个大型的影视公司工作,然后公司在疫情期间,已经基本上不上班了,然后老板在微信群里说出了请大家在家,也不说在家办公,然后后面就说这个是无薪休假。这个美编就去问人事,那如果领导安排我工作了,怎么算工资?

人事其实也回答不了,后来人事厉害了,说老板说你有上班的那天就算你上班,说没有就没有。

后来又过了一个星期,其实不少企业都陆续复工了,但是他们公司还是按兵不动。2月的最后这个星期,美编就出来找工作了,明显觉得大家都心不在焉。


第二,为啥要跳槽

茉莉还是那句话。茉莉自己作为秘书和人事,也和财务比较熟悉,所以我会知道公司资金运作的情况,那如果我凭借这些信息来确定是否离职,那肯定是最好的,掌握的信息越全面,越能帮助自己做出判断。

但是例如来面试美编妹妹,她也很不错,因为她已经在那个公司工作了半年,在半年内,离职的同事一个月一个,本来20个人的公司,现在只有10个,公司天天招聘,人天天在走,然后工资也是经常拖欠,感觉就是公司在断断续续工作。


因此,茉莉想说,疫情是一个助推器,本来不行的企业,就在这个时候不行;本来就坑同事的公司,也在这个时候更加坑,从而把一些缺点都暴露出来。

所以不要觉得难过或者觉得自己不好运气,在不好的公司,现在也会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我们也可以重新选择。


Molly小秘书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今年出现大规模的离职潮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这个离职潮恐怕还要加上一个“被”字。


说白了,哪里是什么主动离职啊,要么是单位主动裁员,要么是员工被动辞职。


01. 过山车一般的薪资巨降,只不过是让你主动离职。


最近,网络上有疑似“花生好车”员工爆料,春节放假回来复工,不久后被公司通知待岗6个月,7月复工,每月1540元工资,原先上万的月薪一下跌倒这个地板价上,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这点薪酬在北京生活,几乎连房租都不够,哪里能够维持生计。说到底,这实际上就是逼迫你主动离职。但是,离职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职位和工作吗?


02.招聘网站的数据:求职都难,你还敢轻易离职吗?

招聘平台拉勾网2月6日公布的线上调研结果显示,近2000受访者中,60%的人处于离职状态,90%的人表示求职遇到了阻碍。


BOSS直聘发布了《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数据显示在2月3日至2月12日期间,就业市场新增的招聘需求比2019年同期减半,平台上活跃的求职人数也同比下降了30%。


虽然这些调查的样本数会因为关注群体的特殊性而存有偏差,但是,数据背后反映出的趋势,却是可以值得参考的内容。


这就在告诉我们,现在的职场,困难重重,想求职,真的要靠本事,靠能力。


有不少HR感叹,当下的招聘现实就是:三成的职位,两倍的简历。你没有过硬的本事和能力,你没有俯得下身段的自动减薪,别的能人就可能抢先一步,夺走了你的职位。


03.中小企业复工率不足,导致当下的工作职位还比较有限。

2月25日,工信部根据对240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进行监测,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受到比较大冲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还远远不足。在这些中小企业之中,有一部分企业可能很难看到春天的花朵了,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原有的工作职位将从此消失。


僧多粥少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的职员失去原有的职位,被迫离职。特别是原先在企业内部混日子的那一部分群体,在职场竞争加剧的现状之下,滥竽充数的日子恐怕将一去不复返,被淘汰出局的概率大大增加。


所以,那些还在混日子的职场人,长点心吧,否则迎接你的,恐怕将是你难以承受的裁员通知。


04.“离职潮”不可避免,但“返岗潮”也必将来临。

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已经逐步缓解,虽然离最终的完全解除,还有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在全民的努力下,疫情解除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就以中小企业为例,工信部2月9日近期出台了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针对中小企业提出的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资金、订单等问题提出了20条具体的帮扶措施。


2月21日,中央也强调,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帮助,政策救助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到受困企业的前面,工信部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好,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复产纾困解难。


因此,一旦疫情消除,我们拥有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强大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制造体系,都将会成为我们恢复生产、重回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必然会快速步入经济发展的正轨,迎来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


到那时,前期因为疫情而主动或被动离职的人,又将重返工作岗位,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份子。到那时,原先的离职潮也将重新变为返岗潮,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总之,当下时分,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出现暂时的困难,进而导致裁员纾困,都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坚信,这种短暂的离职潮或裁员潮,终究会随着疫情的解除而逐渐减弱。稳固的国家基本面,将重新赋予神州大地新的力量,将驱使亿万炎黄子孙奋发图强。


短暂的离职潮之后,避必将迎来返岗潮,职场人只有坚持住,咬牙度过难关,才能重获希望。


冬天都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昨天有个网友给我留言说:年前谈定offer,跟新东家约定年后入职,工资涨了一波,跟老东家提了辞职,拿了年终奖,本来打算过完年就美滋滋的入职,结果疫情影响了新公司的业务,导致他们压缩成本,暂停了所有的招聘计划和新员工入职计划,他就这样,被迫失业了。

我目前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我们工作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复工后做了第一个“困难的决定”:裁员和降薪。大家也默默接受了,并没有人嚷嚷着要离职。因为现在外面的市场行情也不好,待在公司至少社保不会断,降薪就降薪,但是跳槽的话,可能不但没有实现涨薪的效果,还因为跳到一家现金流不行的公司最后导致自己失业。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市场越乱,越要让自己冷静,不要乱跳。

按照往年,年后的人才市场是“金三银四”,早就活跃起来了,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寻求不同的机会,可今年,大家都静悄悄的,并没有别的打算。所以,我觉得,今年不会出现“离职潮”。也奉劝蠢蠢欲动的职场人:换工作要看成本,不要意气用事,年前裸辞的,现在基本都在懊悔中。去年有人说过一句话“2019年是往后10年最好的一年”,当时有人当成段子在转发,从今年的开端来看,好像是这么回事。

不过,就算是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也依旧有企业的业务做得不错,还是在招人的,比如我前两天就接到了一个电话面试,所以,如果现在处于已离职状态下的职场人士,可以积极行动起来,多投简历,寻找新的机会。


吖吖wendy


2019是个裁员年,巨头互联网企业、制造业等进入冬眠大批量裁员,日子很煎熬,大环境非常差,无数人失业。谁知碰上2020年新冠状病毒,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我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去渡过这样的难关,但就我知道身边的创业朋友直接解散公司,上班的朋友面临失业、降薪,开始影响到家庭生活、夫妻关系,2020是个无比艰难的一年,国家也是面临各种挑战。

在这场疫情冲击下,最容易受伤的是那些解决了80%以上人口就业,创造60%以上GDP%,贡献了50%税收的中小企业。 这样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整体企业数量的99.7%。 而这些提供给大部分人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供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储备现金真的非常有限。 这是一场关乎这些中小企业生存的考验。 因为整体经济压力的存在,加上2019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紧张高压下,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紧绷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程度,疫情的冲击则是对这些中小企业。

2020的离职潮并不是大家主动想离职的,是被迫离职的,是企业生存困难导致,不是个好兆头,什么时候能经济复苏不好说,2020下半年企业的效益都是来自于上半年所做的工作,上半年基本上是停滞状态。下半年收成还能指望吗?

平时没有储蓄习惯的年轻人,这个时候也该知道不能做月光族、透支族,一旦收入有变动,立马进入个人经济危机。


闪亮金星


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我的答案是会!我们财务联盟群里,更有各种奇葩的裁员方式,今天下午新出炉的,我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要求员工自己申请降薪,写明降薪事由(疫情影响,愿与公司共渡难关);降薪幅度(50%);降薪周期(直至疫情结束)。强制写,不然就暂时在家办公(边缘化你)。于是很多人都辞职了。

第二,不发年终奖。有一部分公司是年前发年终奖,有一部分是年后发年终奖,有在杭州工作的同行说,年后要发的年终奖,公司以现在困难为由,不再下发,如果2020年业绩好,再补发,这不就是不发吗?这种情形,2020年业绩怎么会好呢?所以员工看不到希望,便辞职一大部分,同行发出感叹,说公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

第三,我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是个互联网公司,按理说这次疫情对互联网线上业务影响不大,但是我们公司广告部原本人就不多的基础上又辞职了6个人,使广告部老大直接成为光杆司令,当然不只是疫情一方面的因素吧,广告部老大是个事儿妈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说,是又丢失6员大将吧。

综上所述,不管是我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是同行所在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离职员工,疫情又是几十年不遇的,所以我推测,今年将会是几年不遇的离职潮,不是主动离职,而是被逼离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