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排名问题,到老杜这首《戏为六绝句》(1),应算“盖棺之论”了,至少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然而这份“榜单”新鲜出炉之时,却引发过一番“热议”和“争论”。

据说“四杰”中的“小三”卢照邻听到这份“榜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据此,大家都认为卢同学很谦虚。

但又有记载说,这句话的“专利权”并非卢照邻所有,而是“四杰”中的“老二”杨炯,且语句不同,语意亦相悖。

杨炯说的是: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那意思,排在卢老哥前面,我很惭愧;但姓王的那小子,他凭啥排我前面?哥不服!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杨炯狂啊,他能看上的,就没几个。朝廷诸多大员,在小杨眼里都是“驴”--杨同学曾打过一个比方,说这些人“娇饰”做作,都是“麒麟楦”。大家不懂啥意思,小杨解释:方今有一种“麒麟戏”,作戏者事先画好麒麟的外形,覆盖在驴身上,看去就像麒麟一般的神异之物,然而戏演完,揭去那层“麒麟皮”,还是一头蠢驴!那些衣朱紫却无德才的官员,与身上蒙麒麟皮的驴有何分别?

话虽刻薄,却一语中的。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狂”自然就有“狂”的理由。杨炯十岁举“神童”(2),之后拜“校书郎”,年纪轻轻步入仕途,虽然官儿小点,但那也是吃皇粮拿俸禄的国家干部啊。

然而,越是年少得志,到后来就越“不得志”。杨同学在这个芝麻绿豆大的位置上一干好几年,总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就有些烦躁,写诗作文,难免字里行间流露和发泄“怀才不遇”的愤懑不满。大概“麒麟楦”的比喻,就出在这时候。

杨炯有首诗,名《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男儿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慷慨豪情呼之欲出。

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绪是“发牢骚”,认为朝廷重武轻文,“愤语,激而成壮”(3)。

不管怎么说,这时候的杨同学开始愤愤不平起来,当是事实。

人心就是“气球”,膨胀之后,只有更膨胀,直至爆掉,殊不知放了气才最安全。

杨同学倒没有“爆掉”--因为还不到可以“爆掉”的程度,就出事了。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公元684年,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在扬州起兵讨武,小杨的堂兄弟“杨神让”也参与其中;兵败后,神让父子(4)俱被武朝诛杀,杨炯也受牵连,从东宫太子府崇文馆的“詹事司直”,“啪唧”一声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直接坐“降落伞”飘进县里当起“公安局长”。

即便如此,杨炯的人生比起“四杰”中的其他三个,还是幸运很多。这次的“遭遇”纯属“意外”,杨炯应该也没想到堂兄弟神让会有这么一出。所以数年后,杨同学“秩满”,终于又可以回到洛阳。

但不久,杨炯被放“盈川令”(5),大概这次“外调”使他感觉非常不如意,从此便由“狂”成“妄”,越发“不着调”起来:除正常公务,这货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儿:一是到处给别人家里题“榜额”,不管有没有真材实料,都“为之美名”,就是“仗着点小才瞎得瑟”的意思,题得越多越不值钱,因此“大为远近所笑”;二是用法严苛,为政残酷,无论老百姓或下属官吏,一个不高兴,就拿板子找屁股打,还经常把人打死。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但有一件事很奇怪:“正史”中记载的这位“酷吏”杨炯,在“盈川”居然有祭祀专祠,且香火颇旺。更有传闻称:杨县令爱民如子,甚至大旱之年,祈雨不得,县令大人颇为激愤,说:我把自己当祭品投进潭里,再不下雨,我特马也不活着出来了。结果……淹死了呗(6)。

此说很令人费解:爱民如子,祈雨不得,也用不着自己跳潭里吧?

但传闻若真,那就有意思了:“初唐四杰”的归宿,竟然都和“水”有关!一个溺水吓死,三个“投水自杀”(7)!

难道他们“商量”好的?

难道“四杰”之前世,都是泥捏的不成?(8)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注释:

(1).《戏为六绝句》之二。

(2).唐朝时科举考试特设有“童子科”,赴举者称“应神童试”。

(3).清·黄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又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中亦以此诗为泄愤作。

(4).神让为炯之伯杨德干子。

(5).“盈川”在浙江衢州。

(6).此说出自“民国志”之《宦绩略》及《龙游县志》等近现代文史资料和传说。

(7).王勃是“溺水惊悸”而亡;卢照邻投颍水自尽;骆宾王结局说法较多,其一为“投江而死”,见前相关数文。

(8).本文资料来源:新、旧《唐书》《全唐诗》《唐才子传》《唐诗纪事》《朝野佥载》《酉阳杂俎》等。

惊人的“巧合”:“初唐四杰”的归宿,都是“因水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