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春节之际,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武汉,波及全国,影响世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预防病毒刻不容缓!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出院病例等,疫情每天跳动的数字,让人揪心!特效药、疫苗捉摸不定,禁足封城已有月余,而对病毒的反击有一定效果,但却不敢轻言完胜!病毒究竟有何特性?进入人体究竟如何破坏?机制如何?病理生理如何?代谢路径如何?等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够知己知彼,找出攻克良方。一批医护人员在前线诊疗抗击病毒,挽回患者生命,一批医药研究者在研究快速诊断试剂、研究预防医疗、研究治疗良药。还得有一批人研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路径,提供诊疗方案和策略。1月19日,武汉新冠肺炎出现首个死亡病例。无奈几近月余,死亡过千例却尚无一例病理解剖,同济医学院法医刘良教授“急了”。通过自媒体、他媒体,多方呼吁,20多天后终于得到官方认可,医院配合,病人家属理解,日前解剖尸检过十,取得初步材料,病理结果分析即将公布。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2月16日、17日,两份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病理检验的论文均已发布,得出的结论均指向,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特征与SARS感染相似。这两篇论文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进行肺部样本活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进行死亡后微创病理诊断,对病例的肺、肝和心脏组织取样。样本活检与刘良所进行的全面尸检不同。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活检样本的优势在于更接近疾病的真实状态,排除了死亡本身对样本的影响。但是活检病例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活检以及死亡后微创病例检查都是局部性的,只有全面尸检才能揭开病毒隐藏在患者身体中的全貌。

一、为什么要解剖新冠肺炎去世患者遗体?

为什么要做遗体解剖?因为它没有替代方案。

1.丛斌院士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病人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临床诊断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知晓。

丛斌指出,如果我们能从遗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体,就可以对病原体外壳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并可做一、二、三代的比较研究,视其毒力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至少要对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病毒感染死亡的尸体进行系统解剖。”丛斌说。

若患者或其家属愿意捐献遗体,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病理学和法医病理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病人尸体进行必要的系统尸体解剖检验,事先要做好详细的尸检计划。“捐献遗体,也是在为抗击疫情作重大贡献。”丛斌表示。

2.法医刘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 、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最近也一直在呼吁尽快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展开尸检。

病毒究竟损害了什么器官组织,现行的治疗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员如何研究建模……这些都需要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刘良反复强调。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会出现毛玻璃样病变,但肺部究竟是怎么病变的,没搞清楚;临床上,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这比较反常,有些医生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们也在争论粪口传播究竟存不存在,就需要对从口腔到肛门每个地方做观察取材,看病毒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它的存在是不是受到肠道微环境的影响……” 在刘良看来,病理学检查如同在战场前方派出侦察兵,实地勘察清楚,才能指导后方打仗。病理研究是搞清楚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一招。

“人命关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变化、病理生理基础和死亡机制。”刘良建议道。

病理的诊断是最高的法官,通过病例诊断,我们可以知道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这次的新冠病毒流行,其传播力和致病性之强,我们有目共睹,但是这个疾病,侵犯哪个组织、哪个器官、包括具体器官的哪个部位,哪一些细胞受到累及,我们还不是十分明确。

举例来说,目前CT诊断新冠肺炎,有两个经典表述,一个是毛玻璃样改变,第二叫大白肺,可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出血、感染、纤维化还是其他的因素造成,其中的细胞浸润到底是单个细胞、淋巴细胞还是其他的相关细胞,我们目前还是缺乏病理范畴的相关证据的。我们临床中会发现,虽然新冠病毒的靶器官是肺部,但是一些危重患者,心脏也受累及,有的病人出现了休克的状态,让我们感觉,这个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针对性,有一定的靶向细胞、发病机制在里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病理研究报告对于今后的精准施策、科学防范提供更多的方向。病理学可以发现疾病的共性,也能解释疾病发展的“个性”。

3. 钟南山院士: 尸体解剖目前非常重要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二、刘良教授通过自媒体呼吁对死亡病例做病理解剖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1.专家着急

2020年1月9日,新冠肺炎出现首个死亡病例,截至2月14日13时,因新冠肺炎所致的死亡人数已达1381人。“目前,一例病理解剖都没有”,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认为,对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着急”的病理专家刘良认为:死亡病例过千,尚无一例病理解剖,早一点做可以多救几个人 。

2.自媒体和他媒体多方呼吁,官方回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所在的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了尸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得到了肯定的批复。刘良称,他1月24日给湖北省政府发了紧急报告,29日也收到了省里的批复,意思是可以做,但没有作为文件向下传达。救人要紧,最终国家卫健委“特事特办”的指示,以及对医院口头通知代替文件审批的流程,终于答应首例尸体解剖。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3.专家协助

要成功完成这样一次的病理诊断并非易事,其中包含着对伦理、法律以及各种程序性的问题的系统性协调与落实。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正是促成这次病理诊断工作的重要推手。早在十天前,郑军华及其领衔的上海医疗队专家组就开始针对这次的病理检验展开一系列的联络和筹备工作。

周密的准备和大疫当前的时空背景,使得当不幸离世的病患出现时,上海医疗队在十个小时以内就完成了所有涉及遗体使用的法定手续,为刘良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第一例和第二例的尸体解剖,都在上海医疗队管辖的病房内产生,是个偶然事件,但也具有必然性。作为全国第一批地方支援武汉的医生团队,在救治危重病的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人工肝、人工肾、ECMO等手段介入治疗,还是有极少数的病人抢救困难,甚至不幸离世。了解这个疾病病理的发病过程,尤其是致病性和致死性方面,对于救治病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尸体解剖是进行病理研究十分必要。二尸体解剖室非常规范的行为,大致需要四个步骤:第一要有国家和地方行政、卫生部门的批示;第二我们需要获得合适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幸逝世的患者的遗体捐献,尤其是要得到家属的同意;第三则是需要专业的场所,场所要有负压通风的条件,对研究者的个人防护、环境防护、次生生物损伤等方面,进行多重的考虑,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现有的研究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第四是要有丰富经验的、 经过多次演习的、针对传染病研究的专业尸体解剖团队。在武汉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之下,才完成了这次的工作。

4.跨越障碍

有政府政策文件,要做新冠肺炎死亡病人的病理解剖,还需要跨越三道障碍:家属同意、解剖地点选择、解剖风险控制。看专家如何破解?

(1)家属同意是一道障碍。

一个医护人员的日记这样写道(以下内容来自澎湃新闻:2月15日武汉迎来一场瑞雪,放眼望去,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武汉金银潭医院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庄严肃穆。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集中在病房内抢救病人。晚上6点钟交接班,日班医生重点交代了5床病人,生命体征不稳,随时有生命危险。交接班刚结束,护士突然呼叫,5床心跳骤停了,我赶紧下达医嘱进行抢救,肾上腺素、阿托品、胸外心脏按压……非常遗憾,积极抢救了半个小时,依然没有成功,宣告临床死亡。

新冠病毒肺炎迄今为止已经死亡了1500多例,但是从来没有人做过尸检,无法明确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也无法给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国际上都在期待我国能有突破性的研究结果。金银潭医院张院长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第46条规定,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因此,我们要动员临床死亡患者的家属,积极配合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尸检工作。实际上,这件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人死之后要保留全尸。但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开展死亡患者的尸检工作十分急迫,一定要说服患者家属同意尸检。当谈到尸检的时候,王女士悲痛万分,谈话间数度哽咽,有几次差点晕倒在地。触景生情,我们也很难过,一边不停地安慰,一边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过了好半天,王女士的情绪才稍微平静了一点,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打电话让舅舅和我们说。

接过电话,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给王女士的舅舅介绍了一下治疗经过。我告诉他,在住院的三个星期里,患者的病情一直反复不定,最近两天突然加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光是在我们(金银潭)医院,其他医院也有。按照国家权威专家的解释,有可能是患者机体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但是这只是专家的推测,还没有被证实。

我问他是否了解细胞因子风暴,他说,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新冠病毒的新闻和研究,对此有所了解,也希望国家能够尽快研究清楚。

我接着说,为了明确发病机制,救治更多的患者,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对这次不明原因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做尸检研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全国人民都会感谢你们,而且也能给你们家属一个交代,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言谈之间,王女士的舅舅认真考虑了一下,赞同我的观点,同意尸检,并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

在舅舅的开导下,王女士最终同意给她父亲做尸检,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我们对王女士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祝福,感谢她和家人对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持。来自国家医疗队的专家连夜开展了尸检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一定会在新冠病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方面出现重大突破。对于检查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2)解剖地点选择与改造是第二障碍

刘良称,他1月24日给湖北省政府发了紧急报告,29日也收到了省里的批复,意思是可以做,但没有作为文件向下传达。之后他跑了很多家医院,所有医生都表示支持,但涉及到具体方案,

比如解剖场地、尸检流程规范化、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都需要在完成评估之后才能下达批文,过程复杂冗长

由于武汉没有符合要求的P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解剖室,解剖场地必须要有负压。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带有负压的手术室,团队把它改造为病理解剖室。非必要的东西全部清理走,要注意,不要造成室内的一些血迹的污染,因为污染除了空气以外,它还对地面、对下水有影响,就不能让它有污染。事先准备了很多可以吸掉血水的毛巾,装尸体的袋子已经过防水测试,确保血水不会流出来。操刀手法必须轻柔,以防在开颅时有骨粉漏出。刘良团队对解剖间做了充分的消毒等装备工作。在尸体未达到解剖间,他们先在里面等。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3)个人防护是第三道障碍


要做各种防护,跟临床医生一样,防护级别要高。还能怎么高?比如说原来有的是戴两层手套,他们戴三层手套,口罩有的戴一层,他们戴两层,帽子要戴两层或者三层,然后护目镜加上防护屏,服装的规格也很高,它密封性特别好,不透风不透气。这样就全身暴露的位置全部封闭。穿的都是双层防护服,一个防止环境的污染,一个是防止人员的污染。


四、解剖过程

现场:每一刀都小心翼翼,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2月15日晚上9点,刘良接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话,说首例解剖可以做了。第一例新冠肺炎尸体解剖的地点,选在了此次防疫战最先打响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刘良团队已经做好了十足的预案,包括谁操刀、谁做后勤保障、手术后怎样自我隔离等。在人员选择上,刘良也深思熟虑过,以往都是老同志、老党员先上,但这次的新冠病毒明显更喜欢“欺负”老同志,所以中青年骨干被推上了解剖台。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模拟,箭在弦上。先把场子给它清理干净,把布揭开了以后我们就集体给他鞠躬,这是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敬意。能把遗体捐出来做解剖的家属,作的贡献实际上很大,所以对他鞠躬,鞠躬时间特别长。

2月16日凌晨一点,全副武装进场前,刘良意识到还是“轻敌”了。手套三层,口罩外面套面罩,最后再罩上密不透风的一层防护服,刘良马上感觉到身体热量由内而外开始蒸腾起来,眼镜、护目镜也朦胧起一片水雾。不到5分钟,还没正式进场,他就已经满头大汗

。解剖工作进行到一大半,意外发生了。58岁的刘良毕竟身子骨不比从前,多重口罩造成的呼吸不畅,加上防护服内里早已湿透一片,周身的不适让他仿佛产生了高原反应一般,心慌、气短、头晕,进而引发低血糖。他实在无法继续坚持,把手术刀转头交给了身旁的助手。平时从解剖、取样再到缝合整个过程,刘良本人的最快纪录是40分钟。这次3个人组合上阵,却足足花了将近3个小时。第二天早上3点50分解剖才结束。回家没有休息多久,第二天中午11点,刘良再次接到金银潭医院的电话,又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要进行尸检。他再次紧急召集人员,前往金银潭医院。尽管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的尸检也并没有轻松很多。下午16时开始尸检,18时30分结束,又是接近3个小时的“鏖战”。一天内完成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尸体解剖,这样的工作强度,刘良第一次体验。当天晚上,他在私人博客上记录了解剖的过程和感受。他明白,这不过只是个开始,后续病理研究可能还需要10天时间, 每一步都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五、央视独家视频丨专访法医刘良:新冠肺炎逝者尸检病理结果将很快揭晓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02月25日 19:13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之后,刘良团队至今已经获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样本。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1.遗体解剖 揭开病毒神秘面纱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记者:您做了这第一例之后,把这第一例遗体的很多非常重要的一些信息要进行相应研究,目的是什么?

刘良:目的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它到底伤害了我们的什么地方,我们叫靶器官,像这次这个肺炎,我们大家都知道取那个病毒,做核酸测定的时候,需要这个病人不停地咳,把肺泡外面的咳出来,(才)可以采得到,所以感觉这个病毒,它是侵害了肺的外叶,那么它为什么会侵犯到那个地方去,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靶子在这个地方,一是我们可以探讨它的传播途径,它怎么去的。第二是我们要去针对这个地方,要给它给药,还有一个是它在这里面,到底通过一个什么机制,让这个肺受到损伤,如果是找准这个的话,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没有尸体解剖的话,基本上你就搞不清楚对手,也搞不清楚它打击你的方向,整个是茫然。

记者:是不是就是相当于在黑夜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本身病毒就是很难见到?

刘良:对。


记者:那么现在把这个病理解剖做上了,我们相当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刘良:相当于把这个面纱拉开了,看见它的面容,揭开了它的真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到底它厉害在什么地方,到底我们的弱点在哪里,能够进行防控,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

2.病理解剖场地要求极严

早在1月22日,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递交紧急报告,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一直到2月16日,您才能做第一例解剖手术?


刘良:因为这个场地保证不了,解剖场地它必须要负压的,但我们国家没有,它只有负压的实验室,没有负压的解剖室。

记者:为什么这一次对于遗体的解剖要求这么严?

刘良:因为它确实是个未知的东西,而且它是烈性传染病。

记者:但是您看一方面因为医学里面毕竟有一个伦理的这个东西在里面。

刘良:对。对于死者家属要告知他们,我要做这个解剖你同不同意、愿不愿意,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家属见不着,家属不能到医院去,他没办法谈。电话联络以后能不能算作证据,也不好说。所以去面对面沟通的话,时间的问题、空间的问题,所以难度很大。

记者:您在等待期待的过程中心态是什么样的?

刘良:我着急。因为不断有人在死去,然后都很茫然,早一天如果知道他的病变,对临床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

3.小手术室改造负压解剖室

2月15日下午刘良接到通知,有家属同意捐献亲人的遗体做病理解剖,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一间小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

刘良:医院都不愿意(给我)用,那用了以后我这个环境不破坏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媒体的呼吁、我们呼吁再加上确实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重要性了,比如说我们金银潭医院,它的手术是停掉的,然后再找一个比较密闭的角落里面的手术室。刚好这个医院,它这个手术室是带负压,是一个带负压的空间,所以它是比较适合我们做的。

记者:您刚才说了能够符合这个严格条件的没有,那么完全就是自己要造出一个这样的解剖室,您要做什么改造?

刘良:非必要的东西全部要清理走,还有一个我们要注意,不要造成室内的一些血迹的污染,因为污染除了空气以外,它还对地面、对下水有影响,就不能让它有这个污染。

记者:您刚才讲先做外围的一些清理,要找到最小的房间,然后把这个房间里面能清的东西都清掉,基本上是空的,那您在哪?

刘良:我就在一个活动床上面。

记者:刚才说的是环境要做出什么样的保障,您进去之前要做什么样的防护?

刘良:我们要做各种防护,跟我们临床医生一样,当然我们防护级别要高。

记者:还能怎么高?

刘良:比如说原来有的是戴两层手套,我们戴三层手套,口罩有的戴一层,我们戴两层,帽子要戴两层或者三层,然后护目镜加上防护屏,服装的规格也很高,它密封性特别好,不透风不透气。这样就把你全身暴露的位置全部给封闭掉。我们穿的都是双层防护服,一个是环境的污染,一个是我们人员的污染,人员受到伤害也不行。


4.“用自己的遗体,能为更多人的健康铺路”

2月16日凌晨一点左右,刘良团队三人进入解剖间,开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记者:是遗体先进去的还是您先进去的?

刘良:遗体后进去。

记者:你们在房间里面等遗体?

刘良:等。

记者:第一步怎么走?

刘良:我们先把场子给它清理干净,把布揭开了以后我们就集体给他鞠躬。

记者:

这是规矩是吧?

刘良:是规矩,但是特别对他,是对这位非常非常的尊敬。

记者:为什么?

刘良:很不容易,能把这个遗体捐出来做解剖的家属,作的贡献实际上很大,所以我们对他鞠躬,鞠躬时间特别长。

记者:为什么鞠躬时间长?



刘良:就是表示敬意。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记者:这个是完全发自内心的?

刘良:发自内心的,非常感谢这些人,他们是大爱的。

记者:就是自己走了,但是用自己的遗体,能为更多人的健康铺路。

刘良:对。

5.解剖进行时:“对不起,你来做吧”。

第一例遗体解剖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到凌晨3点50分才结束。

记者:您平时做一例解剖大概多久?

刘良:平时一个小时左右吧,快一点四十分钟就完了。

记者:这次时间长的原因是什么?

刘良:第一是第一例,要谨慎小心一点,第二个是确实很难受在里面。

记者:怎么个难受?

刘良:就像高原反应一样的,人在里面缺氧,像我们平常做的很平常的动作,就是缝合皮肤,拿个针往外缝,那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你在那种情况下,到后面缝一针就大喘气,就那种哈这样一下,然后再停一会儿,腰也不舒服。然后再来一下,实际上我到后来受不了了,等到再处理后面事情我就叫助手王博士,我说不行了,我像低血糖那种。我说对不起,你来做吧。

记者:为什么会那么累?

刘良:整个戴上那个服装,就跟宇航员一样的,那种闷在里面,然后整个汗就不停地往下来,所以会有脱水,然后晚上是下半夜,也饥饿那种状态。

记者:刘教授您看从(2月)15日、16日开始,您做第一例,到现在也陆陆续续做了不少了,您觉得这个是多多益善,还是说它是有一定的需求,到了就可以了?

刘良:应该多多益善。

记者:为什么?

刘良:原来开始说病毒是欺负老人,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也有了,小孩也有了,如果说没有大量的这个数据去观察,比如说你做两个,一个肺上有这个改变,一个肺上没这个改变,到底他个人的这个问题还是这个肺炎的问题?所以它必须要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自身)有没有(其它)疾病做分类。分类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个肺炎的一般的规律找出来。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真正引起肺炎的这个机制是什么东西。如果不做分类的话,很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就是假象。

6.与时间赛跑 希望在明天

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检,有望寻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刘良:今天(24日)早上钟南山院士给我打过电话,着急,他说我们前线的医生,就等你这个结果了,否则的话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治疗到底怎么办,治疗效果怎么评估?

记者:您听钟院士这个电话的时候,您心里怎么想的?

刘良:我着急,赶快抓紧时间,因此我们(2月)15日的晚上,16日凌晨做的到今天(2月24日),其实已经开始有初步结果了。初步结果我们内部在讨论,形成一个共识,可能明天后天就会发出来,发出来以后给一线的医生,他们去反馈消息。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附录 法医刘良,何许人也?

刘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前任系主任。中国法医学学会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第三轮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司法医学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法医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司法医学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硚口区人大常委,《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委,《刑事技术》杂志编委,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百余篇(SCI 收录文章 40余篇),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参编教材及参考书 20 余部。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公安部、湖北省、校等科研项目 16 项,参加国家级、湖北省及校基金等项目 23 项。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能力验证技术专家。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目前从事法医病理学工作37年,亲自检案数千次,其中不乏国内、省市内的各种疑难、典型、重大要案。如武汉理工大学程树良教授案、湖南湘潭青年音乐女教师黄静案、安徽淮南谢佩银案、北京大学熊卓为医疗纠纷案、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冉建新提审猝死案、山西太原周秀云死亡案等等。安徽黄山陷警门案中作为新刑诉法下第一位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亦曾作为专家辅助人参与临武瓜农案等多起案件。业界称其为“法医界福尔摩斯”。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加入了“有专门知识的人”这一概念,首次将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引入到刑事诉讼中来。第二年,刘良成为国内以专家辅助人身份出庭作证的第一人。2016年,刘良当选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也是唯一一位获此称号的司法鉴定人。工作之外,刘良希望破除法医工作的“神秘化”,他设置网上答疑窗口,教过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公安系统,

连网红“法医秦明”也自称是刘良的学生。工作之余,刘良没有忘记将法医职业推广普及。他长期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毒理学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公安部等省部级课题,他带出的学生更是几乎“占领”了中国各省市的公安局。也正是这样的机缘,让刘良和法医秦明有了“师徒之情”。2014年安徽省公安厅组织全体法医参加一个培训班,秦明既是活动组织者,又是听课者,课下还虚心地向刘良请教了不少问题。而秦明学法医时用到的教材也是刘良编写的《法医毒理学》,这才有了老师的说法。2016年网剧《法医秦明》的热播,让人们开始聚焦法医这一看似神秘的职业。当尸体解剖被像洋葱一样层层剥开,背后的法律真相通过法医浮出水面。

法医“福尔摩斯”刘良出马,新冠肺炎尸检病理解剖为防控带来何种转机?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