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為提升盈利能力,戴姆勒將採取削減成本和提升現金流的舉措。在疫情期間停工、控制成本、口碑下滑等多因素的影響下,盈利心切的奔馳如何兼顧質量和信譽,仍是其接下來需要思考的課題。

寒冬下,各大車企降本增效

德國當地時間2月20日下午,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宣佈,其正在對財務、生產和開發部門的管理層進行精簡,以消除梅賽德斯-奔馳和戴姆勒之間管理層的職位重複,並加強戴姆勒集團管理層對梅賽德斯-奔馳部門的控制。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2020年,在全球裁員1.5萬名員工之外,戴姆勒集團還將對旗下1000個管理崗位進行裁撤。”。在德國,50歲以上的員工都收到了“勸退信”。此外,留下來的高管或也將在年內施行薪金減半。


“今年,戴姆勒或將分別在華裁員4%,其中包括北京奔馳近百位外籍專家。同時,北京奔馳還將改變‘一崗兩人’的慣例,減少外派中國的德國員工。”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據知情人士透漏,在中國市場,外籍員工的成本高於中方員工近7-8倍,算上工資以及多類補助,奔馳每年為一名外派中國市場的德國員工花費成本超過3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28.78萬元),而一名中國員工的年均成本為人民幣30萬元。據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奔馳目前約有員工3500人,每年支出的諮詢費等各類費用高達近20億元。


今年伊始,疫情帶來的全國範圍內的停工停產影響了全球汽車供應鏈,也給北京奔馳不小影響。寒冬來臨,即使如戴姆勒這樣的巨頭、即使是奔馳這樣利潤與銷量均較高的車企,也選擇裁員過冬。


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

近期,戴姆勒集團公佈了2019年財務數據,去年其乘用車及商用車總銷量為334萬輛,與2018年(335萬輛)基本持平;營收為1727億歐元,同比增長3%;但受全球市場萎縮、“柴油排放門”及高田氣囊召回等因素影響,其淨利潤僅為27億歐元,較上年大跌64.5%,為十年來的最大跌幅。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基於財務數據所顯示的盈利緊迫性,戴姆勒集團正在大力實施“降本增效”的措施,包括縮減人力和材料成本、調整產品陣容、推進平臺戰略及更緊縮的資本配置等。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曾表示,採取削減成本及提升現金流的舉措勢在必行。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措施有助於提升奔馳的盈利水平,但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已逐漸顯露。去年以來,從“斷軸門”事件到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再到多次因產品安全隱患而進行召回,眾多產品和服務層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奔馳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多年來,北京奔馳一直是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

北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北京汽車2019年年中報顯示,去年1-6月,北京奔馳營收達到778.07億元,同比增長10.8%,占上市公司總營收的88%以上;毛利潤220.23億元,同比微增0.2%,超越上市公司的毛利總和。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大環境遇冷,北京奔馳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出了利潤。根據數據,北京奔馳的平均單車毛利仍然高達7.8萬元,但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萬元。其毛利率隨之跌破30%,但仍高達28.3%。


隨著銷量持續增長,但低價車型在北京奔馳品牌的銷量佔比提高抵消了銷量增長的影響。同時,運費和產品結構變化也成為其利潤率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


雖然北京奔馳的利潤率同比有所下滑,但對比奔馳全球個位數的利潤率,北京奔馳在利潤方面的表現依舊讓人驚歎。


進入2020年,突發的疫情讓北京奔馳今年的銷量充滿未知,而疫情期間停工帶來的損失也令其難以承受。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本月初,北京奔馳向天津市政府及天津武清區發函,請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19家零配件供應商提前復工。相比之下,奧迪、寶馬均定於2月17日正式復工。


北京奔馳對於復工的急切態度,側面反映了其目前的艱難處境。在停工、控制成本、口碑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盈利心切的奔馳如何兼顧質量和信譽,仍是其接下來需要思考的課題。


全球車企進入“裁員潮”

2月10日《德國商報》援引戴姆勒公司消息人士稱,目前戴姆勒還在加強現有的成本削減措施,計劃將裁員人增加到1.5萬人。戴姆勒還計劃減少每週工作時間,並讓大多數行政職位的臨時工提前退休。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產品方面,奔馳將繼續縮減其產品陣容。梅賽德斯的大型豪華轎車S級的敞篷版和轎跑版將被砍掉,B級轎車的未來也充滿著不確定性。而就在該消息曝出一週前,一位梅賽德斯-奔馳的發言人向媒體表示,奔馳X級皮卡將在2020年5月停產。

大規模裁員!奔馳利潤遭腰斬 結構優化降本增效

實際上,隨著全球車市連續兩年負增長,再加上特斯拉的飛速發展,電動化轉型的方向已逐漸明晰,全球多數主要車企目前都在大幅縮減成本,並增加在電動化方面的投入。


2019年5月,福特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7000人,其中美國裁員2300人。就在一個月後,福特再次宣佈,到2020年底其歐洲業務將裁員1.2萬人。同樣在不停裁員的通用汽車,甚至已經退出包括歐洲、東南亞在內的多個市場。就連全球第一大車企大眾,也宣佈將於2023年前裁員7000人。


寒冬來臨,即使如戴姆勒這樣的巨頭、即使是奔馳這樣利潤與銷量均較高的車企,也選擇裁員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