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面紗

看《面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段時間疫情的原因,讓我知道了毛姆這本有瘟疫背景的小說,與《霍亂時期的愛情》《鼠疫》這類發生在外國的小說背景不同的是,《面紗》中的瘟疫是發生在中國,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我選擇從這本書開始看。

毛姆最有名的小說莫過於《月亮和六便士》,就算沒看到,聽也總歸是聽過的,久聞它的大名,所以我也收藏了一本,遺憾的是,嘗試性的看了三遍,均已失敗告終,所以在接觸面紗的時候,就很擔心,會不會很難讀。

很幸運,這本小說很好讀,劇情緊湊,三個小時的時間讓我看完了這本小說,我形容自己看的過程,一邊生氣一邊嘆息,原本我很討厭吉蒂,但是看完後又覺得這樣的人生或許也不能怪她。

吉蒂的人生線很明顯,第一階段,是美麗動人的少女吉蒂,在隨著時間的增長後,為了避免成為大齡剩女,無奈之下,只能嫁給沃特;第二階段,與查理偷情,讓吉蒂重拾了快樂,但是卻被沃特發現,只能隨著他去了正在發生瘟疫的村莊;第三階段,沃特去世,回到香港再次墮落,這個時候吉蒂是矛盾的,但是最後她還是醒悟過來,與父親和解,決心好好教育自己孩子的吉蒂。

不同時期的吉蒂,都有著鮮明的性格色彩,她讓人厭惡,也讓人同情,順著她的人生,看看她是如何完成自我覺醒的人生目標。

即便美麗如吉蒂 也要面臨青春不在的現實

少女時期的吉蒂,擁有一切,她有相當好的家世背景,中規中矩的父親和雷厲風行的母親,因為她美麗的面孔,母親對她尤其偏愛,長相併不出挑的妹妹只能活在她的陰影之下。社交場合的她總是無往而不利,身邊圍繞著各種青年才俊。

哪怕吉蒂擁有震撼人心的美麗,也無法阻擋來自時光的侵蝕,她年紀漸漸大了,身邊雖然還是不乏男士的追求,但是想要從中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卻不是那麼容易了。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與此同時,因為她遲遲不能結婚的原因,母親漸漸對她產生不滿,另一方面,不起眼的妹妹竟然找到了優質的結婚對象,並且馬上就要結婚了。

為了不讓妹妹的婚禮趕在她的前面,吉蒂匆忙下答應了沃特的求婚。

沃特長相其貌不揚,個子偏矮小,不善言語,作為生物學家,他與吉蒂的生活軌跡幾乎沒有重合的地方,完全處於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如此迅速的走向婚姻的殿堂,註定是無法幸福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共同的興趣愛好。

在跟隨沃特來到香港後,這個階段的吉蒂是痛苦的,這是她頭腦發熱做的決定,她一貫以來的性格便是如此,任性自私,也許頭腦發熱做決定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這次,她顯然無法對這個決定負起責任。

衝動很快換來了代價。

對婚姻的不忠,很快就反噬在吉蒂身上

吉蒂出軌了,對象是查理,他是香港助理布政司,很受歡迎。比起其貌不揚的沃特,查理身材高大,很注重保養和管理自己身材,哪怕已經四十多歲,但是依舊有很好的體格。吉蒂很快便被俘獲了,幾乎是見到查理的瞬間。

和查理偷情的這段時光,讓吉蒂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對於此時她而言,快樂是感官上的。

這樣的偷情,註定是不長久的,於是就發生了小說開頭的那一幕,吉蒂和查理在房間裡廝混時,門把手被抓開,但是門外的那個人卻沒有進來,他們心懷僥倖的認為,這個人也許只是傭人,就算是沃特也沒關係,從他不敢開門的舉動看,就知道他是一個多膽小的人。

沃特什麼也沒說,默默的準備了一切,他告訴吉蒂,中國一個偏遠的村莊正在爆發瘟疫,他會帶著吉蒂一起去。

吉蒂聽到這話覺得沃特簡直是瘋了,這和找死有什麼區別,她去找情人查理,要求他離婚並且娶她。查理毫不猶豫便拒絕了,甚至厚顏無恥的支持吉蒂去那個瘟疫小鎮。

此時的吉蒂痛苦不已,從一開始,沃特便看穿了查理的為人,知道他充滿善意的面孔下虛偽的內心。她畏懼沃特,曾經那雙充滿愛意的目光變得冷漠,直刺人心。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沃特的這番話,讓人心碎,可惜吉蒂聽不懂,她聽到的只有指責,她委屈,她也知道自己是這樣的,因為她從小生活的環境就是這樣的,她母親也是這樣教育她的,她也從未隱藏過本來的自己。

最後,吉蒂還是跟著沃特去了爆發瘟疫的村莊,路程很遠,他們要坐轎子才能到,風景很美,但是吉蒂沒有心思欣賞,在她眼中,這一切都散發著死亡的氣息。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到了村莊後,沃特開始忙碌,他想辦法抑制問題的蔓延,治療感染的病人,在大家眼中,沃特是英雄,他的出現讓這個死亡村莊有了生的機會。

這時的吉蒂,也漸漸發現了沃特身上的閃光點,雖然她還是無法愛上她。吉蒂不願意天天在家閒著,去修女院幫助修女們帶孩子,一開始她很厭惡這些孩子,髒兮兮的,也不可愛,但是嘗試與他們相處後,吉蒂漸漸喜歡上了他們。

這個階段的吉蒂,漸漸覺醒,她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和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從感官的快樂像精神的快樂慢慢過渡。

吉蒂懷孕了,沃特問孩子是誰的?吉蒂說了句:我不知道。但是沃特還是善良的,為了孩子,他讓吉蒂回香港,但是被吉蒂拒絕了,這個孩子,也許在無形間,慢慢的拉近兩個人的距離。

看到這時會想象,按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等吉蒂漸漸找到生活的意義後,他們的精神會達到共鳴,這樣的兩個人,也許會有幸福的結局。

毛姆就是毛姆,想要美好的結局,他就便要撕碎了給你們看。

沃特感染了瘟疫,彌留之際,對吉蒂說了句:死的卻是狗。

曾經一個善良的人救了一條狗,但是狗發瘋要咬救它的人,人們指責這條狗,認為善良的人可能會死,但是最後人沒死,狗死了。

是的,吉蒂沒聽懂,還是在別人的解釋下,才知道這句話的來源。

雖然遲了些,但總算醒悟了

沃特離開後,吉蒂也離開了。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吉蒂離開前的這段描寫很有趣,她和修女院的院長表示,她不願意離開,她想要在這裡繼續幫忙。要知道這句話從愚蠢的吉蒂口中說出來有多麼的不可思議,回憶起她剛來時的狀態,和現在的她已經是兩個人了。

但是院長還是拒絕了她。

收拾好行李,準備回英國。回去需要先到香港,查理的妻子收到消息後早早的等候,在她的盛情邀請下,吉蒂只能住進去。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看穿查理,愛意早已消失不再,但不幸的是,吉蒂還是被查理的花言巧語誘惑,在查理妻子離開的時間,他們發生了關係。

很多人覺得吉蒂是再次墮落,但是我認為,這是過去與現在讓吉蒂產生了矛盾,她還沒有徹底的醒悟過來,在面對查理時,她又變回了以前的吉蒂,所以輕易受到了誘惑。

如果她繼續像以往那樣,做查理的情人,那麼吉蒂所經歷的一切毫無意義,她還是那個愚蠢的她。幸運的是,吉蒂醒悟過來,她拒絕了查理的誘惑,果斷的回到了英國。

然而回到英國後,原本的家庭生活也發生了變化,母親過世了,原本想要安慰父親的吉蒂,看到了父親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她恍然大悟,在母親的強勢下,父親總是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大家都忽略了他的感受。

和父親攤開心胸的一番對話,吉蒂決心以後和父親一起生活,她希望生下的會是一個女孩。她會好好的教育她,讓她成為一位獨立自由的人,而不是依附著誰生活。

吉蒂對女兒的期待,和自己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這時的她終於明白,自己作為一名女性,生活的真正意義。


最後,說一下電影,太美了,他們在村莊生活的那段日子,隨便截下一張便是屏保。故事也美好,他們在相處間,也愛上了彼此。


讀《面紗》有感:沃特的悲劇人生,是吉蒂造成的嗎?


改編後的劇情正如我們期待的那樣,吉蒂醒悟的時間提前了,讓他們之間不再有遺憾。

但是,我還是傾向於小說的結局,如果吉蒂這麼輕易的覺醒,這個故事更偏童話。正是這般殘酷的經歷,讓吉蒂的成長覺醒之路變得不那麼容易,這才是普通人的經歷。單單靠愛是不夠的,伴著痛苦甚至流血死亡,才能讓一個人徹底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