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些“简单粗暴”的老师,为什么教学成绩反而好?

舞羽流雲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们同年级语文组的一位老教师,教学经验特别丰富,对于中考考点早已烂熟于心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比同学科的其他老师平均分要高点,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人家,因此久而久之我们便默认了这个状态。

事情的转变出现在去年,一位新同事刚刚调过来,比较年轻。我们一起去听这位新老师的公开课,整体感觉很一般。谁知,第一次月考后,这位新老师任教的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竟然超过了这位老教师。她也是笑着谦虚,说是运气好。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如故,这就不是运气的事情了。

后来,有两次我去他们班级督察的时候,正赶上这位新老师上课,那个上课状态呀,真的是好到不能再好,全体坐得笔直,齐刷刷地看着老师认真听课,连个小动作都没有。

以后接触得多了,我发现,不是这位新老师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她太厉害了,学生不敢不听话。因此,同样一个知识点她可能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心思去讲,而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就可以了。

学生的执行力真的比一般班级里的学生强了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老师厉害,学生是真的怵她。这样以来,教学成绩就真的区别开来了。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一节讲得特别精彩的语文课,可能对学生的认知、精神、素养、价值观确实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让学生一生都记忆犹新。但是,如果缺少了课下的督促和严格要求的话,学生不一定考试分数高。反而,是那些“简单粗暴”的老师更适合应试教育的要求,更出成绩。

但是,教育除了要分数之外,我觉得它还承担着育人的重大使命,而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伴随着一种美的体验来实现,而不仅仅是记和输出的单调过程。

当然,如果将两者能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那是最完美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