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2012年,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一经出版,便在学界和知识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在其短短的四百页篇幅中,足以见赫拉利的野心。《人类简史》与其说这是一部人类史,不如说赫拉利是通过事实的组织尝试着回答“人的发展和未来”这一问题。赫拉利的文笔着眼于人类史上的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正是它们定义了现在的我们。作者希望综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科研成果,从人类的整体视角出发,还原这个人类与世界的故事。


本文想要介绍的正是这样一本书,虽为科普文章却专业性极强,比较可惜的是此书的中文翻译着实一般且赫拉利在通俗和专业性上做了比较大的取舍,所以本文会对照英文版对此书的脉络进行梳理,并补充相应的线索以加深理解。

共4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大约15万年前,“我们”——智人作为一个物种已经出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但这时的智人仍蜗居在东非的一个小角落。在短短在15万年间,智人征服了大陆的每一块角落,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是什么让我们从众多的物种中脱颖而出?首先要让我们回到对人类的考察中:


毫不起眼的人类


在现代的语境中,人类与智人两词俨然已被混同使用,殊不知人类(human)一词的真正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目前已知的人类物种数量达15种之多,只是在近一万年时间里,人类物种(人种)只剩下了智人一种,而在人类存续的大部分时间里,世界上其实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人种。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图1 人类的演化树[3]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在东非出现的,随着人类的迁徙,人类演化出了好几个不同的物种,如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等等。其中有一种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这些人种是线性演化的,比如说由“直立人”变成“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智人”。而实际上人种间虽偶有交流,但在大多时候人种是通过并行的多路径进行演化的。而我们常见的所谓的人类演化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后一个物种进化成前一个物种[4]。该图源于一本1965年出版的名为《早期人类》的图书,该书通过四页折页展示了当时科学家们认为15个不同时期与人类演化相关的物种,将其中两页拼起来就成为了我们常见的人类演化图。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图2 “线性”的人类演化图


早期人类已经有许多与其他物种相异的特征,人类拥有了更为庞大的大脑并使用两条腿直立行走。更大的大脑使人类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认知能力,直立行走让人类拥有更广的视野并解放了双手,解放的双手愈发的精细化,能够制造和使用由大脑所构想的工具。但与此同时,更大的大脑意味着更大的能量消耗,而直立行走让妇女的骨盆变得更窄,分娩死亡成为了女性的一大风险。于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婴儿可说都是早产儿,众多重要器官并未发育完全,所以更需要被扶养、保护和教育。为了养活小孩,母亲就更加偏好一夫一妻制[5]和强大的社会关系协助。但与此同时,人类比起其他动物就有更强的可塑性,更能够被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所改变。


在大约80万年前,已经有部分人种开始使用火,使用火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烹饪。烹饪可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使人类咀嚼和消化食物的时间缩短,食物中的营养更容易被机体吸收[6]。因为消化难度的下降,与人体肠道开始缩短,与此同时,更加丰富和有效的能量来源使得大脑发育有机会进一步发育。


尽管人类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但在整整200万年间,人类只是处于食物链的中游,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大型食肉动物的猎杀。而早期石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骨头敲开,这样人类才能吃到食肉动物吃剩下的骨头中的骨髓。而要到10万年前的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起居于食物链顶端。


所以在人类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只是对整体生态来说毫不起眼的动物。


认知革命:让我们真正成为万物之灵


虽然智人早在15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非,但一直要到大约7万年前才开始迁移到其他地区。在先前几万年间,虽然智人的外表和脑容量与我们已经十分相似,但智人与其他人种相比不占任何优势,认知能力(学习、记忆、沟通)仍十分受限。


等到大约7万年前,智人仿佛脱胎换骨,开始迁徙到全球上的每一块大陆。在大约7万年前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针,并创造了第一项能被成为艺术或珠宝的物品。同时也有了确切的证据证明智人社会已经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图3 智人迁徙图


大部分研究人员相信,这段时期中的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智人变得和你我同样聪明、有创意、反应灵敏,而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我们无从得知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的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已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去沟通。人类学家戴蒙德认为当时智人喉结构的完善也为现代的语言提供了解剖学的基础[6]。


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每种动物都有着某种形式的语言,但智人的语言最为灵活,语词间有丰富的组合,用以表达复杂的关于世界的信息。不仅如此,有学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人类自己的信息,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为我们的社会合作服务。通过了解社会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社会中谁值得信任,这样智人能够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而部落的规模也能扩大。


赫拉利认为,我们的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谈论并不真正存在的虚构的事物,如“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这样子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与他人一起想象,编辑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现代社会中公司、货币、法律、国家、神无一不是虚构故事。通过共享这种虚构的故事,智人不仅能与和他十分熟悉的个体合作,而且能和无数的陌生人合作。这种灵活性与规模性是蚂蚁与大猩猩的合作所不能比拟的。此外,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朱迪·帕尔认为智人的因果推理的基础也正是这种想象力,他认为因果推理其实质就是反事实推理,通过想象反事实假设的结果:“假如……,则会发生什么?”,我们尝试着去寻找事情的原因[7]。


从语言出现以来,人们已经编制出了一个及其复杂的故事网络(文化),其中虚构的故事是其的重要组成成分。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去相信它,它就有拥有强大的力量并能够左右人们的行为,想象的现实也从此创造出来了。

它不仅能让大批互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而且能够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如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人几乎是在一夕之间,相信的故事就从“君权神授”转成了“人民做主”。相比于基因只能在代际之间进行重组和细微的变异进行演化,文化对需求的快速响应无疑相当于给智人开启了一条“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所以智人才能在短短的数万年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智人:最致命的生物入侵物种


认知革命之后,智人从东非扩展到了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见图3)。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已经住着其他的人种。要知道这时的智人与他们的人类近亲不仅在基因序和身体特征方面已大为不同,甚至在认知和社会能力方面也相去甚远。


根据考古以及基因测序证据,

在智人在往欧亚大陆迁移过程中,智人部落与当地的人种发生了激烈的资源竞争与冲突,智人将其他人种赶出了这个世界,只有部分的人种的DNA通过与智人的混种繁衍留存了下来,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智人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尽管智人相比于其他人种在个体体格上并不占优势,但认知革命的成果却使得智人在种群竞争中取得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无法确认智人是否是其他人种灭绝的罪魁祸首,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绝。


不只是当地的其他人种,智人每迁移至一个新的大陆,当地均会发生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大量的物种灭绝。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智人总能迅速的适应当地环境,并快速繁衍,当地的生态根本来不及反应这一致命的生物入侵。并且有证据表明,智人在45000年前抵达澳大利亚的时候已经掌握的火耕技术,他们会可以烧毁难以跨越的灌木林丛和森林,将地貌变为开阔的草原,吸引更容易捕猎的猎物,以适合人类的需求。但这种火耕缺极大的破坏了当地环境。


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陆生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 200属 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时,只剩下大约 100属 了。因为这些巨兽已经习惯处于食物链顶端,繁殖十分缓慢。并且对于此前从未见过人类的欧亚大陆之外的巨兽而言,对于人类的袭击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防卫,相比于自然界的其他猎食动物,智人的长相并不危险。对这些动物而言,需要靠演化才能学会惧怕人类。


所以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我们已经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杀手了。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笔者后记


《人类简史》是本有一定专业性的科普书籍,我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深感中文版翻译及校对的不审慎,甚至到影响理解全书脉络的地步。对于一本人类史著作,与人类和时间相关的错误无疑是致命的,很不巧本书两个都犯了。在本书的开头,赫拉利强调了人类(Human)一词的真正定义是“属于人属的动物”,而智人是人类在现代仅存的一个物种。在英文版中可以看出赫拉利对“Human”一词的使用是十分谨慎的,而除了“Sapiens”以外,“we”、“our”、“people”等词在本书语境中也均指的是智人,但中译本却多处将应该单指“智人”的地方翻译成了“人类”。中文版还多次犯下的低级校对错误,如在智人迁徙图中将人种标记错(P14)、将第一名人类祖先的出生写成600万年前,却写成了6万年前(P5)、人类在15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却被写为10万年前(P21)。


而我在撰写本文时候的思路就是通过重新组织语句,勘正翻译错误来梳理本书的一些重点脉络,此外还会补充一些我了解到的知识作为本文的补充,补充部分的用到的参考文献均会标注出来。如果有任何的意见与建议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1]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中信出版社,2014

[2] Yuval Noah Harari,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Harvill Secker, 2014

[3] 卡尔·齐默《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4] 哥白尼文化公司 《这张人类进化图其实是错的》 柴知道,2017年12月

[5] 戴维·J·林登 《进化的大脑:赋予我们爱情、记忆和美梦》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8月第1版

[6] 亚历克斯·吉布尼 《烹》Netflix,2016

[7] 朱迪·帕尔和达纳·麦肯齐 《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中信出版社,2019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我们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与最致命的物种的 | 读人类简史(一)

感谢每一个分享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