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战“疫”前线 北大三院医护人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未来网高校频道2月2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韩芳)2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沈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援鄂一线,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和她同时面向党旗庄严宣誓的,还有其他3位来自北医三院的战友。至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中,有11位医护人员在与病魔进行“白刃战”的战场上光荣入党。

  他们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勇往无惧,坚毅地选择了“逆行”。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家国平安,用赤诚谱写了共产党员的初心赞歌。

  “风暴眼”中的特殊发展会

  2月25日晚7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驻地宾馆举行了一次庄重的党员发展会,王芳、曹帅、尤亚静三位经受了疫情战斗考验的同志,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坐镇”一线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新民和临时党支部的同志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战“疫”前线 北大三院医护人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对党忠诚、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最大的贡献!”面对党旗,三位新发展的预备党员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这是一场在“风暴眼”中举行的特殊发展会。无论是与会党员还是发展对象,都是刚刚脱下厚重的防护服、从抗疫一线下来的战士。会议简短而肃穆,每一步又都严谨而规范。

  这次特殊的发展会牵动着京汉两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与武汉一线亲切“连线”。刘玉村代表学校党委热烈祝贺三位同志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今天是个特别神圣的日子,三位同志在抗疫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刘玉村说,一线的医务人员展现了北大医学人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精神风貌,这样一支战队定将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你们的肯吃苦、能奉献、敢担当是‘人性’和‘党性’的最好体现,祝愿你们凯旋归来!”

  2月2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支部、第二临时党支部先后召开党员发展会,张柳、姜华、王茜、马跃明四位医护人员光荣入党。

  2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党员发展会,沈宁、李少云、张佳男、梁超四位医护人员光荣入党。

  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就这样冲在了斩除病魔的最前线,无惧无畏,冲锋陷阵。

  “我没见过你的样子,但熟悉你的声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护士张佳男是北京大学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也是此次北大医学人在援鄂一线入党名单中唯一的“90后”。这位在与病魔争分夺秒的战场上刚刚过完28岁生日的年轻姑娘,已经是危重科的“老人”,参与过多场急难险重病患的救治工作。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感动的,感动来自于我的病人。”在张佳男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她告诉记者,曾经在给病人输液时,一位年迈的老人给她“打气”:“你们戴着防护手套,手会滑,不要害怕,多扎两针没有关系。”还有一次给病人发药,一位年轻的患者高兴地跟张佳男打招呼,“您怎么知道是我?”“我们都没见过你们的样子,但是很熟悉你们的声音,谢谢你们来武汉!”

  这句来自病患的温暖话语让张佳男默默流下了热泪,这让她想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为了谁》。“1998年抗洪救灾时,我还是个孩子,每天在电视上看到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洪水。那个时候我肯定没想过,22年后我也会成为一名‘战士’,和‘战友’们一起,和病魔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友,一个在如此危险的前线,格外打动人的词汇。在张佳男的日记本里,这样记录着战友的情谊:“这是一支充满爱的队伍,像一个大家庭。这几天武汉下雪了,乔妈妈一早操心能不能早点给队员弄来羽绒服,上班路上别冻着;有男队员风寒感冒,袁妈妈早上去敲门烧水叠被子......”

  “乔妈妈”是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袁妈妈”是三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晓宁。两位老党员的付出让年轻的医护人员吃了定心丸。“她们临危受命,责无旁贷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我要向这些优秀党员看齐,用实际行动履行党员的责任和医护人员的使命。”张佳男说。

  “每一例重症患者我们都全力救治!”

  2月3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为更多地收治危重症患者,同济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根据传染病防治需要,将原头颈肿瘤科病区改造为新的重症隔离病区。这里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战场。2月3日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护人员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成为与死神殊死搏斗的勇士。

  张柳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也是在抗疫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北大医学人中的一员。2月5日,当记者连线他时,张柳刚刚走出隔离病房。此前,他已经连续奋战了八个小时。

  “刚过去的这个晚上,我们一共收治了30位患者,其中多数都是危重患者,相对上周,新病区的工作量是过去的2—3倍,医护人员都是马不停蹄。”张柳告诉记者,当天夜里,病区收治一位老年患者患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还做过心脏搭桥,这次感染了新冠肺炎,低氧饱和度引发了心功能不全,喘憋无尿,情况比较紧急。医疗团队当机立断给予留置导尿,用以降低心脏负荷,一番忙而不乱的抢救过后,这位老年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挽救生命相比,累真的不算什么!”张柳欣慰地告诉记者。

  随着重症患者的增加,探索出一套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效率,保障重症救治的水平,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必须攻克的难题。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全新疾病,张柳和全体参与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一起,在繁忙的救治工作之余,一遍遍地讨论着最优化的治疗方案。随着救护经验的日益丰富,大家开始联合起草结构病历模板,不断细化规范流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资深重症医护专家安友仲主任的带领下,北大医学人用最短的时间讨论出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这份规范流程的出台,为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晚上收治几十位重症患者,压力确实大,但有了明晰的诊疗流程,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不怕收治更多的重症患者,作为医生,每一位重症患者我们都会尽全力救治!”张柳表示。

  战“疫”前线,党旗高扬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是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部队。这不仅源于医护团队精湛的技艺,更源于勇担重任、大爱无疆的精神。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湖北、特别是武汉市成为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为提高武汉病患的收治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国家吹响了驰援疫区的集结号。

  号音犹在,北京大学三家医院的党支部群里,报名请战的人员名单已经接起了长龙。“我有两次抗震救灾医疗队经验,新冠重症可能需要CRRT,我有经验!我是党员,首选是我!”“我曾经参加过院里2003年非典病房的工作,选我!”许多党支部全体党员报名,包括刚刚生完宝宝的年轻党员和退休的老党员也都积极请战。北大医学先后选派四批医疗队驰援武汉,427位来自第一医院、第三医院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援鄂一线。

  队伍在哪里,党旗就要立在哪里。北大医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入驻武汉后,根据党员构成情况,及时成立了第一医院临时党支部、人民医院临时党总支和第三医院临时党总支。尽管支部是“临时”的,但责任却格外重大。凝聚人心,鼓舞力量,为疫情应对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成为临时党组织的使命。

  暴婧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也是人民医院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曾参加“组团式”援藏任务的她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与疫情搏斗的战场。在隔离病房里,暴婧的防护服上写的是“别怕”,她鼓励患者鼓起勇气与新冠病魔作斗争。在战友中间,暴婧是耐心细致的“姐姐”,医疗队排好了进驻隔离病房的班次,每次队员出发前,暴婧会逐个到队员房间,检查每个队员防护物品是否携带齐全。隔三差五,她还与支委党晓曦和王秋跟每个队员谈谈心,了解队员心理状况,让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状态完成工作。

  当暴婧得知不少队员记挂家人、想念同事时,她与后方及时联系,与队员所在科室、党支部以及宣传处合作,瞒着队员悄悄联系了家人和所有的同事,大家一起录制了医护祝福视频。2月6日晚,临时党组织举行了一个温暖有爱的支部活动,当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加油”,一句句充满温暖的祝福话语从远在千里外的同事、从父母、从宝宝们口中传递过来时,队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战胜疫情早日凯旋的必胜决心也更加强烈。

  党旗所指,就是冲锋所向。在一大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下,北大青年医护人员深受鼓舞,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截至2月24日,有121人在一线提交入党申请书。“记得2003年非典,我还是个高中生,看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治病救人,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从医的志向。17年过去了,我有机会像曾经想象的那样来到抗疫一线,我愿用我的默默付出,为祖国的抗疫之路贡献力量!”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张慧在入党申请书中,说出了一线青年医护人员的拳拳心声。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北大医学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正在用精湛的医护水平和迎难而上的冲锋精神,谱写着大爱无疆的时代壮歌。(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