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十堰」戰疫護士視患者為“家人”,患者出院寫信感謝

雲上十堰訊 文、圖/記者 曾雨 報道:劉雪竹是太和醫院支援第二救治醫院的一名護士,從2月1日起至今,她已堅守戰疫一線近一個月。2月25日,劉雪竹和平日一樣忙碌在戰疫一線,但一封由出院患者寫來的感謝信,讓這一天對劉雪竹來說,變得不平常起來。

「十堰」戰疫護士視患者為“家人”,患者出院寫信感謝

護士視患者為“家人”

患者出院給專門寫信感謝

25日一早,她和平日一樣,忙碌在新冠病人護理一線。正準備工作時,科室主任蘭俊特地跑來,給她看樣東西。

劉雪竹還納悶,等打開手機一看,原來是24日出院的患者寫的一封感謝信。由於患者沒有她的聯繫方式,只好通過蘭俊轉交給她,並再三叮囑,一定要轉交到位。

看完感謝信,劉雪竹心頭一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劉雪竹說,這是一個36歲男患者寫的信,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在25日凌晨花了一兩個小時,幾經修改才將這封信寫好。

「十堰」戰疫護士視患者為“家人”,患者出院寫信感謝

“他因發熱兩天,於2月5日在市人民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6日轉移到市第二救治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照料後,於24日康復出院。”劉雪竹說,患者剛來時,心理壓力特別大,很沮喪,很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作為護理人員,劉雪竹對患者做心理疏導,交流後才知,該患者是一名超市配送員,沒有去過武漢,也沒有接觸武漢疫區人員,因此很難接受被確診的事實。同時,他家裡還有兩個孩子,因此心理包袱特別重,幾近崩潰。

“只要大家配合治療,我保證讓大家10天就治癒出院。”劉雪竹說,在蘭俊主任和護理人員的疏導下,這名患者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信心倍增。

劉雪竹說,他將護理的病人建立了微信群,為了避免給他們帶來心理包袱,她從來都是稱呼他們為“家人”。除了日常護理,她每天都會抽出兩三個小時,在病房陪“家人”聊天,幫助他們緩解焦慮,重塑信心。

這些溫暖的細節,記在患者心裡。這名患者在信中寫道:“是你們給了我們信心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我們最親的人,比親人還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未知面前,你們放下了心中的膽怯和彷徨,毫不猶豫的衝到一線,你們這種不畏病毒,捨生忘死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

劉雪竹說,看到這位病人寫的感謝信,她深受感動。“病人能感受到我們的真心關懷,再辛苦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劉雪竹說,這是患者對他們的肯定。

晚上做夢都在交班

組織需要可以二次“服疫”

從2月1日起至今,劉雪竹始終堅守在市第二救治醫院的抗疫一線。原本醫護人員是要半個月一輪換的,但在陌生的工作環境,為了讓患者得到連續性的治療,醫護人員主動請求按月輪換。

在出徵前,劉雪竹接到領導通知後,第一個報名請戰。“看到大家在一線戰鬥,我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也應該站出來。”

劉雪竹說,在戰疫一線,身心都備受考驗。“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工作流程,總擔心自己沒做好。”劉雪竹說,在隔離病房裡,大家穿著三層防護服,聽力效果不是很好,有時擔心信息傳達出現問題,焦慮到晚上睡不著覺,連做夢都在交班。

劉雪竹說,這些焦慮是身上的責任作祟,來了戰疫一線,就要對每一位患者負責。

在第二救治醫院實行三班倒,一班8個小時,一名護士在隔離病房裡至少待6個小時。“才開始受不了,鼻樑上有水泡,手縫脫皮碰到就疼。”劉雪竹說,時間一長,大家也都習慣了。

v身穿三層防護服,帶上口罩、護目鏡,劉雪竹走路呼吸都很吃力。“汗溼是常見的,還會心動過速。”劉雪竹說,護目鏡會起霧,還會有頭暈想吐的感覺,有的護士都到嘴巴這裡了,又咽了下去。一旦吐出來,就得換一套衣服,重新消殺。

劉雪竹的孩子5歲了,由外公外婆照料,這是她無時無刻的牽掛。一提到孩子,劉雪竹忍不住哭了出來。

“基本上每天都打電話,時間不固定,大部分是晚上。為了能和媽媽通話,孩子都養成了晚睡的習慣。”劉雪竹說,孩子每次問她什麼時候回家,她無法回答,只能刻意繞開話題,怕自己一時控制不住,在孩子面前哭出來……

劉雪竹說,知道媽媽在抗擊疫情,孩子專門畫畫給她加油鼓勁,讓她一定要把病人治好,在治好病人的同時,還要保護好自己,說媽媽永遠都是他的驕傲。

戰役仍在繼續,劉雪竹仍堅守在一線。“可能在下週會休整一下,如果組織需要,可以二次’服疫’。”劉雪竹說,等疫情結束,就想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個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