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極星”,是浩瀚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它綻放光芒、指引著前行的方向,將Polestar“純粹 先鋒 高性能”的品牌理念以一種具象化的形式為中國消費者呈現。

這個美好的故事始於2019年。承載著李書福“流浪宇宙”夢想的極星品牌從這一年擁有了中文名。人們熟悉的沃爾沃御用性能品牌北極星不在了,但它畢竟只是換了一種形式陪在我們身邊,並且牢牢根植了一份“死磕特斯拉”的信念,讓中國電動車力量閃耀出了星光。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誰料想,“出道即巔峰”的故事依舊像是個魔咒。

一年之後,馬斯克率領的特斯拉順風順水,不僅股價暴漲,還順利完成了“中國造特斯拉”的首批交付。這些豐功偉績直接把鋼鐵俠託舉到了胡潤富豪榜第20位,比馬雲爸爸還高出了一名。

叫板過車圈首富的極星卻開始“星光隕落”,核心人物相繼出走之外,還有量產車遲遲不教交付、產品定位模糊等問題。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最近幾天,沉寂已久的極星轟出了重炮,在網絡上發佈了全新概念車Precept,只是兜來轉去,這場有可能極星是今年最重磅的發佈會,還沒有純電菲斯塔上市的關注度高漲,尷尬到了不能再尷尬。

此一番,極星不僅沒有找到北,甚至有點“搖搖欲墜”了。

不是我臉盲,是實在記不住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這種殘局,說是極星咎由自取也並不為過。

一個立足全球的高端汽車品牌需要的就是“標籤”,可是大多數人目前對於極星品牌的記憶仍是一片空白:“極星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我怎麼知道?”

沒有記錯的話,從出道伊始,極星的目標就瞄準了特斯拉殘暴不仁的加速性能,誓要用“傳統歐洲勁旅”的身份將電動汽車的性能做到登峰造極,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極致性能”。

能看得出來,極星確實在照做了。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首款車型Polestar 1壕無人性,145萬元全球統一售價和“限量發售”的標籤打得響亮,機械渦輪雙增壓、後橋雙電機外加600匹馬力動力輸出蕩氣迴腸,和特斯拉真刀真槍幹一場,鹿死誰手還真難以預料。可結果呢?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看看隔壁保時捷做的Taycan,雖說售價高得連前首富都“沒眼看”,可人家好歹也只賣180萬元,而且造出的是一臺根正苗紅的保時捷,不論是品牌認可度還是產品本身的氣場都對得起“豪華電動車”的招牌。

“比爾蓋茨用了都說好”,你還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同時期的作品,極星就能讓你產生一種“上當”的錯覺。

再看看那個用20幾萬就能買到的雷神之錘大燈,曹操專車上都配備的直瀑式中網,還有司空見慣的旋鈕式啟動按鍵和中控大屏……如果不是雙門轎跑的輪廓時刻提點著我“迴歸正軌”,真分不清自己是坐在沃爾沃轎車裡,還是極星跑車當中。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後續的Polestar 2也是個不成功的例子。沒有改變的是那個像極了沃爾沃的設計方式,改變了的是純電驅動形式,以及不再以“極致性能”為主題的行事風格。

這臺車的價值是什麼?重新定義品牌?那之前所提倡的極致性能又是怎麼一回事?

真的要單挑特斯拉Model 3?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的極星很難與後者站在同一高度競爭,正面交鋒幾乎就是空談。它的存在,也許只能讓人忘記極星的初心是什麼。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狗血的劇情來了!這一次Precept概念車的亮相,又引申出了另外的意思。

風格大變的設計語言分明是要徹底與過去決裂,過去的極致性能和極致夢幻也沒有被添加到首秀儀式的傳播內容中,取而代之的核心概念變成了“極致環保”和“極致夢幻”。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這個全新的核心理念又會帶來兩種衝突,其一是之前所有未落地的產品理念,核心優勢是否還會堅持;其二,饒了這麼一大圈子,極星為什麼還是在圍繞沃爾沃安全、環保的理念打造新車?

沃爾沃和極星,究竟是真正分離還是“藕斷絲連”?只要化解不了這個尷尬,極星的“電氣化先鋒”定位就難以服眾。

找不到北,先找領路人!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這個問題不是發佈一臺車就能夠扭轉的,而應該上升到“企業經營”的重要程度。

忙活了好幾年,極星在產品上做出了夢幻感,在技術性能上做出了極致感,符合汽車工業的發展規律。

可最關鍵的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的古人智慧並沒有被借鑑到其中。如果你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極致,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在成本控制上一敗塗地,一種乾脆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成也極致,敗也極致。這就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極星都沒有落實一個明確的商業模式,品牌特徵仍然舉棋不定。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癥結在哪?Polestar公司的CEO Thomas Ingenlath也許是導火索。

看了看這位大神級設計師的資料。2016年,沃爾沃品牌有兩臺車出自他的手筆,分別是40.1Concept和40.2 Concept。現在也能看得出來,後期上市的沃爾沃XC40就是第一臺概念車的量產版本。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後來,這位設計師搖身一變成為了今天極星品牌的CEO。所以我們並不奇怪,為什麼極星品牌的前兩款車長成了這個樣子。根據對人性的揣摩,這位CEO一定是對之前那個系列的作品太過滿意,才會堅持將它套用在高端品牌的新車上。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現在,這個糾結的時代大致已經過去了,極星品牌全新發布的概念車變了一個樣子,完全和沃爾沃的家族設計分道揚鑣,走上了高端化路線的正軌。

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汽車設計師擔當CEO,勢必會在產品設計上投入大部分精力,用藝術家的視角將一款車製造得盡善盡美。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思維並不符合真正的商業邏輯,況且歷史上任命設計師為CEO的企業,哪曾有過好結果?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我曾經多次在採訪生產品質工程師時問過相同的問題:“你們究竟和哪個部門發生的爭執最多?”他們的回答出奇一致——設計部門。

因為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在現有的生產流程中很難輕易變成現實,從而變成製造成本過大,生產精度達不到要求等問題。試想,如果最終裁定勝負的CEO本職工作是資深設計師,這個場面該有多麼無助啊!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當然,沒有第二次血淋淋的事實佐證,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我們只是怕這一次的極星再次走進追求極致設計的怪圈中,錯過了電動車初期發展的最後黃金時期。那樣的話,翻身真得會比登天還難。

別再錯過機會了!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有動向表明,極星的下一個機會或許已經來了。

震驚汽車圈的“沃爾沃、吉利業務整合”是李書福在2020年初拋下的重磅炸彈。即便廣大財經人士分析,決策的主旨大意是為吉利、沃爾沃的整體上市鋪平道路,但我們也無法否認,這個和財技緊密關聯的消息背後,也會隱藏著一個讓極星重新定位自己的機會。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目前我們能察覺到的苗頭,除了樣貌煥然一新的全新概念車,就是前Polestar中國區總裁吳震皓的繼任者高竑的身份。據資料顯示,擁有在大眾汽車進口銷售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總監的職業履歷。

展開想象,吉利汽車多品牌戰略進階之路,是否需要參考一下大眾,那個把“多品牌”玩出了極致的汽車企業?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我覺得很有必要。不要管大眾的輝煌是否僅僅依賴於中國市場,就目前電動汽車百花齊放的格局而言,大眾集團絕對是萬花叢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我們提到的電動保時捷這種“聖盃”外,還開發出了奧迪e-tron、大眾I.D系列等各種各樣能被稱作高端電動車的“稀有貨”。

不論吉利汽車最終想要把極星定位成電動保時捷,或者是豪華版電動奧迪,抑或是重新調整成為沃爾沃電動車的高端化產品,都能在大眾的“族譜”中找到最為相似的示範樣本。

憑藉原大眾人馬對“多品牌戰略”的深刻見解,這一波“走馬換將”不敢說是力挽狂瀾,但於情於理也應該可以見到一定的成效。最起碼,品牌差異化優勢應該得到體現。那時,也許就是極星的“指北針”重新恢復功能的時刻。

曾和特斯拉齊名的極星,至今還沒找到“北”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極星的希望還在,光芒猶存。如果說有哪些企業還有希望成為赫赫揚名的高端電動車代表,極星的“天資”決定著它仍然名列前茅。

只是自此之後,希望再不要出現戰略東搖西擺,作風朝三暮四的“游擊戰術”。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極星能找到北的概率,一定會越來越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