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以街亭的实际地理情况,马谡丢失街亭时,采取对敌措施有什么不当?

大马哈鱼12


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胜算最大的一次北伐,当时曹魏自刘备死后,对蜀汉已经放弃了进攻政策,甚至连防守都慢慢地空虚,而诸葛亮出兵又具有突然性,所以蜀汉大军一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降,“关中响震,朝野恐惧”。

可是就在这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参军马谡所驻守的街亭却偏偏失陷在了曹魏右将军张郃的手里,诸葛亮失去了前方据点,又担心曹魏援军越过陇山进入陇右,不得已只能退兵,勉强保住蜀汉的根本,也把第一次北伐的胜果全部丢弃了。


一、关于马谡在街亭的安排是否有误?

以《三国志》关于此战当事各人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谡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

  1. 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具体是什么部署没说,《三国演义》中将其演化为“诸葛亮让马谡当道扎营,可马谡却执意上山驻守”;
  2. 马谡抛弃水源,“舍水上山”,不听王平建言,瞎指挥而导致军心大乱,最后败于张郃之手,此说法出自于《王平传》;
  3. 马谡没有在占据街亭,而是跑到了南山扎营,依靠山上的水源阻挡张郃大军,但水源被张郃截断,大败之,此说出自于《张郃传》。

当时马谡所驻守的地方为南北走向、宽一百八十多里的陇山南部,山下就是街亭。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所以陇山和秦岭是呈一个包围网,陇山之左为山高险峻的陇右地区,以右为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马谡将军队安置在山上,就是要依靠险要的地势,以及蜀汉精通的山地兵,来阻挡张郃的骑兵大军团,这一点并不能说马谡错了,当年马超联合韩遂、杨秋等人,在关中集结了十万大军,可数个月就被曹操击败,马超被迫逃入陇右。

结果就凭着从张鲁那里借来的军队和一些氐、羌联军,马超和夏侯渊在陇右硬生生地相持了一年有余,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陇右的地势给了马超很大的帮助和掩护,夏侯渊始终无法将其全部击溃所导致的。而张郃所说的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或许只是张郃想当然耳。想一想就知道了,曹魏会不会把可以克敌制胜的布阵之法教给敌军呢?

至于水源问题,其实陇山上是有水的,《秦州记》也说了“故歌曰:‘陇头流下,分离四下。”这一点和《汉书》所说的可谓是大同小异:“天水有大坂,名陇山,其旁有崩落者,故曰坻颓。又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柱”。所以陇山是有水的,《王平传》所说的“舍水上山”其实并不正确,或许是王平自己对诸葛亮说的。


二、马谡在南山的布排是他在看到了街亭不足守之后的战术改变,可却是依靠兵书的死记硬背,因为他本来就不是这块材料

马谡作为诸葛亮最早的内定继承人,他本来就是属于蒋琬、费祎这类的谋士,而不能做魏延、王平之类的先锋,诸葛亮此举或许是为了培养马谡,可他不应该把马谡安排在如此重要的街亭之地,这是诸葛亮的锅,无奈却是马谡背上了。

在看到街亭地小无险之后,马谡不得不将军队布置在山上,并让王平和高翔在山下扎营,互成犄角,一旦张郃攻山则王、高来救,一旦张郃绕山前进则马谡包抄其后路。这样的布局无非是为了给诸葛亮争取时间,让他可以尽快蚕食鲸吞陇右地区,只有诸葛亮完成了陇右攻略,到时候张郃不管是攻山还是绕山,北伐之战都已经进入收割状态了。

可是诸葛亮越级提拔马谡,任人唯亲,这一点自然会引起诸将的怨恨,尤其是一向对诸葛亮有怨言的魏延和性格狭隘的王平,前一个是诸葛亮陇右攻略的负责人,后一个是马谡的副将兼机动救援部队,这两人一旦拖缓了攻略的进度或者不去救援马谡的话,那等待马谡的就是张郃五万大军来袭,而马谡一无临场经验,二无足以抵挡张郃大军的兵力,自然也无法守住南山了。



所以马谡之失主要是在于:

  1. 没有保护好水源,可是当时马谡军不过两万人,还得分一部给王平、一部给高翔,而张郃却是实打实的五万人马,兵力不足这一点,也是马谡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2. 张郃是山地战专家,白狼山大战蹋顿,斩名王以下十余人,天柱山之战与陈兰狭路相逢,大获全胜,宕渠之战虽然败给了张飞,可靠着对山形的熟悉,最后张郃也逃脱成功;
  3. 街亭之战是马谡的第一战,他没有经验就只能依靠兵书照搬照做,加上王平和高翔二人又和马谡有别扭,所以马谡在南山上只能靠自己硬撑,结果一遭攻击就指挥失度,无法控制溃兵,马谡是谋士而不是将领,诸葛亮强行把他安排在街亭前线,本来就是不合规矩的。

诸葛亮做事一向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听得进别人的话,前有越级提拔马谡,让诸将心寒,后有姑息魏延和杨仪之争,差点把蜀汉大军葬送在了南谷,就连他看重的将军向宠,最后却死在南征之战中,连尸体都被南中蛮夷抢了去,这三点足以证明:诸葛亮识人不明,看人的能力比起刘备、曹操来要弱得多了。


总结:马谡之败,是败在了诸葛亮手上,他自己固然有责任,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他在街亭的布防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

马谡战败后被诸葛亮明正法典斩首,这时远在成都的刘禅派诸葛亮心腹蒋琬前来,问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而诸葛亮却以孙子用法严明而制胜于天下的理由搪塞过去。连不问政事的刘禅都知道马谡之罪,罪不至死,难道诸葛亮就看不出吗?

其实诸葛亮是为了安抚将领的心,他越级提拔马谡本来就得罪了一大批武将,要是马谡赢了还好说,可现在马谡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这不直接证明诸葛亮的用人不明吗?多少被诸葛亮打压的人都在看着这笑话呢,所以诸葛亮只能把矛头转移,把所有罪过全部推到马谡身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三国志》所说他“戮谡以谢众”,可《襄阳记》也提到“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可见当时不愿马谡死的人还是占大部分的,就连成都的刘禅也是一样,诸葛亮所谓的“谢众”,其实是要给魏延、王平等人一个说法,给他们出气,要“谢”他们。当然诸葛亮最后也为马谡祭奠,并善待其家人,他或许也知道马谡其实不该死吧!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马谡丢失街亭时,采取对敌措施不当之处如下:

马谡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


清朝三国演义中马谡的画像


街亭之战

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魏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马谡领诸军在重要阵地街亭抵抗曹魏将领张郃,但被张郃击败。蜀汉于是撤退,结束第一次北伐。

孔明挥泪斩马谡


马谡生平

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隽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三国志》多次提到,蜀汉丞相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

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说的话大过实际的本领,不可以委以重任,请丞相务必好好观察他。”但诸葛亮不认同此看法,任命马谡为参军,经常和他日夜谈论军议。据《三国志‧马谡传》中注《襄阳记》载,马谡临死前写信给诸葛亮道:“您视马谡如同自己的孩子,马谡亦视您为父亲。希望您能仿效尧诛鲧而用禹之义,也不枉我们平日的交情,马谡虽死也无恨于黄泉。”马谡死后,军中十万人为其落泪,诸葛亮亦痛哭,并亲自为其祭祀,也照顾马谡遗孤一生。

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


失街亭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众人都建议用宿将魏延、吴懿等人任主将,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其后马谡在街亭布阵时违背诸葛亮交代,且不听副将王平谏言,自认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便舍水上山布阵。魏军大将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命令军队乘势进攻,蜀军大败。蜀军进退无据,不得已放弃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三国志‧向朗传》则提到马谡弃军而逃,并未主动向诸葛亮请罪。向朗向来与马谡友好,知情不报。事发后,马谡被捕入监。诸葛亮以自失律而败丧其师,遂上表自贬三级,斩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以谢众人,剥夺将军黄袭等兵权,《三国志》作者陈寿父亲为马谡参军,遭到髡刑处罚[7]。同时诸葛亮憎恨向朗包庇马谡之行为,免向朗官职还归成都。(《马良传附马谡》则记载马谡下狱后病故。


历史的影像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主力大军一共有6万人,当时诸葛亮听说张郃前来迎战,立即派遣马谡率先锋部队占领了街亭,当时诸葛亮的大军都驻扎在西城,从西城到街亭有很长的距离。照这样来看,马谡所率部队最多只有1万人左右。

马谡失败的原因主要怪罪于他放弃了水源,驻守到了山上。其实一直以来这是一个误点:(1)当时马谡为什么要上山驻守,这就暴露了一个信息,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人数肯定不多,马谡担心在平地肯定会遭到张颌的左右夹击,所以马谡想据险而守;(2)马谡的失败,王平等人和马谡有矛盾也是主要原因,两人意见不合造成了调度的混乱。

我们暂且抛开这些说法,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是魏延或者王平作先锋部队,此二人也赢不了,最核心的问题有三点:

(1)寡不敌众,蜀军的先锋不对有最多只有1人,而张郃兵有5万人。
(2)兵种的问题,蜀军大多是步兵,张郃多以骑兵为主。
所以让蜀国的1万步兵去对抗张郃的5万骑兵,很难有胜算的把握?如果想对付骑兵,必须提前建造拒马营寨、大砦等设施,但是按照当时的时间来算根本是不可能的,张郃提前两天就到达了前线,所以蜀军根本没有时间建立什么前线抵抗设施。

(3)地理因素,街亭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却并不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街亭北靠南山,临清水河,地理位置属于相对而言开阔的平坦地。这样的地势骑兵优势更加明显。

马谡守街亭的失败,并不是单纯的部署问题,外部因素也是不能少的。至少在兵力方面相差悬殊、兵种强弱、地理形势等都是影响战争的因素。再就是,张郃又是曹魏集团一员能征善战的将领。在这些条件下,就是诸葛亮来了也没有胜算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人都说马谡之死,不过是让诸葛亮对于第一次北伐失败给刘禅等朝中大臣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公元前


街亭是汉中通往关中的门户,也是诸葛亮的补给线和退路。诸葛亮让马谡当道扎营,防止魏军偷渡街亭。马谡却把两万人放到山上,想凭高冲杀,击败魏军,这样街亭就不用守了。但这只是马谡纸上谈兵,张合、司马懿军事经验丰富,对蜀军围山断水,蜀军不战自溃。诸葛亮见补给和后路断了,不赶紧回汉中,没吃没喝,如果再回不去,几十万大军就得全军覆没,于是只能赶紧撤了。

如果说有什么不当,最大的就是诸葛亮用人有问题,让没有实际带兵经验的马谡去负责重要的任务。其次马谡是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人,用刘备的话评价就是言过其实,说得到,做不到。


太宗历史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决定寻找时机进攻魏国。诸葛亮首先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使魏国放松警惕,在魏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让他措手不及而大败。在此之前,蜀国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十分旺盛,而魏国以为蜀国近几年没有什么动静便放松了警惕,同时魏国的魏文帝曹丕病逝不久,诸葛亮乘此机会决定突然袭击魏国。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马谡失街亭

虽然刘备在临逝时对诸葛亮有所嘱托,告诉他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也在战争决策中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所以在北伐时,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来到街亭后,不顾王平的劝说和诸葛亮要坚守池城,稳扎营垒的嘱咐,坚持要在缺水的山上扎营。而魏国的将领张郃看到马谡将营扎在山上便下令将马谡的兵力包围,在山下筑好营垒。由于被魏国兵力包围,蜀军无法下山,不就便缺水断粮,军心大乱。魏军乘此发动进攻,马谡领导的蜀军四处逃窜,马谡也无法抵抗,杀出重围后逃跑。自此,街亭失守,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马谡,三国时期蜀国脍炙人口的官员将领,追随于刘备,但在失街亭之后马谡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马谡由于其过人的才气,拥有着完备的军事谋略和作战计划部署,深受诸葛亮的欣赏,两人常常从白天交谈到晚上。两人的深切交谈使得彼此的了解也由浅至深,在诸葛亮看来马谡是一个可用之才,而在刘备看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在临终前刘备也不忘叮嘱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意孤行认为刘备说的并不是对的。诸葛亮错信马谡,也是造成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之一。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马谡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成为后主,在诸葛亮上谏《出师表》后,将平定中原的重任交托于自己的身上。由于诸葛亮一向器重马谡,便将马谡提拔为守街亭的主要将领,带领军队据守城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擅作主张放弃水源将兵力登上南山据守驻扎而放弃据守山下的城邑,任王平多次规劝马谡都不改变主意。

敌方到达后包围山上又采取措施断绝山上的水源,没过多久,马谡的兵力由于缺水断粮军心不稳,敌方便乘此大举进攻,马谡的士兵四处溃逃,溃不成军。王平见此情况命令自己的士兵鸣鼓自守使得敌方怀疑有埋伏而不敢进逼,王平也乘此有时间收拾残军并且率领残军撤回。由此,马谡守街亭大败,而马谡失街亭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他的用兵不利,没有将兵力用在刀刃上,缺乏实际作战的经验,只是擅长于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也成为后世谈论之事。

诸葛亮骂马谡

马谡由于拥有过人的才华和名气颇受诸葛亮的喜爱,加之诸葛亮和马谡是亲戚关系,所以诸葛亮将马谡视之为左膀右臂。所以在诸葛亮筹划平定中原之时挺看重马谡,同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还下了军令状,若守街亭失败就处死,诸葛亮看在马谡如此志在必得雄心壮志加之对他的喜爱便答应了马谡的要求。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骂马谡

但在守街亭过程中马谡没有遵守诸葛亮的安排,也不听王平的劝说,将兵驻扎在山上,而敌人乘此在山下驻扎,导致最后缺粮断水,兵败全退。而马谡任务的失败就意味着他要履行他的诺言——处死,而诸葛亮虽十分怜爱马谡,但为了稳定军心诸葛亮不得已只能将马谡处死。在其战败归来之时,马谡自缚跪在诸葛亮面前,在军帐中诸葛亮对马谡大发雷霆。


御前带刀侍卫


虽然刘备在临逝时对诸葛亮有所嘱托,告诉他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也在战争决策中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所以在北伐时,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来到街亭后,不顾王平的劝说和诸葛亮要坚守池城,稳扎营垒的嘱咐,坚持要在缺水的山上扎营。而魏国的将领张郃看到马谡将营扎在山上便下令将马谡的兵力包围,在山下筑好营垒。由于被魏国兵力包围,蜀军无法下山,不就便缺水断粮,军心大乱。魏军乘此发动进攻,马谡领导的蜀军四处逃窜,马谡也无法抵抗,杀出重围后逃跑。自此,街亭失守,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马谡,三国时期蜀国脍炙人口的官员将领,追随于刘备,但在失街亭之后马谡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马谡由于其过人的才气,拥有着完备的军事谋略和作战计划部署,深受诸葛亮的欣赏,两人常常从白天交谈到晚上。两人的深切交谈使得彼此的了解也由浅至深,在诸葛亮看来马谡是一个可用之才,而在刘备看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在临终前刘备也不忘叮嘱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意孤行认为刘备说的并不是对的。诸葛亮错信马谡,也是造成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之一。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马谡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成为后主,在诸葛亮上谏《出师表》后,将平定中原的重任交托于自己的身上。由于诸葛亮一向器重马谡,便将马谡提拔为守街亭的主要将领,带领军队据守城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擅作主张放弃水源将兵力登上南山据守驻扎而放弃据守山下的城邑,任王平多次规劝马谡都不改变主意。

敌方到达后包围山上又采取措施断绝山上的水源,没过多久,马谡的兵力由于缺水断粮军心不稳,敌方便乘此大举进攻,马谡的士兵四处溃逃,溃不成军。王平见此情况命令自己的士兵鸣鼓自守使得敌方怀疑有埋伏而不敢进逼,王平也乘此有时间收拾残军并且率领残军撤回。由此,马谡守街亭大败,而马谡失街亭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他的用兵不利,没有将兵力用在刀刃上,缺乏实际作战的经验,只是擅长于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也成为后世谈论之事。


历史的影


据考证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能守的位置,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当时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攻打祁山。因蜀军一路军纪严整,士气高昂,接连得胜,曹魏南安(郡治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安定(郡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时响震于关中。魏明帝曹叡急忙从都城洛阳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领兵抵御。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张郃得知蜀军凭高扎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一场街亭争夺战与此展开。魏军乘势攻山,马谡料难固守,持续数日之后便带乏兵突围而逃。扎营山下的王平欲领兵相救,适逢张郃拦路厮杀,又因势孤兵寡,只好仓皇而逃,撤退于天水。结果,蜀兵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从天水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他还在《劝将士勤攻已缺教》篇中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较变通之道于将来。”足见街亭所丧,教训深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如此看来如果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与张郃决战街亭历史会又是一番模样。




李家大白话


马谡丢失了街亭,负直接责任,而且损失惨重:杀。赵云箕谷失利,但是事出有因,因为敌强我弱,而且赵云的指挥应该还是得当的:降级。王平是马谡的副手,在马谡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王平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马谡,而且在马谡丢失街亭以后,王平采取了很多正确的措施,保全了军队:赏,王平晋级。王平是这次战争当中唯一没有受处分、反而受奖励的将领。那么本人作为统帅,负领导责任:贬。杀谡,降云,赏平,贬己,叫做赏罚分明。


战斗大黄蜂


真实的历史,街亭无法当道扎营。马谡镇守街亭,是诸葛亮的权宜之计,是诸葛亮的无奈诱饵,赢得时间退兵而已。并不是什么光辉战绩。至于马谡山上扎营,本来希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虽然有些书呆子般荒谬,但是你诸葛亮把责任全部推给马谡,让马谡给你背黑锅,你还假惺惺自贬三级,你跟那些伪君子有区别乎?


快乐要永恒生命须怒放


郫视,拒不听从王平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布兵山上,敌方从山下断其水源,不战自乱,马谡自以为自读兵书,通古今兵法,谈用兵难有对手,自以为居高临下是高招,却严重脱离实际,不知实战已犯兵家大忌身处绝境,断了蜀国咽喉之地,为了正军纪,孔明必须对其军法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