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外企沒有大規模轉移!商務部:將優先保障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復產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夏旭田

外企沒有大規模轉移!商務部:將優先保障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復產

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是否會出現外遷?

在2月27日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指出,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將很快逐步得到解決,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短期的,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當前也並沒有出現供應鏈、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

他指出,中國將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突出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優先保障全球供應鏈中龍頭企業與關鍵環節復產

宗長青指出,長期以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各環節,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做出了積極貢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疊加春節假期因素,中國各類企業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復工復產都面臨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資源緊張、上下游復工不同步、防護用品緊缺、經營成本增加等困難。

他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提出要加強同經貿夥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突出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研究員陸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此次疫情對中國製造業產業鏈安全會帶來影響和新的挑戰。短期來看,本次疫情防控導致的停工停產、物流阻滯、原材料價格攀升、人員返崗難等,給企業和行業帶來短期較大壓力。他提示,應當警惕龍頭企業的外遷引發為其配套的產業鏈上企業的跟隨式外遷。

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工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也表示,長期看,要高度警惕疫情產生的“蝴蝶效應”。目前,受我國零部件供應不足影響,現代、日產等多家跨國車企紛紛出現停工停產現象,需留意跨國車企調整全球產能佈局的動向。

上海840家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已超99%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明確指出,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強調區域之間要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環節協調復工復產。”宗長青指出。

他表示,近期,相關部門和地方紛紛採取有效舉措,加大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商務部也連續印發了《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關於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動商務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等多份政策文件,持續指導各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

宗長青介紹,目前這些措施已經開始收到成效。比如,上海市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支持力度,840家重點外資企業監測顯示,截至2月25日,復工率已經超過99%;上海市政府組織力量,從本月25日開始,將用半個月時間走訪在滬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重點外資企業,深入現場為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

此外,廣東省發揮“省長聯繫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作用,從物流、勞動力、原材料、防控物資四方面加強協調服務,積極回應沃爾瑪、LG、達能、嘉吉、東麗等40家跨國企業和相關商會反映的困難和訴求,目前相關問題已得到協調解決,巴斯夫等外資大項目已復工建設。

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短期的

“我們認為,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將很快逐步得到解決。從長遠和總體上看,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短期的,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當前也並沒有出現供應鏈、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宗長青說。

他指出,一般來說,跨國投資者的投資經營決策是長期的、綜合性的、戰略性的,短期的疫情影響是有限的,但也不排除做出一些應急性的、戰術性的調整。

他介紹,近日中國美國商會調查顯示,55%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判斷疫情對3—5年經營戰略的影響為時尚早;34%的企業認為不會有影響。

他指出,多項調查和研究也顯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仍然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前景,有些正在繼續加大對華投資。

“比如,德國寶馬集團在瀋陽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近日已經實現全面復工,寶馬集團表示,繼續推進30億歐元的新廠區建設和產品升級投資計劃,以實際行動傳遞出投資中國的堅定信心和穩定預期。”宗長青說。

陸平指出,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尊重企業供應鏈佈局的自由。真正吸引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的其實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為了讓中國更具有吸引力,各級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

陸平建議,一方面,中國應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反覆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還邀推動政策轉型創新,讓廣大企業得到普惠性支持。

另一方面,中國應堅持開放合作,拓展製造業國際發展新空間。中國將與更多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降低貿易壁壘;還要充分利用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外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正面”、“負面”兩張清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