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捨得:小利不捨,大利不來

讓別人先獲利,這是李嘉誠主張的一種大商人的經商理念,李嘉誠認為商人之間的交往應當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如果商人一味的追名逐利,不肯放棄手邊的任何一點兒利益的話,那這個生意就做不長久。 1978年,李嘉誠採取分散客戶暗購的方式吸納九龍倉的股票,想通過控制九龍倉人主董事局。而這時,怡和財團察覺到其動態,不甘示弱地展開了反收購,開始在市面上高價大搶散戶持有的九龍倉股票。然而在混戰中,怡和財團始終運氣不佳,屢屢敗北,這個在香港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英資財團呈現出被華資財團騎上頭的態勢,因此在危急關頭,怡和財團不得不緊急向匯豐銀行求救,當時匯豐大班沈蘊親自出馬周旋,奉勸李嘉誠放棄收購九龍倉。 此時,李嘉誠得知,香港船王,包玉剛也購入了不少九龍倉的股票,如果自己在堅持參加這場收購大戰,勢必會造成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結果,同時為了能夠在今後長江實業的發展中得到匯豐銀行的支持,於是李嘉誠決定賣一個人情給沈蘊,退出收購九龍倉的戰爭。隨後李嘉誠密會包玉剛,把手中的1000萬股九龍倉股票轉讓給他,在這一進一出的買賣中,李嘉誠不僅獲利5800萬港元,取得了包玉剛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之股票,而且還幫助包玉剛得到了吞噬九龍倉的絕對優勢,同時巧妙地迴避了與匯豐銀行的正面衝突,從而為接下來與包玉剛和匯豐銀行的合作打下了堅實而深遠的基礎。在九龍倉收購戰的競爭中,李嘉誠一箭三雕,可謂是最大的贏家。

捨得:小利不捨,大利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