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認為最體現盛唐氣象的一首李白的詩是哪一首?

何潔龍


在唐詩300首當中,李白的詩篇有很多。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詩歌當中,傾注了充沛的感情,揮灑了他的想象力,融入了他所特有的情感體驗。他的詩歌,在中國古代詩詞史上別具一格。

比如在唐詩300首當中的這首李白的經典長詩,情感波折但是豪邁,盛唐的那種自信、風度都在其中有所展現。而且這首古詩,也曾經入選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本,當時是必背的一首古詩。且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將進酒》,寫於李白被賜金放還以後。當時的李白能夠獲得與皇帝直接面對面的機會,但是很遺憾,依然沒有得到重用。靠近權力中樞依然沒有機會,如今被賜金放還,詩人更加覺得自己的仕途之路會非常艱險,甚至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感背景下,李白希望藉助美酒能夠消除自己心中的苦澀,也希望能夠藉助美酒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開篇這兩句這是氣勢浩大的排比。黃河蜿蜒上千裡,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奔流到海。這是祖國壯麗山河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詩人們筆下最容易引發比興的寄託之物。後面則是直接對稱,寫出時光如流水一般,逝去就永遠不在回來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一句詩緊接著前兩句的一個結論。前兩句在時空的架構上格局非常大,人只不過是現實時空當中的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逃脫不了時空的限制。既然如此,為何不可以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呢?不如及時行樂,以瀟灑的態度來度過並不漫長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表達的是作者的自信。李白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樂觀的,在他的詩歌當中也時常以一種樂觀好強的口吻來肯定人生,而這兩句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不必擔心人的一生會失落,不必擔心人的一生會一事無成,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便是因為傷心喝點酒有點花費又能如何?我們不是沒有才華,我們完全能夠實現千金散盡回覆來!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是作者的勸酒詞,也是第一段落的結束之語。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這兩句開啟的是這首詩歌的第二部分,刻畫出了李白那桀驁不馴的性格,孤高自傲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縱情享樂的情緒選擇。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這幾句可以算的上是神來之筆,延續了這首詩歌前半部分的狂放風格,而後變為了憤激。因為對於現實極度的不滿意,畢竟自己失意的人生和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有著太遠的距離,所以李白才渴望長醉不復醒。

而後,他引用了一些人的典故,大談特談飲酒的美好。古往今來那些聖賢們,雖然受到後世的推崇,但是在當時他們都是寂寞的,也都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他們所擁有的人生甚至可以說是悲哀的。作者在這裡引用了曹植的例子,是因為李白覺得自己和曹植一樣才高八斗,也和曹植一樣空有滿腹的報國志向卻不斷的遭受猜忌,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這一句呼應了前面的“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個坦誠的有些可愛的醉漢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兩句可以看得出,當時的李白已經有了些許醉意了,甚至已經到了主客不分的程度。

李白的全詩非常的狂放,這首詩也是浪漫主義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對於李白來說,他的理想抱負從未得到實現,但是,這些現實生活的失意成就了他在詩詞藝術上的得意,當真是無心插柳了。尤其在這首古詩當中,作者胸懷格局之大,作者內心情感之充沛,作者情感變化之曲折,令人歎為觀止。無論是開頭的誇張和對比,還是詩歌當中隨處可見的誇張數字,都寫出了那個時代最具盛唐氣象的李白。


希倫寶貝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願醒 一作: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Y北斗星Y


《將進酒》將(qiāng)進酒 〖唐〗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會須:應當)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唐代的經典制作



金瓜不甜但解渴


將進酒·君不見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白丁的小老頭


何謂“盛唐氣象”?

  • 文學史所謂“盛唐”,通常廣義上是指從“開元元年”(公元713)到“大曆元年”(766)的半個世紀,其中包括“玄宗、肅宗、代宗”三個歷史時期,具體到人物關係那就是初唐詩人陳子昂之後,“大曆十才子”之前的這個時期。
  • 著名文學理論家鄭振鐸認為:“盛唐文學也可指開元元年到安史之亂爆發時(755)的詩歌文學”。

盛唐氣象的特點

  • 盛唐詩歌意境及其藝術風貌,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闊大外展,具有雄渾與明朗之美”。其筆力雄壯,氣象渾厚,格高氣暢,乃是“盛唐氣象”的風骨所在。其中所蘊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揚奮發、健康向上的風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氣質和雄渾外展的境界。另外一個方面,“盛唐氣象”還表現為一種興象玲瓏的境界與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 李澤厚在《唐詩綜論》中說:“一切都是浪漫的,創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現都化為表現,一切模擬都變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質存在都變而為動盪情感的發展過程。”簡而言之,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旋律,這就是“盛唐氣象’與“盛唐之音”的本質。

綜上所述,依據這些特徵,詩仙太白最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作品當屬《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兵法天下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

接下去“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裡”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裡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裡”,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繫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裡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湯姆數據排行


我感覺應該是讚美楊貴妃的《清平調》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雪夜de驚鴻


個人覺得最能體現李白的幾首詩是

1)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

這個可以介紹他的酒醉和瀟灑人生。

2)清平調詞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詞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這個可以介紹他在宮廷中與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關係等。

3)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裂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宣州謝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三首是很重點的,可以從中解析他的風格和不願遵循世俗。

4)蜀道難

李白

噫籲,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①,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②有鳥道③,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④

上有六龍回日⑤之高標⑥,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⑦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


成安縣精英書法培訓


當然是《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問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言少。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只有時代最鼎盛的時候,人們才能迸發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蓬勃氣概,表達了李白的壯志凌雲和強烈的用世之心,所以,我認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和唐朝最狂妄氣盛的時代!


歷史小仕女


李白《將進酒》:

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十分形象的體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熱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須盡歡”。全詩氣勢豪邁,感情豪放,言語流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正是真正的盛唐之音。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全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沒有那種豪邁自信的盛唐精神,根本寫不出來。《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李白是盛唐精神的最強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