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王朝》中的图里琛,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吗?

历史茶坊


老年人的思维年轻的躯体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看过几遍《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不得不佩服二月河先生的文化造诣之高。里面每一个人物似乎被二月河先生赋予血肉,活灵活现仿佛那个时代的人离我们并不远。

就说说《雍正王朝》里的图里琛。做事果断,处事圆滑。有那么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 在十三阿哥被圈禁时,皇上命图里琛去宗人府给十三阿哥送火取暖,他还带上一壶上好的酒孝敬十三爷,而对一同圈禁的大阿哥不闻不问,这就充分体现出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因为他相信十三阿哥有出头之日,果不其然。十三阿哥在雍正朝,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二 助田文镜破获诺敏案。可以说要是没有图里琛这个巡抚带着他的亲兵镇住山西巡抚诺敏的势力,田文镜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去封了诺敏的府库。要知道,图里琛是在诺敏的地盘山西办事,若是没有过人胆识,怎么敢去办这种杀身之事,这也充分在雍正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如暗中保护宝亲王(乾隆帝),助岳钟琪顺利接管西北大营等,诸多事迹不一一各表。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图里琛能历经康雍二朝而巍然不倒,足见其过人之处。

再说说正史中的图里琛。

图里琛(1667年-1740年),又作「图丽琛」,满文读如(tuliSen),字瑶圃,号睡心主人。 先祖为叶赫人,姓阿颜觉罗。 图理琛生于清圣祖康熙六年(一六六七),隶满洲正黄旗。

正史中的图里琛可是文质彬彬的文人形象。自称习读清汉,不甚通晓, 翻译平平。考入国子监,选翻译科目,任文职,出使土尔扈特部,并时常出使俄罗斯, 授兵部员外郎,路经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等地﹐记录了沿途所见山川形势﹑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文﹑村落居民﹑器用风俗等﹐於雍正元年(1723)用满﹑汉文字刊行﹐名为《异域录》(上﹑下两卷)。此书收入四库全书。该书主要记载俄国情况﹐卷首有俄罗斯地图﹐是中国较早介绍俄国地理情况的著作。它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先后被译成法﹑瑞典﹑俄﹑英等文字。 应该来说,图里琛也是典型的寒门出身,并没有什么背景,活至乾隆朝,享年七十四岁。和电视剧的形象出入较大,可不是那种扯开衣服露出伤疤吓退诺敏的女真汉子,也可能是这样的。


海浮人


悟空问答上所有关于图理琛的问题,全部都和《雍正王朝》有关,这一方面说明了《雍正王朝》这部连续剧确实影响很大,把图理琛这么一个在清代虽然比较重要但并不为一般老百姓所知的人物,搞的人尽皆知;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得到了扭曲。

我看了一下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包括其他关于图理琛的答案,都是围绕着《雍正王朝》的剧情来回答的。所以,我这里就不重复了,既然问题问的是他的“特殊背景”,那我就专门谈一谈历史上真实的图理琛。

真实的图理琛,他的人生经历同样精彩,如果能拍成连续剧,照样会很好看。

图理琛,生于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隶满洲正黄旗。和《雍正王朝》里描写的那种武艺高强的宫廷侍卫形象不同,图理琛自幼体弱,文化上虽然不是什么文豪作家,《清史稿》里记载他自称“虽习读清汉,不甚通晓, 翻译平平”,但他的仕途却是一个文臣的资历: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考授内阁撰文中书舍人。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奉旨从优升授内阁侍读。

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充礼部牛羊群事务总管。

然后他被免职七年,等复出的时候,就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件大事了:

出使土尔扈特。

确切的说,是出使俄罗斯,因为此时的土尔扈特不仅居住在俄罗斯,而且当时与清政府的关系并不是多好,当然也不坏。不过,康熙当时正在对抗策旺阿拉布坦,他非常担心土尔扈特和策旺合作,因为策旺是土尔扈特领主的女婿,他们很可能一同对抗清朝;也非常担心沙俄借这个机会搞事儿。

所以,康熙派图理琛出访土尔扈特,目的是多方面的:联络土尔扈特,争取土尔扈特的支持;沿途打探俄罗斯的情况。

这是清政府罕见的早期派出外交使团的举措,说明了清政府对于北疆并不是闭关锁国的,事实上,清政府在尼泊尔一带的间谍活动也是很有效的,与清代后期面对欧美的挑战一败涂地、荒唐透顶的行为完全不同。

而图理琛非常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一方面,他与土尔扈特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好到,后人会猜测清政府是不是与土尔扈特秘密结盟了。不过史料不能证明这一点,我们只能说,图理琛让土尔扈特意识到了清政府的强大,表明了清政府的态度。这对若干年后,乾隆时期土尔扈特东迁的“东归英雄传”,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图理琛这一路先后经过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等地,所以他忠实记录了沿途所见的情况,包括:山川地理、动植物情况、河流走向,以及沿途当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宝贵且有用的资料。

图理琛一直到康熙五十四年才回到北京,雍正初年,他把上述情况撰写了一部书《异域录》,还是满汉双语版本。这本书不仅用文字记录,还附带俄罗斯的地图,可谓极为详细了。

这本书估计是中国第一部记录俄罗斯国情的书,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后来还被译为多国文字。

后来,因为这番经历,图理琛还主导了中俄边界谈判,雍正五年,与沙俄政府签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办约》。这都是清政府早期签订的平等条约。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条约确保了雍正镇压西北边患,避免俄罗斯支持策旺,是有好处的。

要我说,真实的图理琛在那个年代能够深入外国腹地,还能和外国领土上的一些部落、集团联络,最终促成了后来乾隆期间一大批在中俄边境上的小部落归附中国,这其中的意义,是要远远大于《雍正王朝》里那些勾心斗角、察言观色的小伎俩、小心机的。


danyboy


很高兴回答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主页,有专门介绍清朝大内侍卫的视频。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图里琛,其实在剧中并没有交代图里琛的身份背景,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忠心侍主的御前贴身带刀护卫,要知道御前贴身带刀护卫是什么概念,那可是上挖无数代政审过后的忠良之后,家人更不能有任何前科,都是世世代代为皇族服务或者皇族周围的亲信,是持有最高信任值的人。这也就解释了雍正派钦差去调查诺敏和田文镜为什么派图里琛去了。要知道田文镜也是雍正信得过的人,可见图里琛比田文镜更得雍正的信任。

剧中略有提及,图里琛也是和十三爷一起在军中历练过的,都是有军功的。

清朝选大内禁军都是从禁卫八旗里严格挑选的,从外到内一层比一层严格,不光是侍卫,就连銮仪卫也是至关重要的群体(和珅就是出身于銮仪卫)。可别小看这些侍卫銮驾群体,他们可都是朝廷内部重要职位的来源。本身清朝就一直坚持内部重要职务要优先由自己人担任的原则,所以皇城周围的重要职位都是满人。图里琛此人可是非常聪明,明哲保身之道和雍正的儿子弘昼有极其相似之处,不结党,不攀附,寡言不议政,这一点保持的非常好,深得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的喜欢。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忠于皇帝,不被任何派系所动摇,而且从不泄露任何机密事件。太子第一次被废就是因为刑部尚书被老八诱供所致,这样关键的人物康熙也是只派图里琛亲自秘密押解到盛京的。而且后期弘时要害弘历也是雍正指派图里琛去保护,赐死弘时这种事也只带图里琛在身边,在皇帝身边历经如此多的机密而能善终的贴身人员,不可谓不简单。





影画点选



真实历史上图里琛是一位文官,曾经出使过土尔扈特,曾经加与沙俄的边界谈判,著有《异域志》。

但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并没有交代图里琛的背景。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御前侍卫都是出自八旗中的天子亲卫上三旗之中。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也有表现,比如雍正派往前线年羹尧军中的十名侍卫就是上三期的,甚至其中有一个还是雍正的外甥。所以图里堔肯定是出自上三旗。

图里琛的家庭背景是上三旗,还有一个就是他是老十三当年的军队旧部。

准确来说图里琛能历经康雍两朝而不倒,并且一直被皇帝所信任重用。并非是因为背景,而是在于他是办事深得圣心,可以完美的处理好皇帝交代的任务,并且是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在剧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图里琛的两次神表现。(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一次是老八私自打着康熙名义夜审肖国兴,诱使其写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词以后,康熙派图里堔连夜将肖国兴押到宁古塔。图里堔回来汇报情况之时说出了肖国兴一路上不断喊冤说皇上答应过什么的,暴露出老八的小伎俩,气的康熙连说两次其心可诛。这时候图里堔神表现,说马上去杀了肖国兴。表示自己的理解是杀肖国兴,不知道康熙是对老八发火了,避免了康熙的猜忌。


还有一次就是康熙热河狩猎时,前往鹿场时发现了太子与贵妃郑春华偷情。(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当时图里琛感觉不对劲,提前跑远去撒尿了。后来被叫过去以后,太子的贴身太监故意大声说话就是想提醒太子,结果图里堔故意将这个太监掐死,其实是想为康熙杀人灭口。然后还说自己失手掐死了太监,康熙果然没有生气,说死就死了。

图里琛这个侍卫和张廷玉有一拼,两个人可以说是雍正王朝中的两大职场达人,图里堔办事是滴水不漏还八面玲珑,最重要的是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才可以混的是一直风生水起,与背景特殊不特殊没什么关系。

雍正王朝电视剧虽然借鉴了很多野史,同时将康雍两朝的历史典故东借西凑的融合在一起。不说历史真实严谨性,还是有着很深的内涵的。而将真实历史上的文官图里堔安排为侍卫中的职场达人,应该是借这个满族名字更好的刻画这个御前侍卫的精彩吧。


宋安之


图里琛虽然少时家贫,但是他隶属上三旗满洲正黄旗,先祖为叶赫人。图里琛是他的名字,他姓阿颜觉罗(满洲八大姓之一),凡是叫阿颜觉罗的还有一个汉姓,姓”赵”。所以他真正的先祖甚至可能是宋朝皇室。关于这一点虽然很符合情理,但并没有确切的实锤证据。


图里琛本是一个读书人, 而且由于是个地道老满,汉语水平不高。但是别误会,他所谓的汉语水平不高 ,是针对满语而言的。这就有点像TVB里,那种中文夹着英文那样,动不动就会说,我很happy呀,我不care了!

所以二月河把这样一个老满的角色从一个文官改成了康熙的贴身侍卫,是很有用意的。这是从关外带出来的老革命,是值得信任的同志。

所以当雍正继位后,图里琛依然继续得到重用。甚至担任了雍正的粘杆处的执事人,在京就随身稽护雍正的安全;出外就全权代表雍正办理秘密差事。


而在《雍正王朝》里图里琛却并不像表面的”傻大憨粗”,几乎可以称为”图人精”。他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维护康熙颜面,维护胤礽,还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时不时还给胤禩下点绊子,对康熙和雍正的心思了如指掌,所谓懂得帝王心术,几乎不让邬思道。所以可以事康雍乾三代,而仍受重用!

而真实历史中,图里琛其实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并不像《雍正王朝》里那样是个”人精”。


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康熙的用人艺术。经常康熙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就让他去办,办完回来找个理由就把他革职了,但等又遇到新难题了,就又重新起复他,甚至升职加薪,每每如此。康熙44年(1705年),刚办完芜湖税务问题,回京后让他在礼部管羊群事务,结果找了个羊丢了的理由,让他回家放羊,这个羊一放就是7年。康熙51年(1712年),因为要派人出使土尔扈特了,就又把他喊回来,官复原位。


也就是这一次出使土尔扈特,让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因为他沿途写了一本《异域录》,将沿途所见山川形势﹑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文﹑村落居民﹑器用风俗等记录下来。也是我国较早介绍俄国地理情况的著作。这本书后来帮助土尔扈特完成了“东归”的壮举。


而且图里琛还是一个敢作敢当的汉子。雍正6年(1728年)3月,追议《中俄恰克图办约》定界时,未经请示,与俄罗斯使臣萨瓦鸣炮谢天,于定界处所私立木牌, 擅自让俄罗斯商人入界经商;又被揪出任陕西巡抚时,将全国兵数缮折私给将军延但的小辫子,雍正一怒之下,要砍他的头。结果到了11月,因为要修扎克拜达里克城,豁免了死刑,还给升官了。

所以背景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才华。正史中的那个有才华的图里琛其实比《雍正王朝》里的心计深的图里琛更值得尊敬。


炒米视角


图里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在史书上他的名字叫图理琛(又作图丽琛)。正史记载中的图理琛是个文官,文化水平教高,历任陕西巡抚、吏部侍郎、内阁学士。与《雍正王朝》电视剧中的大老粗形象大相径庭。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历史上的图理琛跟电视剧中的形象不一样。原著小说中的图里琛,跟电视剧里面的形象也不一样。



原著中的图里琛出场比较晚,没有在九王夺嫡阶段露面,第一次露面是清查山西藩库造假一案。电视剧中,图里琛在夺嫡期间的戏份,在原著中是刘铁成干的。电视剧在改编时,是把图里琛和原著中的大内侍卫刘铁成合并了。

这里先解释一下这俩人的背景。刘铁成是康熙的贴身侍卫,是一副黑壮汉的形象(电视剧中的图里琛就是根据刘铁成的形象设计的)。他早先是微山湖的水匪,被康熙派人活捉。康熙当时也没认他当侍卫,只让他到古北口的飞扬古军前效力。刘铁成后来足够努力,当上康熙的贴身侍卫。

至于图里琛,他在小说中的设定是抚远大将军图海的孙子,因为图海的功勋,恩荫为车骑校尉,在黑龙江将军账下当差。在跟罗刹国一次作战中,图里琛带着十八名骑士夜闯敌营,斩将夺旗,威镇敌胆。捷报传到了京城,雍正非常高兴,立即把他从黑龙江调回了京城,封为乾清门二等待卫,赐黄马褂加赏双眼花翎,掌管了乾清门皇上听政处的关防。



图里琛和刘铁成的区别在于:

刘铁成是康熙和雍正的贴身侍卫,是康、雍都信任的心腹;

图里琛是雍正的侍卫统领,是雍正登基后亲自提拔的心腹。

电视剧中将两人合并,所以电视剧里面的图里琛,既是雍正的贴身侍卫,同时也是皇帝的侍卫统领。至于说《雍正王朝》中的图里琛有什么特殊背景,这里可以明确的说,没有什么特殊背景。


(左德楞泰、右图里琛)

因为电视剧中没有交代图里琛的背景,他在原著中的两个原型,刘铁成和图里琛也都没有特殊背景。刘铁成是水匪出身,后来成为康熙最信任的四个贴身侍卫之一(刘铁成、索伦、张五哥、德楞泰)。图里琛的背景稍高一点,是上三旗子弟,图海的孙子,但也仅此而已。还比不上穆香阿的身份高。(就是跟年羹尧叫板的十个侍卫的老大)

雍正之所以要重用图里琛,是因为他要提拔自己的心腹,这与历史也是符合的。历史上雍正提拔的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等人都是康熙时期不得志的官员。雍正继位后把他们火箭提拔,结果各个都对雍正死心塌地。

小说中的图里琛,也是一样的情况。本来不是什么大官,蒙雍正的赏识才爬到了侍卫统领的位置。因此,图里琛对雍正也是死心塌地的卖命。调查诺敏,撤职年羹尧,抄老八的家,保护弘历,等等这一系列事件,雍正都让图里琛去办。一是信得过他,二是磨炼他。



额外再说一点,原著小说中的图里琛,是雍正的额附……

当时雍正准备架空年羹尧,让图里琛去西北办这个差事。又怕图里琛的级别不够,专门认了一个干女儿,封为义女,再把此女嫁给了图里琛。就这样,图里琛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雍正的女婿……



总的来说,电视剧里面的图里琛,是小说中几个人的综合体。上三旗子弟出身,没什么很特殊的背景。但偏偏就是康熙和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因为三大侍卫中,德楞泰过于憨厚,难堪重任;张五哥十分忠诚,不适合秘密办差;而图里琛则是典型的人精,让他办差,皇帝都放心。


Mer86


图里堔在剧中并没有交代有什么背景,有的说是平三藩的图海的儿子,其实并不是,我查了下,图海的儿子名叫诺敏,不是说都有个图字,就是图海的儿子。

从图里堔在剧中的主要三次出场可以看出,每一次出场都是在很重要的情况下出现,办的也是康熙、雍正交待的重要及隐秘的大事。别看图里堔长的膀大腰圆,其实是粗狂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极其细腻的心,心思缜密,行事果断,所以才历经康熙、雍正而不倒。

第一次出场是刑部冤狱案,康熙接到密报,刑部肖国兴制造了一起冤狱,命八阿哥胤禩彻查。八阿哥知道肖国兴是太子的人,背后指使之人是太子,就想诱使肖国兴供出太子是背后指使人。胤禩利用康熙名义威逼利诱肖国兴,结果肖国兴没抗住,直接一股脑全招了。然后康熙命图里堔把肖国兴押解宁古塔,中途不允许任何人接触,就怕走漏风声。图里堔回来后,多说了一句话直接葬送了八阿哥胤禩的夺嫡希望,那就是图里堔说出了八爷胤禩诱供之事,并说了八爷胤禩对肖国兴说的一句话:“八爷说了,只要你说出太子幕后指使之事,皇上可保你无事”,康熙听了当时就大骂胤禩其心可诛。这正是图里堔聪明之处,既可以确保自己与八爷胤禩没关系,又博的康熙信任。



第二次出场就是山西巡抚诺敏拆借商人银子补充库银之事,更加体现了图里堔处变不惊,果敢坚毅,先找李卫带兵包围山西一众官员,又带大内侍卫稳住诺敏,然后让田文镜查藩库还银造假案,最终至水落石出。


第三次出场就是解年羹尧兵权,年羹尧在西北骄横异常,雍正自觉已压制不住,随秘密派图里堔联络岳钟琪趁年羹尧跟蒙古王爷外出喝酒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年羹尧亲信全部换掉。等年羹尧回到军营大势已定,随即宣读圣旨,把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这件事充分肯定了图里堔的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张弛有度。

这在剧中主要三件事就说明了图里堔的成功并不是像表面那么简单,能博取康熙的信任已然不简单,更何况是疑心更重的雍正。其实有无背景对于这样一个皇帝近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图里堔总能在适当时机装傻充愣,而又恰到好处,并且不参与夺嫡之争,不站队各个皇子,只忠于康熙、雍正。说他是剧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也不为过,这也是他知道那么多皇家秘事而得以善终的理由吧。从解除年羹尧兵权这件事不难看出,雍正对于图里堔的信任到了何种程度。

当然了,这个只是剧中角色,真实历史中的图里堔更多的相当于一个“外交官”的角色,土尔扈特部回归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劳。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点个赞,互关互粉,有粉必回。


慕山曦侃史


《雍正王朝》是一部教你如何在官场活下去的生存宝典。有人戏称,情商不高的,在剧中活不过两集就被人咔嚓了。不过呢,像康熙、雍正、八阿哥、佟国维、张廷玉,不是皇帝亲王就是宰相,太高端,一般人做不到那么高的位置,所以,与其说揣摩大人物在官场生存,不如学学小人物在剧中的生存状态。

哪个小人物呢?说来也不小,康熙、雍正两朝的大内侍卫图理琛。对老百姓来说,图理琛也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但对于食物链最顶层来说,图理琛这个人物就太小了。小是小,图理琛的出镜率却很高,他要不会做人,早就下场领盒饭了。

就机密性而言,张廷玉反而不如图理琛更重要。有些事情,康熙未必让张廷玉知道,却会让图理琛去办。从这一层说,图理琛知道康熙以及宫廷太多绝不可外传的秘事。那么,康熙难道不怕图理琛说外说吗?放心,图理琛心里明亮的很,他敢对外说半个不该说的字,他就见不着第二天的太阳。正因为他守口如瓶,康熙才放心让他专办秘密差事。比如图理琛奉命从热河回京,大小官员围上来打听,图理琛一字都不透露。

康熙的儿子多,再大的公司,总要挑一个继承人。挑谁不挑谁,康熙不会告诉任何人,图理琛趟这个浑水,是非常有风险的。比如他投老八,万一是老四赢;投老四,万一老八赢,那都是要掉脑袋的。

最稳的办法,谁都不投靠,谁也不得罪。图理琛打定主意,和各位阿哥不远不近。他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关外带出来的兵,在老十三被囚禁时,私下送了一壶酒。但这并不能说明图理琛要投靠老四,毕竟这只是念旧谊,和国事丝毫不沾边。即使是老八赢了,这事也不能成为压死图理琛的最后一棵稻草。

图理琛要生存,一切唯康熙马首是瞻,但有时也会耍点小聪明。比如在热河,太子胤礽和郑春华幽会,正好康熙过来。图理琛知道里面一男一女是谁,也知道朝里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赶紧溜到门外,假装小便,躲过这场大祸。德楞泰傻乎乎的人前马后,结果被康熙打了一耳光。被德楞泰拎回来后,图理琛虽然打死了替太子望风的何柱,但这是奉康熙旨意办的。将来太子要拿这事给图理琛穿小鞋,也没任何借口。

这是小聪明,也是大智慧,说明一个道理:不该沾的事,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千万别大嘴,显摆自己知道的多。

图理琛的智慧,还在于他在不经意间能判断出康熙的意向。比如他送太子心腹肖国兴去宁古塔,回来交差时,康熙问他肖国兴在路上都说了什么。之前八阿哥诱审肖国兴的事,图理琛已经知道了。他知道他如果对康熙说实话,八阿哥是要倒大霉的。他还是说了,结果让康熙大怒,连骂两句其心可诛。

图理琛其实可以替八阿哥隐瞒此事,但如果这么做,那就傻到家了。即使隐瞒了,八阿哥未必就能上位,这还得罪了康熙,以后还怎么混?现在根本不是卖给八阿哥人情的时候。图理琛选择说实话,他更聪明还在于会装傻。康熙两句其心可诛,谁都能听出来是骂八阿哥,可图理琛偏偏“错理解”成是骂肖国兴的。这么一来,图理琛就把话圆了回来,没有第二次得罪八阿哥。第一次得罪是迫不得已,说实话是人臣本份。如果第二次图理琛给八阿哥挖坑,八阿哥不恨他才怪。

到了下一代夺嫡之争,情况不一样了。明眼人,包括三阿哥弘时自己,都知道那位置早晚是老四弘历的。图理琛表面上没表示,但多多少少还是偏向于弘历。同时,也没有完全轻视弘时,谁敢担保弘时不会意外继位?在抄老八府上时,弘时站在台上给抄家士兵训话,图理琛就偷偷睨了弘时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正常的理解,图理琛知道正常情况下,弘时败局已定,他是抱着看热闹的时态。而当弘时要派刺客去江南暗杀弘历,图理琛奉旨后那着急的表情,说明图理琛暗中应该和弘历有某种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失。

雍正赐死弘时后,弘历过来请安,和站在雍正旁边的图理琛有个眼神上的交流。这一次对眼,同样意味深长……

图理琛历经康熙、雍正两个雄猜之主,前一拨有夺嫡九龙,后一拨弘时和弘历同样不是省油的灯。图理琛历经宦海而不倒,始终得到重用,还谁也没得罪过,这是真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