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商朝夏朝是同一个民族吗?

用户61402240


夏商是同宗而不同族。同宗: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夏朝开国君主是大禹,而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颛顼的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商的开国君主是成汤,其祖先叫契,契母叫简犾,简犾为高辛帝之妃,而高辛是黄帝的曾孙。好的,已经一目了然了,夏商开国君主均是黄帝之后裔,所以说他们同宗。



不同族:首先我们要知道民族的概念是什么?《辞海》解释,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明显民族不以血缘划分而是以文化概念,地域,经济生活为定义的标杆。夏与商均是从不同的地域发展起来的朝代,比如讲:商之所以叫商,就是商朝是从商这个地域发展起来的。而且夏与商由于在不同地域发展,所以俩者的文化乃至宗教人文更是差距不少。比如:夏的图腾文彩是崇尚青色,然而商的图腾文彩却是崇尚白色。因此说他们并非同族。

说到夏与商就不得不提两大事件:

一、当年扫者披靡于漠北西亚的匈奴人,及以上帝之鞭横扫欧陆大地的阿提拉的匈奴军民源于夏禹,其是夏后氏之苗裔。史记的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作为补遗史记的括地谱记载:夏桀之子叫獯鬻(不同于黄帝北拒的晕粥,前者是一个人而后者是一个民族),他在桀被流放三年而死后,带着夏桀的妻众及残部属迁徙于漠北,过着游牧生活,中原人称其为匈奴。难怪匈奴人时常都梦想重新入塞,重夺那被夺的中原。此有经济因素,更有着情意结的原因。

二、商朝甲骨文。现时能找到的甲骨文字均出于商代,文字是进入文明的最重要的象征。甲骨文无疑是中国汉字之祖,也是世上最具美的文字。现在NBA打得风山水起的金州勇士队的主场馆就是叫做甲骨文球馆。由此可见,西方一哥美国对甲骨文之尊崇。

又然商的人文理念甚至影响至今人,比如史记记载一故事:当年商汤见猎人四周围网猎飞禽,就下令只准三面围捕而网开一面!其这种对大自然尊敬与环境保育的思维不正是今人尤其强调的环保思想么?

好了,夏与商同宗不同族的解释答问就写到于此,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题主…


洪范书斋


根据《史记》商人祖先契和夏人祖先都是黄帝的后人。

黄帝→ 玄嚣→ 蹻极→ 帝喾→? 契

帝喾娶有娀氏二女为妃,名叫简狄、建疵。两人在亳都(今河南商丘)玄丘河沐浴之时,有玄鸟飞来留蛋一枚,简狄吞玄鸟蛋怀胎生契。

即便上面的传说是真的,契也和帝喾没有血缘关系。

再来看一则传说:

(颛顼孙女)女修吞噬天上玄鸟殒落之卵,未婚而生大业。

大业是秦人和赵人的祖先,玄鸟就是燕子。故事几近雷同,是什么原因?

历史学家已经搞清楚秦人是从东方迁居陕甘一带的,祖先属于东夷族。东夷与炎黄、苗蛮共同构成中国上古三大部落集团。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下面又分凤鸟氏、玄鸟氏、祝鸠氏、爽鸠氏等不同氏族部落。秦人的姓嬴即燕,属玄鸟氏。

商族与秦族、赵族不但同出自东夷,而且同属玄鸟氏,血缘关系很近。秦人和殷人从经济模式、宗教信仰、墓葬形式都具备一致性,已得到考古和文献证明。所以秦人拥商反夏,在商朝获得赏赐和荣宠。

下面我们再来说夏人先祖世系:

黄帝→ 昌意→ 颛顼→ 鲧→ 禹

这个脉络基本是可信的。夏人属于炎黄集团无疑,炎黄从西方而来,早期繁衍于渭水流域,和氐、羌、戎等族有同源性。炎黄一族对应史前的仰韶文化和甘青一带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

东夷族对应山东一带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传说中的祖先是太昊、少昊而非炎黄。

东夷还是很厉害的。我们知道夏朝考古一直无法出土文字,而殷墟等甲骨文可以追溯源头到大汶口文化。

所以说商人和夏人来源于不同族属。由于夏商的长期历史,东夷融入华夏族比较早,周朝以后基本就不分彼此了。


都城岁月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商朝和夏朝并不是同一个民族,严格意义上来说,因该说二者并不是同一个部族,因为在当时来说,说是部族可能更合适一些。

首先,大禹集团,其实是西来的一股势力,大禹集团最初并不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按照众多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大禹部族应当是从西部迁徙而来。

《史记·六国年表》中有:“禹兴于西羌。”除《史记》外,中国还有六种古文献,都支持大禹源自西羌。例如《吴越春秋·越王无余传》说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西汉陆贾《新语·术事》中也记载“大禹出于西羌。”


而宝鸡石鼓镇西周时期户氏(有扈氏)家族的发掘,也从侧面印证大禹出自西羌的记载,在石鼓镇西周墓地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刻有户氏家族的族徽,专家解读铭文为“亚羌”二字,但有学者认为,二字应当解读为“辵羌”,即“奔走之羌人”的意思。



而商朝,其主体人群应当是东夷人,商朝的建立和发展脉络,其实是一个自东向西的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夏朝与商朝,并不是同一个部族,一个是自西而来的古羌集团分支,一个则是从东往西发展的东夷部族。
虽然一开始,二者不是同一个族群,但后来,二者逐渐融合便成为了同一个民族,华夏族。


Mr种茶家


因为年代久远,缺少文献资料,夏朝和商朝早期的历史都存在很大的疑团。

华夏文化可以理解为是多元一体的,在同期的中原各地和周边,分布有数量众多的部落。

这些部落有相近的血缘(母系氏族的遗传)和文化基础(图腾),分化为很多氏族,各个氏族在生产上分散而在政治上联合,是建立在血缘政治基础上的原始政权。

一些氏族势力强大后,就夺取了部落大权,代表部落对外交往和征战。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之外,还有东夷部落,九黎部落;在北方,还有惯使刀剑的北方系民族,辽东地区的红山文化也表明那个地方在远古时期也存在数量相当的部落。

(炎黄部落)

这些部落之间经常为领地或资源发生战争,文化相近的部落开始形成部落联盟,共同应对外敌,如炎黄部落联盟。战争越打越大,最后部落联盟之间也逐渐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相同心理文化和宗教信仰、价值观基础的族群。

夏朝建立时即是在形成族群的发展阶段,同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同一个族群里的各个民族都正在形成。

夏朝的都城一直没有找到,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也不能确认,禹王台是否是真实的也难以考证,但考虑到远古社会农牧未分的生产方式,夏朝极可能形成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就不会有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二里岗遗址都可能是商朝早期的都城。

因为商人的生产方式的半农半牧的,有建设都城的需要。这也能够解释二里头遗址里出现了淮夷使用的鼎和西北半坡遗址出现的鬲。因为商人本身出自淮夷,一直向西北方向扩展势力,灭亡了夏朝后,引入了西北部落的器物。

商人源出东夷部落,靠近夏朝的核心区,因此受到夏文化的影响,逐渐华夏化。商族只是一个小国,方圆只有70里。商汤有网开一面的典故,他以仁慈为营销手段,拉拢了很多方国,一起攻打夏朝。商汤采取了先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然后再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进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鸣条之战)

夏朝失国后,并没有灭亡,而是向北迁徙——本来就是游牧民族,迁徙起来也没有多大难度。商汤则在中原一带成为了各个族群共尊的盟主,建立了商朝。商朝前期迁都频繁,普遍的说法是因为水患严重,商朝不得不迁都来躲灾。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早商时期,夏人在北方征服了其他游牧民族势力后,卷土重来,频频袭击商朝领地。在多次进攻下,夏人摧毁了商朝的城市,商朝经历了远古版的“靖康之耻”,不得不选择南迁。

盘庚迁殷后,商朝迎来了中兴,开始对夏人盘踞的鬼方、土方进行打击,因此维持了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商朝势力才开始逐渐成长。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曾一次出兵13000人,击败了某个西北游牧民族,俘获都被当做了牺牲。然而此时的商朝早已不是商汤时期的商朝了,首都多次迁徙,核心控制区域都改变了。直到纣王时,已经与淮夷领地深度重合,矛盾冲突日渐沉重,于是纣王派兵征伐淮夷。却不料大军被陷在当地,造成国内空虚,周人趁机伐商。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

(牧野之战)

轻吕是一种刀剑的名称,商朝惯于使用戈,刀剑的原型来自西亚和中亚,逐渐传入中土。因此,周人应受西北部落民族的影响更大。

牧野之战后,周人使用周文化全盘取代了商文化,并开始利用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广为殖民。在200多年后,终于使得周人的势力通过各个城堡遍布中原各地,并以周文化同化了中原各地的“野人”,华夏族形成的条件已经成熟,只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就到来了,“犬戎攻破镐京”事件,使得中原诸夏各国都遭到了亡国危机,在外族的打击下,诸夏各国寻找同类,开始了尊王攘夷,形成了华夷之辨。

在100多年浩浩荡荡抵抗外族入侵的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正式形成了,并且成为了文化高地,辐射周边。周边的秦、吴、越、楚等国,为了参与盛世,抢夺话语权,也纷纷将自己的祖先往华夏民族的先民追溯,最后都成了一家人。

(华夏一家)

秦汉时期,大一统观念已经形成,汉民族主体成型。夏商周以来的各个部落民族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多元一体,最终合流,汇成一家。

所以,商朝和夏朝,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氏族,当时不存在民族的概念。不过他们都属于华夏族群,即华夏民族的前身。


而知而行的历史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连夏朝的存在都是个谜,所以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夏族是什么,所以更别说和商族是不是一个民族了。然后即使夏朝存在,夏族又出自哪里?没人知道。有学者认为夏族来自东方,那么可能和商族有点关系;但现在主流认为夏族来自西方,那么和商族就没有关系,可能和周族关系密切一点。

不过根据《史记·五帝本纪》,似乎虞、夏、商、周都是一家,都出自黄帝。但没什么可信度,都是战国秦汉人为了大一统需要建构起来的。虞舜、夏禹、商契、周后稷大概本身只是本部族的始祖神,上古是个氏族林立的时代,在春秋之前还没多少联系,所以张光直先生认为夏商周文明是“平行并进式”发展的。

然后不少人肯定扯什么分子人类学,我想说这并没多少作用。因为人类起源太久远了,而文明起源要晚很多。而且考古发现的原始人骨样本也太少,也很少可以明确墓主的族。如果根本现代人的DNA倒推就更没用了,毕竟从春秋战国到现在部族融合、改换姓氏两千年了,所以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民族起源问题一般也都比较模糊。


林屋公子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历史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夏朝和商朝是同一个民族,就是华夏民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那么华夏民族又是怎么回事呢?华夏民族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华夏民族起源于距今六万二千年前的陇西成纪(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在玉木冰期的盛冰期,北纬30度线以北,基本都被冰川所覆盖,而唯独这里没完全被冰雪覆盖,盘古(混沌)和女娲迁徙到这里,并且生存了下来。

盘古女娲的后裔,在大地湾范围内(天水地区和平凉地区),生活了三万年后,玉木冰期结束后,冰雪线向北极后退。盘古女娲的后裔,开始向欧亚大陆四面八方迁徙。


盘古女娲的后裔们,感念人祖女娲强大的生育能力,最初的图腾就是青蛙和蟾蜍,因为两栖类强大的生殖能力。而对青蛙蟾蜍的崇拜,后来又扩大到对鱼类和其他爬行类的崇拜,龙的概念诞生了。华夏民族的祖先,最早的图腾就是鱼龙图腾。


距今两万年的时候,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而燧人氏的灵感来自于鸟类。于是,华夏的先民又诞生了鸟图腾,由一种鸟而衍生出很多种鸟图腾,最后演化为凤鸟图腾。并且,古人相信火是太阳的光芒,凤鸟图腾就演化为太阳神崇拜。

鱼龙图腾的原型是青蛙和蟾蜍,它们的蝌蚪只能在夏天看到,所以,崇拜鱼龙图腾的部族,就被称作“夏”。凤鸟图腾的原型和火有关系,后来演绎成太阳神崇拜,所以,崇拜凤鸟图腾的部族就被称作“华”。


华和夏,不是两个民族,而是同一个民族的两种图腾形式。华夏民族一直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迁徙,主流方向是中原地区。华胥氏之国在宝鸡武功一代,就是伏羲氏的母族。华胥氏践雷兽脚印而生伏羲氏,暗示伏羲氏的父亲是鱼龙图腾的夏部族的首领,因为那时候,实行的是群婚制度。

早期的华夏分区,鱼龙图腾崇拜的夏部族在天水地区,凤鸟图腾的华部族在平凉宝鸡地区,因为这一地区,是上古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伏羲氏诞生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分开了,华夏民族先进的农业技术,人口的大量增殖,驱使华夏民族不断地向中原迁徙。


从考古遗址文化的继承关系来看,大地湾是源头,因为大地湾遗址有中国考古的七个之最,最早的旱作物标本和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说明天水在5000年前最发达,而且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华夏先民向东迁徙则产生半坡、姜寨文化;再向东则产生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再向东则产生大汶口文化;向东南则产生河姆渡文化。大地湾向西北传播则产生马家窑文化。当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时,断定仰韶文化是西方传入的。大地湾遗址发现,证明安特生对了一半;马家窑文化的发现,证明大地湾是世界文化传播的中心。

华夏向东和东南迁徙的顺序是,凤鸟图腾的“华”部族先向东迁徙,鱼龙图腾的“夏”部族再向东迁徙。六千前,华和夏的分界线在河南仰韶,因为仰韶出土一件“石斧鹤鱼彩缸”。5000年前华与夏的分界线在太行山。炎帝东迁后,炎帝的都城在空桑(曲阜),炎帝本是夏部族,东迁后居住在华部族属地,所以又结合了华的图腾。


南方蚩尤造反后,炎帝把帝位“禅让”给黄帝,黄帝的子孙有的分封在华部族,有的分封在夏部族。大禹之父鲧就是夏部族,鲧的名字就是鱼龙“水族”图腾。鲧治水的时候,在甘肃积石山娶有莘氏女修己。后来,由于鲧治水无功,被帝舜法办了,流放鲧到羽山而死。修己回到石纽(积石山),生下大禹。

大禹是黄帝的第二十代孙,大禹在位45年后,在巡视会嵇时驾崩,大禹之子启,篡夺了帝位,建立了夏朝。大禹不是夏朝的开国皇帝,大禹是“象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夏后启建立夏朝,宣告古代民主选举制(禅让制)寿终正寝,中国进入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商的祖先叫契,是“象朝”的第八位“帝”喾的儿子,帝喾是黄帝的第十三代孙。契又称卨或阏伯,而契的封地在商丘,是属于凤鸟图腾的“华”部族。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喾之妃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商契”。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欲详细了解华夏起源,敬请期待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本纪》,正在操作出版发行。


冷清先生


探讨商朝和夏朝是否起源于同一民族,首先要弄清楚,我国最早的民族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民族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比如华夏族、中华民族都是广义的概念。根据考古学家考证,华夏族的称呼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也就是说夏朝和商朝还没有民族的称谓。

如果硬要说华夏族是一个民族的话。那么我们祖先除了炎帝和黄帝,还有起源于西北的华胥氏,它是距今5千年仰韶时代的强大部落,最早生活的甘肃天水一带,后来迁徙到陕西华山附近。华夏中的“华”就是华胥氏。

在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打败蚩尤后,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华夏部落联盟,这便是我们认为的华夏族的最早起源。其实,它还是由众多的分散部族构成,其中就有夏朝和商朝的祖先。

按照大多数考古学家的观点,夏朝属于山西南部陶寺遗址附近的族群,商朝属于山东和河南交界地区的东夷族群。如果从这种观点上来看,夏朝和商朝不是同一民族。

但是,夏朝和商朝都曾经臣服于三皇五帝,其中商朝人更是把帝喾视为先祖,因此,如果从广义的华夏族的概念来看,夏朝和商朝确实是属于同一民族的,他们都代表着中原地区的发达文明。


琅琊神话


这种问题问出来好智障。众所周知民族是近代西方国家掌握世界话语权之后为区分自己人与其他人的词汇。

而在我国古代是没有民族划分的,无论从诸夏到蛮夷再到秦汉唐宋明。都是朝代名。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的语境里面,皇帝是最高的,天下的土地都是他的,天下的人民都是他治下的黎民百姓。没有民族之分。

向往汉地文明,服从朝廷王化的皆是朝廷子民。不服的就是乱民,蛮夷。

对待其它地方的人,敌人或朋友,皆是以对方的朝廷名字来形容。比如大食人,回纥人,金人。分裂时候就是秦人,赵人,魏人,后唐人,后汉人。所以一个人即可以是晋人,也可以是赵人,还可以是秦人,就看这个人所处的是哪个势力。

这样对人的划分很好。不会像西方那样形成一个个圈子,被灭了不去像先进学习,而是想着复古,导致更大的叛乱,更多人死去。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基于西方民族话语权的。民族的虽然有一些好的,但是也严格的限制了地球文明的发展,扯皮推诿的事件太多,如果地球人只有一个或几个圈子。比如地球联邦或者大中华文化圈,基督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会少更多的冲突,集中力量在地球资源枯竭之前,找到向宇宙发展的道路。


zhaoyz244


夏和商当然不是同一个民族,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民族这个概念。但是,夏朝的统治者和商朝的统治者却有着共同的祖先——黄帝。

首先根据太史公《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舜、禹,包括后来商朝的祖先契、周朝的祖先后稷,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一个说法遭到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这些疑古派学者的口诛笔伐,说尧、舜、禹、契后稷本来是彼此之间毫无关系的人,被战国的儒家说成同一个祖宗,也就是说《史记》这类的古代文献根本就是历史发明家给大家编的洗脑教材。 但是近现代疑古派的这种观点完全是“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这种低端人口去臆想贵族生活。因为近代古文字学第一人陈梦家先生在经过了严谨的考据后提出上古时不仅夏商的统治者之间有血缘上的传承,也和周朝的统治者也有着血缘传承,甚至可以断定夏朝的君王就是商周两朝王室的先王先公。

大禹

我们知道,古人的思维其实非常质朴。很多最古老的历史就是贵族的家谱,比如夏威夷的原住民贵族可以背诵出百代祖先名号;当基督教传入密西西比河西岸时,印第安部落武士们对《旧约》中“亚当生塞特……挪亚生闪、含、雅弗。雅弗的儿子是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的篇章情有独钟,因为这种叙事方式印第安人也很熟悉。 而且,直到近代,贵族世家的人丁都是十分兴旺的。比如俄罗斯的名门托尔斯泰家族。这一家族中仅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直系后裔现在就有四百多人。而后裔当中的许多人仍旧继续着教育和文化使命并继续荣耀着自己的家族。



列夫托尔斯泰家族

所以说虞、夏、商、周其实就是由黄帝子孙构成“英雄联盟”,在此影响力消彼长的过程中进行着权力的游戏。虽然天下的共主会换了又换,但中原大地的主人仍旧还是虞——陈、夏——杞、商——宋、周这些古老的族群。所以,商其实是和夏彼此并存,平行存在、两个族群,而他们都有共同的祖先——诸夏人文初祖,黄帝。


汉代,黄帝和蚩尤都常常以熊的形象出现。


武梁祠有熊氏石刻


陳大舍


要证明这一点先了解商朝祖先。商朝的祖先姓子名契,契和楔通假,楔形文是古代苏美尔人首创的文字,他是用芦杆在粘土上刻成蝌蚪状文字的文章,在用火烤成形长期保存。〈尚书〉五帝三坟,就是指文章即楔形文文章意思。这是从黄帝时期炎黄子孙在两河流域所创造的文字,在邦国仅流行五百多年。契是黄帝的四世子孙,曾在禹时期任教育部长。
夏朝开国国王启是大禹的儿子,也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因而他们属于同一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