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明朝狀元趣事兒多——首位狀元吳伯宗:長得帥也是一種實力

中國古代自隋唐以後,科舉成為讀書人走入仕途的必經之道,如果沒有科舉應試的成績單,即便通過其它旁門左道進了官場,也往往在同僚中抬不起頭。如此,隋唐以後的1400多年曆史,儼然成了一部科舉演進史。

明朝狀元趣事兒多——首位狀元吳伯宗:長得帥也是一種實力


明清時期,科舉考三年一次,數百萬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最後全國也只有一位狀元,含金量自然是跟現在隨便一個小縣城每年出來的狀元無法比擬的。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狀元真的就是這數百萬考生裡最優秀的一個嗎?

很遺憾,也許這個狀元雖然也足夠優秀,但還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一個。

明朝狀元趣事兒多——首位狀元吳伯宗:長得帥也是一種實力


說道這裡,有個人就不能不提一下了,這人就是大明開過後的第一位狀元——吳伯宗。據史料記載,吳伯宗從小聰敏,10歲即通舉子學業,洪武三年(1370)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足見其優秀。第二年,吳伯宗進京會試,大有問鼎狀元之勢。但是,他失望了,可能是因為緊張導致臨場發揮不佳或者是全國高手如雲,吳解元只拿了個24名。如果是現在的高考學子,搞不好就會因為落差太大而想不開甚至自尋短見。

明朝狀元趣事兒多——首位狀元吳伯宗:長得帥也是一種實力 吳伯宗


還好,古代人心理素質還是可以的,吳解元並沒有灰心喪氣,迎來了命運的饋贈。殿試中,考官們按照大卷排除了名字,呈報皇帝朱元璋。老朱翻開考官們呈上來的考生試卷,考官們擬定的第一名是郭翀,試卷答得不錯(肯定比咱老朱強),那就叫上來問幾個問題吧,也算是面試。讓老朱沒想到的是,這個郭翀的相貌如此醜,完全是不及格啊。雖說狀元沒有明文規定長相作為參考成績,可畢竟狀元可是代表了我大明的國家形象啊,這以後還要接見外賓,出使外國呢,如此長相,豈不令外國人恥笑我大明?

老朱是要面子的人,想到這裡,實在是不中意這個第一名。於是,大手一揮,算了,卷子我也不看了,把考生們都叫過來吧。老朱挨個兒看,親自甄選,發現有個年輕人長得很帥氣,問到:“你叫什麼名字?”那人正是那位會試24名的吳伯宗,答道:“回皇上,小人吳伯宗”。

明朝狀元趣事兒多——首位狀元吳伯宗:長得帥也是一種實力

朱元璋

老朱琢磨著,這個人長得不錯,名字也有意思。“伯”就是“老大”的意思,“宗”也有“首”的意思,這不就是上天給朕指定的狀元嘛!

就這樣,會試名列第24名的吳解元憑藉一張臉,實現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逆襲,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狀元。至於那位因為長相痛失狀元寶座的郭翀,實在是可惜,只能屈居榜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