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法治聲音」自行車交通肇事

本期主講嘉賓

廣東王苗苗律師事務所 王苗苗律師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看到

一些自行車經常逆行,

直闖機動車道,

生活中可不能小看自行車的“殺傷力”,

違規駕駛也可能釀成大禍。

對自己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

不管你開的是什麼車,

都要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規。

「法治声音」自行车交通肇事
「法治声音」自行车交通肇事

案例一

4月14日,順德某工業區的交匯路口,劉某騎自行車上班途徑該路口左轉時,自行車尾部與後方黃某駕駛的摩托車發生碰撞,導致兩人及兩人分別駕駛的自行車和摩托車倒地。劉某看到摩托車駕駛員黃某摔倒在地,卻遲遲不起身,心裡害怕趕緊離開現場。摩托車駕駛員黃某在摔倒時後腦著地,受到猛烈撞擊,無法救治,當場死亡。

按通常理解,摩托車與自行車相撞,往往“吃虧”的是自行車,然而在這個案件中,騎自行車的劉某與騎摩托車的黃某發生碰撞後,劉某留下倒地不起的摩托車駕駛員黃某獨自離開現場,致摩托車駕駛員黃某身亡。

「法治声音」自行车交通肇事

自行車的行車速度畢竟有限,而且事故中兩人同樣摔倒在地,為什麼反而是摩托車駕駛員死亡呢?經法醫鑑定,因為摩托車駕駛員黃某沒有佩戴頭盔,在後腦著地時,受到猛烈撞擊,因此導致其無法救治而死亡。

安全提醒

不管是摩托車的駕駛員還是摩托車的乘客,都要佩戴頭盔,確保您的安全。

在這個案件中,自行車駕駛員劉某看到摩托車駕駛員黃某摔倒在地,遲遲沒有起身後,沒有報警或採取其他任何救助措施,心裡害怕就趕緊離開了現場,對於自行車駕駛員的這種行為,按法律規定可以定性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

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後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後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後又返回的;交通事故當事人雖然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沒有報案而且無故離開醫院的;或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繫方式後離開醫院的,等等這些行為,都可能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並在一些情況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責任。

「法治声音」自行车交通肇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首先推定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後逃逸,並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緻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另外,最高院《關於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釋》規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也將以交通肇事罪論處。

在本案中,自行車駕駛員劉某在發生交通事故後,沒有報警,也沒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因為害怕就離開了事故現場,已也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目前,自行車駕駛員劉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順德公安刑事拘留。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無論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駕駛人都應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受傷的,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警,而劉某既沒有報警,也沒有對倒地人員進行施救,反而是離開了事故現場,這就涉嫌交通肇事罪。

當民警詢問黃某為什麼在發生交通事故後選擇逃逸時,劉某稱自己很無辜,並不清楚騎自行車也算是肇事逃逸。其實,交通肇事罪的構成不能理解為僅指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的駕車人員,非機動車的駕駛員像自行車、電瓶車的駕駛員也都有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案例二

2006年8月13日,趙某騎自行車與相向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的楊某發生碰撞,雙方均跌倒,楊某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於同月15日死亡。事故發生的原因是趙某在左轉彎過程中未讓在道路內正常行駛的車輛(楊某)優先通行,導致雙方發生碰撞。事故發生後,趙某知道他人已經報警就滯留現場等候處理,並如實陳述了肇事事實。經海安縣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大隊認定,趙某應負事故的主要責任。

這個案件的趙某沒有像前面那麼案件的自行車駕駛員一樣,在發生事故後逃逸,而是留在現場等候處理,但摩托車駕駛員楊某還是因為事故,搶救無效死亡了,因為交警部門認定,趙某要承擔這個事故的主要責任。

根據我國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釋規定,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就構成交通肇事罪了。在這個案件中,楊某因為本案交通事故搶救無效死亡,交警部門認定趙某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已經達到了我國法律規定的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標準了。

江蘇省海安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趙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造成一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且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趙某已知他人報警而滯留現場等候處理,並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可視為自首,依法可從輕處罰;當庭認罪態度尚可,可酌情從輕處罰;訴訟中趙某未能積極賠償被害方的經濟損失,經法庭多次調解,趙某仍未對被害方的經濟損失作出賠償,應酌情從重處罰。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被告人趙某有期徒刑一年。

今天分享的兩個駕駛自行車交通肇事的案件,

給我們都上了一堂深刻的課。

為了你我他的人身安全,

對自己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

哪怕你開的是自行車,

也要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規,

安全出行,

對自己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

今天分享的兩個駕駛自行車交通肇事的案件,給我們都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為了你我他的人身安全,對自己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哪怕你開的是自行車,也要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規,安全出行,對自己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