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越級對標”成就高端化領克

自主品牌走向高端化,要從基層架構、底層技術方面實現實質性超越。

文 AO記者 陳秀娟

在很多消費者的潛意識裡,中國自主品牌是低端的代名詞。那麼,中國自主品牌該如何打破這種成見,進而實現高端化呢?

在2018(第三屆)中國品牌汽車市場峰會上,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分享了領克走高端化之路的實踐經驗。

“越級對標”成就高端化領克

在楊學良看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分水嶺:自主品牌在市場份額上已經和合資品牌無限接近,在某些細分領域甚至超越了後者。接下來,市場競爭必然更加激烈。

如今,消費者對汽車產品越來越挑剔。消費升級比人們想象中來得更快、更猛。企業只有讓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中國品牌最大的優勢就是其自身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更瞭解中國的消費者。儘管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在加大本土化的研發、生產、營銷的力度,但從理論上來講,中國品牌有主場優勢。

同時,楊學良指出,品牌提升的道路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次的主題'馭風'讓我想到了一艘船迎風而進,有時候這股風來的比我們想象得更持久一些。隨著目前中國經濟、全球經濟的發展,加之中國產業政策方面出現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對這個市場的預判能力會更難一些,就像在大海上航行一樣,前面除了風浪,還有霧氣和隱在海地的冰川。"楊學良說。

收購沃爾沃後的佈局

談及領克品牌誕生的背景,楊學良回顧了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的戰略規劃。

楊學良指出,早在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就做了以下戰略規劃:

第一,吉利通過加大對沃爾沃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讓沃爾沃重回豪華品牌第一陣營,以恢復沃爾沃昔日的競爭力。"眾所周知,上世紀,在豪華品牌陣營裡,沃爾沃處於第一梯隊。後來,隨著市場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沃爾沃在市場份額上降低。但是它在研發、原創技術、整個公司的治理以及高素質的研發團隊方面的積累是非常雄厚的。如何讓沃爾沃重回豪華品牌的第一陣營呢?最大的一個是舉措是吉利和沃爾沃共同開發打造SPA架構吉利和沃爾沃共同開發打造SPA架構,並在這個架構上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比如沃爾沃XC90系列產品及沃爾沃XC60系列產品。"楊學良說。

第二,讓沃爾沃和吉利之間形成戰略資源互補和共享。

眾所周知,在全球汽車市場裡,各個品牌、各個企業之間都在不斷尋求聯盟、聯合、戰略協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在技術研發階段的投入以及風險控制,使研發成本不斷攤薄,有最大的效益。這樣一來,各品牌、各企業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掌控會更強一些。楊學良指出,對於吉利和沃爾沃的聯合開發,並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把沃爾沃的某項技術拿過來給吉利汽車用。真實情況是,吉利的車並沒有用沃爾沃的技術。

吉利控股集團併購了沃爾沃後,吉利汽車和沃爾沃作為控股集團旗下的兩個兄弟公司,它們之間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沃爾沃是吉利的一個好老師,吉利跟它學到的更多的是標準、體系、流程上的內容,以及通過聯合採購,實現規模化的效應,對成本的控制。這都是基於商業的邏輯,在依法合規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吉利控股從福特手裡收購沃爾沃的時候,福特最大的擔心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當時沃爾沃還在和福特共用一些技術。對此,成立了一個獨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庭,這個法庭通過幾年的運作,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分歧進行過裁決。也就是說,吉利沒有去沃爾沃拿過任何一項技術專利。"楊學良解釋說。

由於有成功開發SPA的經驗, 吉利就用沃爾沃的人員作為技術引領,把開發SPA的經驗移植過來,在瑞典建立了一個吉利歐洲研發中心。這個中心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發了CMA(智能魔方)的基礎化模塊架構。這個架構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基礎化、涵蓋各個領域的前沿組合。開發之初,吉利就會考慮到搭載在這個架構上所有車型對駕控、安全、能耗、自動化、新能源、車聯網各個領域的需求。

需要打造一個全新品牌

有了這樣的架構,開發出具有一系列自己設計風格的產品後,這些新開發的產品就一定能在汽車市場上獲得一塊蛋糕嗎?

"搭了一個骨架後,必須讓這個骨架足夠的強大,才能在這個骨架上開發出很多的車型,這是領克能取得較好市場效果的基礎。"楊學良如是說。

很顯然,僅有架構和車型是不夠的,吉利還需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當時我們內部也做了很多探討,我們是需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還是隻是打造一個更高的產品序列?把它放在吉利品牌裡就可以了嗎?這個話題討論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吉利最後還是決定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楊學良說。

吉利重新打造全新品牌,首先是考慮到汽車市場上的用戶群體的需求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全世界的市場都在朝著年輕化發展。消費者都注重互聯網帶來的體驗,他們更追求對都市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的嚮往。同時,因為全新品牌是一張白紙,從頭做起可以打破一些原有的、固有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的侷限,去真正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全新的體驗。

“越級對標”成就高端化領克

全新品牌的定位、人群的細分、品牌價值的塑造,都是基於從這個平臺上打造出來的產品在架構、技術標準、製造工藝體系以及在性價比上能給用戶帶來超值的體驗。這也是吉利這幾年快速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吉利運用了"越級對標"的理念。"目前,領克品牌跟主流合資品牌做對標。在架構體系方面,吉利和國內主流的中國品牌、二線的一些品牌去做對比,這樣一來,消費者就能充分感受到這款產品帶來的價值感,不會因為這個產品上市後短期之內出現現金促銷而帶來價值的損失,這一點也是很關鍵的。"楊學良說。

品牌轉型"三步走"

關於吉利打造品牌的過程,楊學良指出,早在20012009年初,吉利走過多品牌的道路,後來吉利決策層決定把它迴歸到一個吉利品牌。當時做這樣一個決定主要是考慮到產品同質化太強,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差異感不夠。後來,吉利在品牌轉型時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推出了帝豪,也就是"2.5代"的產品。這個產品推出之後,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這也初步改變了吉利品牌低端、低價的形象。楊學良強調,這還遠遠不夠。

第二步,吉利決定在此基礎上,推出博瑞、博越等3.0精品車,3.0時代的產品——精品車3.0,提出了"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全新品牌使命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精品車有它的定義,要有自己獨立成體系的設計語言,要用全球化的製造標準,要用獨特的精緻感,要讓用戶真正感覺到開這個車是有品位的。同時,在某些領域,比如車聯網領域,要領先於合資品牌。"楊學良解釋說。

第三步,吉利向市場推出了一系列的博瑞、博越帝豪GL、帝豪GS、博瑞GE等的產品,既支撐了吉利快速的發展,又使吉利經銷商的數量、質量、運營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為領克的推出打下了一個相對堅實的基礎。

楊學良強調,如果基礎品牌或者母品牌不夠堅實的話,企業推出一個全新的高端品牌可能會比較吃力。他坦言,領克和沃爾沃共享了製造體系,即領克現在的工廠質量標準,包括管理都是由沃爾沃的管理人員去進行管理,而且很多領克的零部件體系都是跟沃爾沃實現共享的。這樣一來,帶來了一個問題:高端的產品在研發投入、工廠製造體系上的投入以及整個零部件的投入非常高,如果沒有規模作為支撐,整個造車成本有可能會失控。"你可以給用戶一個很便宜的價格,但如果你賣不到一定量的話,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雖然領克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我們認為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距離。領克今年如果做的好的話,可以賣到15萬輛,但15萬輛在中國汽車2000萬輛的市場上,份額還是非常小。在全球來看,這個份額就更小了。"楊學良解釋說。

對於領克未來的發展,楊學良表示充滿信心。

高端化之路無止境

對於自主品牌如何走向高端化,楊學良表達了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如果企業沒有在基層架構、底層技術上進行實質性的超越,就不會給消費者帶來超乎想象的體驗或者超值的體驗。

第二,如果沒有母品牌做基礎,企業打造高端品牌可能會比較吃力。

第三,作為一個高端品牌,不能因為高端就沒有規模。如果沒有規模就不能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要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體驗,尤其對於傳統汽車廠商來說,在這方面可以做的更加紮實、穩妥一些。

第四,企業應轉變思路:由經營產品轉向經營用戶的方向來轉變思路。,讓用戶真正在整個消費、使用和體驗的進程中時時跟品牌店連接在一起。由於如今有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技術,這一定會實現,而且這方面的發展速度也會超乎人們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