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醫生告訴你實話:為什麼產房中,醫生不願讓家人陪伴分娩

大家看美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國外的婦女分娩時,身邊除了一大群醫生護士之外,還有大量的家屬陪伴。大家在一旁鼓勵著孕婦用力分娩,醫生也不慌不忙的檢查產道、會陰側切、上產鉗然後胎兒娩出(歐美國家提倡全程無痛分娩,後期需要醫生幫助才能娩出胎兒)。胎兒娩出之後大家一起歡呼雀躍,家屬中還有人在旁邊全程的錄像,記錄這寶貴的時刻。

醫生告訴你實話:為什麼產房中,醫生不願讓家人陪伴分娩

有過分娩經驗的產婦知道,以上情景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很多產婦用“空虛寂寞痛”來描述分娩過程。整個分娩過程中,只有是偶爾助產士過來觀察一下,大部分時間是聽著監護儀蹦蹦的心跳聲,以及在一陣陣的腹痛中度過,身邊連個安慰說話的人都沒有,稀裡糊塗的上了產床,稀裡糊塗的聽到了孩子的哭聲,稀裡糊塗的出了產房。

那麼我們國內為什麼不像國外那樣允許家屬陪伴分娩呢?下面就從我們醫生的角度給你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

1. 干擾醫生正常診療,增加糾紛隱患

家屬陪伴時,看到孕婦疼痛難忍時會焦急的問到:“醫生,你快來看看,我媳婦疼的不行了,這樣下去會不會有危險啊?”

看到流血時會大叫到:“醫生醫生快來看看出血了,出血了,大人有沒有危險啊?”

“醫生,胎心怎麼聽不見了?”“醫生,胎心怎麼跳的這麼快?”“醫生,都3個多小時了怎麼還不生?你檢查檢查是不是難產啊?”

碰到以上問題我們就需要同家屬解釋,就算解釋家屬也未必聽的懂。10個家屬都問的話我們就要解釋10遍,要是醫生忙的時候,懶得解釋的時候,家屬又會指責醫生態度不好,然後發個朋友圈說醫生怎麼怎麼不負責,在產房裡不管不問等等。這樣不但浪費大量的時間,同時也增加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醫生告訴你實話:為什麼產房中,醫生不願讓家人陪伴分娩

2.增加孕婦難產率和剖宮產率

家屬陪伴能夠增加難產率和剖宮產率?確實如此。患者醫療活動中,家屬的干預可以說是增加患者醫療隱患的重要因素。通俗的說就是好心辦壞事。

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每個人的情況時千差萬別的,分娩的時間、胎心胎位的變化、宮縮的強弱、疼痛的耐受力等等都是因人而異的。例如孕婦在進入產程後,不同的階段我們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案,總的原則就是“人性化,個性化,多觀察,少干預”。但如果家屬陪伴的情況下,我們的“多觀察,少干預”在家屬的眼裡就成了“不負責”。家屬會頻繁的提出“檢查”“催產”“剖宮產”等“無理”要求。同時孕婦在有家屬陪伴的情況下,通常會顯得更加“嬌氣”,本來能一個人獨自堅持的,在有家屬陪伴時就有了“大吵大鬧”的發洩對象,不但影響正常的產程進展,還浪費體力,增加後期的難產,同時增加家屬的心理負擔。

醫生最頭疼的就是家屬在正常的產程中提出“我們不生了,我們要做剖宮產!”本來剖宮產的目的是在危機的情況下來挽救孕婦胎兒性命的,發明剖宮產的目的並不是用來作為常規的一種分娩方式的。

產程中的手術只有在母嬰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才能進行,產程中由於子宮充血水腫,產程中的急症剖宮產不但出血多,子宮裂傷的可能性大,感染的風險也非常高。所以在產程中除非必要,醫生是不會輕易改行剖宮產術的。如果家屬看到孕婦疼痛難忍,強烈要求醫生手術的話,醫生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做吧,沒有必要,徒增孕婦的風險(但家屬認為這是對孕婦好,實際上是在害孕婦);不做吧,分娩過程千變萬化,後期一旦難產出現意外,家屬就會埋怨醫生沒有及時手術,糾紛和衝突就會爆發。

醫生告訴你實話:為什麼產房中,醫生不願讓家人陪伴分娩

3.感染、隱私、管理等問題

相對於國外,國內對於產房的無菌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因為這方面我們是吃了大虧的。原來我們孕產婦死亡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產褥感染。一是過去產房無菌環境不達標,再就是孕婦普遍個人衛生較差。即便是現在,北方的孕婦很多孕期都沒有洗過澡。如果家屬再大量的進入產房,勢必增加產房衛生管理的難度,特別是家屬本來就合併流感等傳染疾病時,會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

同時,大部分醫院受限於條件,一般都是大待產室,5-10名孕婦一起在產婦待產,方便醫護人員觀察產程,統一管理。男性家屬進入的話,相互之間的隱私難以保護,也不便於管理,增加安全隱患。

所有由於以上原因,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產科醫生是不建議家屬參與到分娩過程中來的,建議家屬在孕婦分娩的過程中充分配合以及信任醫生的診療方案,不要干涉正常產程,增加孕婦的風險。畢竟,面對生命安全,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