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皇宮又稱紫禁城,是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一直以來都非常神秘,隨著溥儀退位,封建統治宣告終結,人們終於有機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溥儀與南京方面簽訂退位協議之後,保留了在宮中生活的權利,每年還會享受百萬兩白銀的津貼,紫禁城依然是皇家禁地,普通人不能隨意出入,不過失去統治權的皇族成員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為了搞清楚宮裡還有多少前人留下來的寶貝,溥儀命人清點珍寶,然而沒過多久就發生了一場大火,建福宮中珍藏的寶物悉數化為灰燼,損失十分慘重,火勢蔓延的非常快,500間房屋頃刻被大火吞併。

火勢最早發生在偏殿,從宮室分佈來看,建福宮位於西北側,附近有許多亭臺樓榭點綴,建築風格形態各異,珍藏著從乾隆年間收集而來的珍貴寶物。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這次大火成了紫禁城無法抹去的一次災難,幾十年後,一部《末代皇帝》橫空出世,影片中再現了大火發生的經過,光與影的結合表現出滿清已經走到了末路,這件事也在溥儀的自傳中提到過。

“十六歲那年,好奇心驅使下,打開了一座緊閉的庫房,裡面佈滿灰塵,我看見滿地堆積的大箱子,上面有乾隆、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麼沒人清楚,此時一個想法湧上心頭,我究竟有多少寶貝?這場大火究竟燒掉了多少東西,只有天曉得。”

在此之前溥儀查到有太監在宮外販賣文物,剛要查清是否存在偷盜行為的時候,建福宮就被大火吞併,從這來看這場大火似乎是有意為之,不過最終論斷是因為用電不當所致。

大火發生後的一個月,除了留下10幾個太監以外,其餘下人都被趕出宮去,滿清封建統治徹底宣告滅亡,對於那些貼著封條的箱子,再也無法得知裡面究竟是什麼了,從嘉靖年間直到火災發生,幾百年積攢下來的文物,不得不說是一場浩劫。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大火熄滅以後,如何處理破敗的房屋成了首要問題,宮裡沒人了,只好到京城尋求幫助,最後一個店家以60萬的價格得到了處理廢墟的機會,據說他們分揀垃圾,找到了許多融化的金銀,總計十八萬兩。

宮裡的人這才回過神來,只不過後悔也晚了,等到別人收拾完了之後,剩下的一些垃圾才被內務府的人搶到,如此珍貴的“垃圾”,想必任誰也會搶奪一空吧。

清朝皇帝歷來喜歡收藏古董,這些蒐羅來的好玩意都放在建福宮裡面,乾隆在位六十多年,一生中有數不清的寶物,嘉靖抄了和珅的家,自然也不會少,再加上歷代皇帝補充,宮裡人都知道建福宮就是一個藏寶閣。

直到一百多年以後,大清即將滅亡的時候,溥儀才發現了這個秘密,相傳裡面藏有乾隆十分喜愛的百寶匣,由上等檀木打造而成,拉開一看每一層都有數十個暗格,裡面珍藏著各種小玩意,甚至還有埃及錢幣。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煙消雲散了,《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說道,建福宮起火的時候,一個太監發現火光,急忙找人來救火,然而內務府的人對滅火一竅不通,宛如一群低能兒一般只會亂叫,從發現火光到熄滅,整整持續了一天,只剩下遍地冒煙的瓦礫。

很難斷定起火的原因是什麼,也許正像溥儀所想的那樣,太監們為了毀滅罪證而縱火,不過建福宮人跡罕至,門上又有封條,他們是如何進入的,如果不是溥儀執意打開宮門,也許不會遭此災難。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紫禁城集合了明清兩代王朝的心血,前後有500多年的歷史,這裡見證了權力爭鬥,看慣了爾虞我詐,作為普通人的禁地,隨著清朝滅亡也不再那樣神秘,只不過莊嚴的氣息依舊存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重新修整對外開放。

作為皇家禁地,建築造型宏偉,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為了彰顯威嚴,宮廷設計緊湊,東西各有六座大型宮殿,配有宮牆,後院中有歷經百年的蒼松翠柏,樓臺軒榭數不勝數,宮殿以南北走線的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對稱。

紫禁城一場大火後,文物金銀都被融化,可幾個撿垃圾的卻發了大財

2020年將迎來故宮600年誕辰,屆時整體文物保護工作基本完畢,許多女性曾聚集的地區將對外開放,開放面積達到77%,這座百年古建築正一步步走向人間。

【《末代皇帝》、《我的前半生》、《建福宮大火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