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短板是“品牌”出口 海爾走出了樣板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石英婧 上海報道

一直以來,“國際化”“全球化”是風靡中國家電業乃至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熱門詞彙。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第一大國,但中國品牌的發展卻相對滯後。走出國門,很多耳熟能詳的中國品牌在國外主流市場卻鮮見蹤跡,說明品牌出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塊短板。而海爾的自主創牌則為中國企業品牌出口打造了一個可參照的樣板。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短板是“品牌”出口 海尔走出了样板

轉型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海爾,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已經走了20多年。早在1999年,海爾就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了首個海外製造中心; 2011至今,海爾分別併購了日本三洋白色家電業務、新西蘭國寶級品牌Fisher&Paykel、美國通用電氣家電業務、意大利Candy品牌,進一步擴大海外佈局。

與其他企業出海走代工、貼牌模式不同,海爾從一開始就堅持“自主創牌”。截至目前,海爾打造起由海爾、卡薩帝、統帥、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AQUA、Candy七大品牌組成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建立起多品牌全球化陣營。而隨著智慧家庭生態品牌轉型的發展,海爾又依託旗下七大品牌在全球加速智慧家庭落地:今年1月,海爾在2019CES上將“北美版”智慧家庭根植美洲;9月,海爾又在德國2019IFA上落地“歐洲版”智慧家庭;此外,海爾還相繼在印度、英國、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開設智慧家庭體驗店。

而經過20多年佈局,海爾全球化運營已進入收穫期。據海爾智家發佈的今年三季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海外業務收入增長25%,海外收入佔比47%,近100%為自有品牌。同時,轉型物聯網生態品牌後,海爾集團旗下子公司之一的海爾智家,憑藉智慧家庭生態品牌的全球落地再次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較去年上升51位。

行業全球化先鋒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家電業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生產規模問鼎全球的成長過程。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家電業總產值只有4.2億元;2018年家電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9萬億元,增長3500多倍,出口總額達686.3億美元,增長2200多倍。

如今,海爾不僅是世界第一家電品牌,更是轉型為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2019年1月10日,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海爾連續10年(2009年~2018年)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而在“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上,海爾是BrandZ歷史上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進入百強的物聯網生態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海爾在全球擁有十大研發中心、25個工業園、122個製造中心、106個營銷中心。而海爾七大品牌組成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每一個品牌都實現了所在領域的引領。在全球的122個工廠中,海外就佔到54個,且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遍佈全球各地。另外,海爾還在世界各地建有完善的服務網絡,這些全球化的佈局是其他中國家電企業所欠缺的。

分地區來看,目前海爾在海外主要家電市場均表現不俗。 “海爾智家”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在北美市場,目前整個美國家電市場正處於需求疲軟狀態,而海爾持續推進人單合一模式在北美的複製,推進業務轉型,收入同比增長12%,遠超業內其他品牌;在歐洲市場,2019年1月,“海爾智家”完成了對意大利知名家電品牌Candy的併購,Candy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大幅改善,經營成果逐步體現,歐洲市場整體表現強勁,增長225%;在東南亞市場,海爾收入增長22%,其中海爾廚電在菲律賓廚電市場的中國自主品牌排名第一;在南亞市場,海爾收入同比增長14%,居行業第一;在澳新市場,海爾收入增長3%,Fisher & Paykel以42%的市場份額高居新西蘭白電市場第一。

全球化“敢啃硬骨頭”

在過去幾十年裡,“貼牌代工”成為家電企業“走出去”的普遍路徑。然而,海爾審時度勢,遵循“走出去,走上去”的原則,採取了“先難後易”的策略:首先以自建工廠為主,進軍家電市場最為成熟、競爭最為激烈的美國市場,經過數年的艱苦經營並在發達國家市場站穩腳跟後,海爾才開始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擴張。

如1999年海爾在美國建立工廠後,儘管外部有“國內市場需求那麼大,海爾卻去開拓國際市場,這樣做成本大、風險高,屬於不在國內吃肉,卻到國外去喝湯”的質疑。而從目前海外市場取得的成果看,海爾用發展讓質疑聲銷聲匿跡。因看好海爾自主創牌的全球化前景,外資在上個月瘋狂買入海爾智家股票,1個月增持了8000萬股。

“海爾不想做別人的加盟單位,不想成為一個打工仔,我希望海爾能成為一個世界名牌。”2018年6月,談及海爾海外建廠的原因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曾稱,通過海外建廠,海爾希望能夠在海外鋪開市場,與國內市場遙相呼應,同時可以尋求到更多的人才以及資金。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海爾堅持不做代工,只做自主品牌。“海爾堅持走‘窄門’,但是路會越走越寬。”張瑞敏表示。

據瞭解,目前“海爾系”七大品牌均已進行了充分的全球化。其中,作為母品牌,海爾的全球化最為徹底,實現了“海爾,全球造”的理念。美國通用電氣也在進一步走向“全球化”:在中國,GE Appliances已開設了22家產品體驗店,覆蓋全國21個重點城市;同時,GE Appliances還在意大利、沙特建立基地。新西蘭國寶級品牌Fisher & Paykel如今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新加坡等均設有營銷中心,進行全球競爭。日本AQUA不僅有日本研發中心和工廠,在越南、泰國等地還有獨立的營銷中心,早已開始全球創牌。意大利Candy除了在歐洲建有營銷中心和工廠外,在中國、土耳其等也均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工廠。

當前,中國品牌已逐漸步入世界舞臺中心。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海爾已成長為中國品牌的一張亮麗名片。可以說,海爾持續進行的全球化佈局,不僅為其品牌發展增長後勁,也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信心和借鑑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