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去一座城市,欣賞的是風景,品嚐的是人文。無論是在草原邊疆還是城市森林,只要有一種味道能讓你記住,就不枉這一趟,而內蒙古呼市稍麥,就不會讓你失望!

呼市的美食界包羅萬象,而位於呼市回民區內的牛街就更是讓你撐到邁不開步子的美食天堂,但來來去去,能夠穩坐頭把交椅的,還要屬呼市200多塊錢一斤的稍麥。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在呼市,吃稍麥並不限定時間,就算是天剛剛亮,只要有那麼一家稍麥館開門迎客,那麼就會有人聞著香氣走進門,點上一兩稍麥,再來上一壺蒙古奶茶或者一碗羊雜碎,若是做為午飯吃或者晚飯吃那就更沒有問題啦。

在呼市有一種說法:“無稍麥,不青城”,足可見稍麥在呼市人心目中的地位。稍麥有多種叫法和寫法,呼市人也管稍麥叫稍美,這是因為稍麥的邊稍皺摺如花,所以稱之為“稍美”,同時還有“燒麥”、“捎賣”的說法。呼市的很多老店招牌都用“稍麥”二字。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呼市的稍麥不同於南方的糯米燒麥,兩者間雖然外形相似,不過所用的餡料就完全不一樣啦。地道的呼市稍麥是羊肉大蔥餡:河套的麵粉、蒙古高原的羊肉、山東的鮮姜、畢克齊的大蔥,讓呼市的稍麥獨具風味。如果你點的是精品羊肉稍麥,那麼餡料中的肉粒就會比較大,吃起來的時候也會比較有感覺。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外地人初次到呼市吃稍麥,經常會鬧笑話,因為會習慣性的用點餃子的方式來點燒麥,結果就是兩個人點上一斤稍麥,不但會被老闆用奇怪的眼神看待,而且還要面對一桌子的稍麥!好在咱們呼市的稍麥店老闆,都會很熱情的提醒你,一定要按“兩”點!

稍麥的這個“兩”其實指的是皮子的重量,一兩稍麥一般有6-8個,如果算上餡料的重量,足夠一個成年人吃了。所以如果你點多了,一定不能硬撐,在呼市當地有句俚語就叫做“二兩稍麥撐死漢”!一兩稍賣的價格一般在20元上下,所以一斤稍麥就要200多塊錢,聽起來很嚇人,不過一般只點2兩的話,就沒多少錢了。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稍麥有不同的吃法,除了常見的蒸著吃,水煎稍賣外,還能拿焙子夾著吃。焙子酥脆,稍麥鮮香,沾著辣椒和陳醋,熱騰騰、油滋滋。這種吃法,呼市人叫“蛤蟆含蛋”。點上一兩燒麥,喝一壺濃茶,這就是呼市人的生活啊!

怎樣才能像一個真正的呼市人一樣,吃200塊一斤的稍麥?

稍麥的起源與典故

傳說,明末清初之時,有哥倆以賣包子為生,後來哥哥娶了媳婦,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歸哥嫂,弟弟在店裡打工。弟弟除了吃飽以外,再無分文收入,為了今後娶媳婦成家,弟弟在包子上鍋蒸時,就做了些薄皮開口的“包子”,區分開賣,賣包子的錢給哥哥,稍帶賣的錢積攢起來。久而久之,很多人喜雞腿這個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賣”,捎帶著賣之意。

另傳,早年這種蒸籠小點都是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奶茶,配以各色糕點,吃著熱騰騰剛出籠的蒸籠點心,因其邊稍皺摺如花,稱為“稍美”,意即“邊稍美麗”。又因在茶館“捎帶著賣”,故又稱其為“捎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