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開灤老圖紙背後的故事

開灤博物館


開灤老圖紙背後的故事

在開灤博物館展品儲存室裡,開灤博物館文展編研部主任周澤田蹲在一張半人高的老圖紙前,指著右下方一片手寫的英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拔柏葛魏閣司公司提供給開灤發電廠(今開灤熱電公司)的這張圖紙,是鍋爐節能器上金剛石吹灰機的設計圖,這家公司當年生產的鍋爐,在世界上數一數二。"

開灤發電廠作為我市最早的發電廠,開創了中國煤礦企業自備電廠的先河。1916年擴建為開灤中央電廠,後又經1919年至1932年間幾次更新,發電能力不斷增大。周澤田所指的圖紙就繪製於此期間,用曬圖方法制出。“拔柏葛魏閣司公司創立於1867年,是開灤發電廠當年的重要合作伙伴。”

周澤田介紹說,此次展出的老圖紙,內容涉及開灤早期地質勘探、煤炭生產、電力設備、機械加工製造等方面,是不同時期技術人員繪製的技術資料。

為最大限度挖掘和展示開灤早期建設的技術資料,2019年年初,在開灤集團公司黨委領導下,開灤工業遺產和企業文物管理辦公室、開灤博物館便開始組織開灤企業老資料、老物件調查,蒐集到了大量老圖紙等珍貴資料。

今年10月12日,“印記·匠心——開灤老圖紙資料展”在博物館正式開展,並免費向遊客開放一個月。這次展覽取名“印記·匠心”。“印記”是在開灤煤礦開採過程中,這些煤層的印記以圖紙的方式留了下來;而“匠心”,更是詮釋這些老一輩工程師所付出的心血和嚴謹的工作態度。開灤博物館館長王立新說:“我們展示的這些老圖紙,一方面,是展示開灤在上百年開採、經營過程中的工業文化資料;另一方面,是想把這些老圖紙推向社會,引起專家學者們的注意,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老圖紙提供線索;第三個原因,也希望這些老圖紙能引起國家有關文物部門的重視,進而尋求國家對老圖紙保護、修復的支持。”

唐山礦是開平礦務局在中國用“西法”開採的第一座礦井,1878年建礦,1879年由開平礦務局英籍礦師白內特主持,在喬屯西開鑿1號井,3月開鑿2號井,在井下61米、91.5米和152.5米處分別開鑿三條平巷,1881年正式投產。唐山礦有可採煤層8個,其中8煤層為特厚煤層,這次展出的“唐山礦8煤層各水平規劃平面圖”,就是為開採這個煤層繪製的中期規劃圖。

開灤從1878年建礦開始,就有測繪工作,各礦均有專業的測繪人員。而此次湛藍的這些老圖紙,主要來自唐山礦、林西礦、趙各莊礦、馬家溝礦、唐家莊礦為代表的“老五礦”,還有鐵拓公司、熱電公司等單位。

展覽中,最為人稱道的“1948年開灤唐山礦地面和井下巷道對照關係圖”,反映瞭解放前唐山市的城市發展狀況。觀眾在這張圖上可以瞭解唐山地上地下的許多信息。“唐山城市的建設,主要沿唐山礦場周圍和京山鐵路兩側發展,大致分為工礦廠區、開灤別墅區和老唐山街區,圖中一些地標直至現在仍有保存。”

記者瞭解到,包括這張圖紙在內的早期圖紙都是由國外進口的,圖紙由布質基層和紙質面層構成,硬度高、韌性好、耐磨損,適宜長久保存。

據博物館文展編研部張東介紹說,這裡的部分圖紙的質地有別於普通紙張,紙面佈滿1至2毫米的小方格,稱為“座標紙”,一張圖紙很可能包含十幾年的信息量,為保證常翻不爛,圖紙背面裱了一層帶紋理的專用布。還有一種半透明的圖紙,類似於現在用的硫酸紙。“現在的工程師繪圖偶爾使用座標紙,隨著互聯網與電腦的普及,繪圖工作採用CAD技術、先進寬幅繪圖儀、掃描儀,保存和修改已經十分方便。”

林西礦“一水平東翼平面圖”,展現了林西礦在上世紀20年代的現狀和規劃。在這幅圖中,兩條網格粗實線表示該區域為安全保護煤柱,保護煤柱內標示了3號井和4號井位置。圖中藍色波狀細線區域代表該煤層存在的斷層,中部下方的眾多灰色小點,準確地顯示了當時的私營小煤窯的位置。林西礦是開平礦務局建設的第二座大型礦井。1887年冬,唐廷樞根據李鴻章諭興建林西礦,先開鑿南井,即3號井,1888年完工,井深76.25米;1888年春開鑿北井,即4號井,深51.58米,1889年鑿至183米,並開始出煤。1915年至1930年將4號井由2水平延深至4水平,井型由方形改為圓形,木井壁改為磚井壁。

“趙各莊礦綜合採掘工程立面圖”當時也稱作“小格目標圖”,是精確的毫米級施工圖紙。趙各莊礦是灤州官礦有限公司主持建設的大型礦井,因開平礦務局被英人騙佔,屢次抗爭但收開無望。

1906年,周學熙奉袁世凱之命,籌辦北洋灤州官礦有限公司。1909年,趙各莊礦動工開鑿1、2、3號大井,1910年正式生產出煤。“趙各莊礦綜合採掘工程立面圖”的材質,由紙質面層和布質基層構成,面層是國外進口座標紙。“這種‘小格目標圖’用於落垛採煤工藝,每一個小格代表一個落垛,現在這種較為落後的採煤工藝早已被機械化採煤所取代。圖上用粉色、紅色和綠色表示煤層區域自然發火情況。”

此次布展過程中,博物館工作人員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專業知識,紙張鑑定尚不明確,測繪的技術不甚瞭解,許多文物細節有待進一步破譯、探究。周澤田說:“好多人既沒接觸過測繪工作,也非採礦專業出身,對如何看懂這些圖紙,怎樣把那些價值高、能吸引觀眾的圖紙展示出來,感到力不從心。”周澤田表示,他們邀請地測部的專業人士到現場指點。

開灤煤業分公司地測部測量科科長孟凡森介紹說,繪製這些圖紙非常嚴謹,三四個人一組,先到井下測量出點,回到繪圖室後落實到紙上標註清楚,之後採礦人員按照圖紙上的點進行巷道的實際開採,開採時繼續測量,將最新數據反饋到圖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嚴謹的體系。整個工作量非常大,集聚了開灤幾代測繪人員的工作心血。“其實一天測不了幾百米、幾個點,一張完整的圖紙需要耗時幾年甚至十幾年,有的人可能從上班到退休一直都在畫那張圖,只有把圖畫準了,後續的一系列開採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被精心裝裱在鏡框裡的老圖紙都很大,兩三米的不在少數,最長的達到6米多,在展廳展出時非常震撼:它們不僅僅是一張張繁複的工程圖,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此次老圖紙展覽,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過來參觀。

中國礦業大學的教授在觀展時表示,將來院校能跟企業之間建立聯繫,學生們就能常來參觀、學習老圖紙,感受老一輩測繪人嚴謹、細緻、科學的工作作風。“幸運的是,老圖紙展也引起了湖北一家文保單位的重視,他們表示,願意向國家有關部門立項申報資金,共同保護這些文物。”周澤田說。(文/聶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