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哈市工信局:抗病毒、抗炎等医药品生产供应稳定,N95口罩、医用口罩、连体防护服、防雾护目镜保障压力较

哈尔滨市物资保障组新闻发布会稿及答记者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疫情发生以来,防控物资保障工作由市工信局牵头,会同发改、卫健、财政、商务、外事办、市场监管、审计、红十字会、哈药集团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共同推进,我们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多方筹集物资,科学合理调配,为全市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总体来看,全市防控物资中,抗病毒、抗炎等医药品生产、供应稳定,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和市场需求。11类防护用品中,N95口罩、医用口罩、连体防护服、防雾护目镜等供应紧张,保障压力较大;4类消杀用品能够保障医疗机构使用,但市场供应比较短缺。近期,我们主要做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排查,精准摸清物资需求。针对医疗防护必需的11种防护物资和公共场所常用的4种消杀物资,建立日报制度,组织9区9县(市)、14家市属医疗机构,如实填报数据,按天统计分析,科学测算各区县、各单位每日进货、消耗和库存情况,对每一种物资按可用天数和供应情况进行分类管理,为物资加快生产、精准采购、平衡调拨提供依据。

二是克服困难,支持企业复工生产。疫情发生时,生产企业大多停产休假,给物资供应带来极大困难。省市工信部门、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共同为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等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办理生产资质,督促企业尽快复工。危难时刻,许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办理手续,高薪聘请生产工人,提前开工投入生产。截止目前,我市3户口罩企业、2户隔离服企业、4户消毒杀毒企业、1户医用酒精企业复工生产。

三是调集资金,千方百计采购物资。市财政紧急安排3.82亿元专项资金,建立市级防疫物资储备库,重点用于采购负压急救车、呼吸机、消毒机、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等防疫应急物资。截至昨天,全市各级财政已支出物资保障经费1.21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8163万元,全市各区县、市属医疗机构已采购入库各类物资总计122万件。从德国采购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物资160余万件订单已经发出;各需求单位自行从山东等地以及哈药集团等本地采购口罩超过10万只;双城盛龙实业公司转产生产75%医用酒精,截止目前,生产近百吨,20吨调拨各区县和有关市直部门,有效缓解了我市消杀物资紧缺状况。

四是广泛发动,捐资捐物共克时艰。疫情发生以来,物资保障组会同各区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海外龙江儿女、国际友人、优秀企业家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携手共度难关。道外区政府联系某投资商捐赠的20万只口罩已经到位;勋菲尔德音乐协会、菲律宾各界联合会、日本新市政府、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共捐赠26.5万只口罩陆续到货;红十字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资400余万元,药品、食品、口罩等急需物资,价值126余万元。日前,还有海外华人及企业从多个国家组织的保障物资正在发运。

五是突出重点,科学合理调拨物资。以“救治患者、遏制扩散”为根本原则,将防护物资优先配发给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隔离宾馆等防控一线的救护人员、疑似病例和隔离人员,优先投放到宾馆、医院、商超、公交、地铁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尽全力救治病患,想方设法的切断病源,最大限度将人民群众被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

患难见真情。在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的紧要关头,各区县、各医疗单位主动调剂紧缺物资;各级医药连锁机构全力争取采购物资;生产企业职工放弃春节休假,主动复工生产;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社会各界争前恐后捐资捐物、奉献爱心;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疫情、加强防护、理解社会、支持政府,都为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物资保障组向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虽然我市在物资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群众对防疫物资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口罩、消杀品等防护用品需求量大,短期内物资保障还有一定压力。我们尽最大努力组织了一批货源,主要用于保障医疗机构和防疫一线人员使用,市场供应暂时还比较紧张。

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艰巨的物资保障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下,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有信心、有能力,继续和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并肩作战,全力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日报体系,准确判断物资需求,动态调控。二是指导企业加快复工生产,持续增加本地供给能力。三是积极发动各方力量,挖掘物资采购资源。四是主动沟通,争取国家和省物资支持。五是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引导市民共同防控。

请大家放心,我们物资保障组的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一定会有一份力使一份力,有百份力使百份力,全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值守,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可能,全力以赴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谢谢大家

市工信局局长 谭乐伟

(2020年2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