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1910年,滇越鐵路正式通車。2020年是滇越鐵路通車110週年,總長67.15米的人字橋是滇越鐵路的標誌性工程。110年前,它曾經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最大工程難題,關於這座橋,至今仍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它的設計者究竟是誰?當時是如何找到破解這個世界級難題的方法?建造者們又是如何完成這個偉大的工程?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這次去人字橋,我依舊選擇駕駛豐田威爾法雙擎,威爾法雙擎為豐田豪華MPV,寬大舒適的空間是我外出的最佳夥伴。曾有法國人評價: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兩大建築,一個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另一個則是中國的人字橋。人字橋與埃菲爾鐵塔是同類的製造工藝和風格。埃菲爾鐵塔完成於1889年,人字橋完成於1908年,兩者相距僅19年,同屬於鋼架結構工程技術鼎盛時期的作品。所不同的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古斯塔夫·埃菲爾,被尊為“世界上最傑出的鋼結構建築大師之一”。他設計的那座高300多米的人字形鐵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埃菲爾鐵塔”,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作為埃菲爾的校友、崇拜者和競爭者,法國的威敖鋼結構鐵路高架橋以保羅·波登的設計方案勝出,而使包括埃菲爾在內的7名競爭者方案落選。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19世紀末20世紀初,僻處一隅的雲南閉塞落後,卻以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了列強的目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積弱積貧的清廷在不平等的中法《滇越鐵路章程》上籤了字,法國人最終獲得滇越鐵路路權。滇越鐵路從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長854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軌距僅為1米的鐵路(標準軌距為1435毫米)。1907年,滇越鐵路修建工程沿南溪河岸溯流而上。就景緻而言,南溪河灣的自然景觀是全線最雄偉壯麗的,山勢險峻、美不勝收。然而從工程施工的角度而言,就意味著天塹雄關、千難萬險。當鐵路延伸到地勢險惡的四岔河谷時,又面臨一個鐵路工程技術的世界級難題:在兩座高200多米的山峰之間,離谷底深泓線高100米處,兩側相距約70米的絕壁之間,必須架設一座鐵路橋樑,以跨越這道高100米、寬約70米的深峽,連接兩端的隧道。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法國滇越鐵路公司把“次南溪河”險峻的地貌,施工段情況拍成照片寄回國去,在全法國徵集橋樑設計方案。在8個備選方案裡,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的保羅·波登的“次南溪河肋式三鉸拱鋼樑鐵路橋”一舉奪魁。據說,保羅·波登是無意中看到裁縫大師手中滑落的剪刀插在地板上獲到靈感,心中豁然開朗,大橋設計方案在腦子裡清晰定格。這個極為大膽的、極富個性化天才創意的設計方案,不僅滿足了技術、經濟方面的高度嚴格要求,而且以超凡脫俗的獨特美學價值贏得各方讚許。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依照保羅·波登的方案,在法國修建巴黎鐵塔的同一幫技工進行緊張施工。人字橋工程所需的全部鋼鐵構件都在法國按設計要求,預製成單件重量限制在100千克以內,長度不超過2.5米,大多為1.2米到1.5米,均為短而輕的杆件,可在施工現場組拼鉚合而成。但有兩根吊裝用的長355米,總重5000多千克鐵鏈就由200名勞工用肩抗,排成600米長的隊列,歷時3天,才運到工地。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建成後的人字橋長67.15米,高100米,自昆明一側的一孔跨長21.9米,二、三孔跨長14.75米,四孔跨長15.75米;橋樑重179.5噸(包括配件)。它像一個兩隻手臂和兩條腿全張開的巨人,兩隻手就是橋面;兩隻腿就是橋架,它叉開抵在峽谷兩岸的峭壁上,就靠兩條腿的力量,撐住鐵路,這兩條腿設計得非常巧妙,它的兩隻腳是三個球形支點,彷彿三個腳趾;一個支點在南岸,兩個支點在北岸,形成一組三角支點。兩邊峭壁上都砌有水泥基座,基座上分別是三個金屬的球形空心支座,那三個腳趾就嵌在這三個空心球形支座中,可以轉動,就這樣把一座重174噸的鋼橋嵌在峽谷之間。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從1907年3月10日在距谷底約100米高處隧道打通四岔河谷絕壁開始,至 1908年12月6日機車從人字橋上通過,工程歷時20個月26天。《泰晤士報》稱之為:“十九世紀下半葉、二十世紀初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並稱‘人類三大工程奇蹟’。”在當時的建築和科技水平下,唯有用血肉之軀才可能把這個傑作完成。在修建人字橋時,死去的中國工人多達800餘人,平均每米墊付了12個勞工的生命。因此,法國報紙曾將這座橋的修建過程稱為“死亡之上的舞蹈”。據1910法文版〈雲南鐵道線路說明書〉記載為“徵集勞工60700人,不含雲南、四川”,“死亡12000人,單是南溪地段死亡的人數大約就有10000人”。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清政府駐蒙自鐵路局會辦賀宗章在《幻影談》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每棚能行者十無一二。外人見而惡之,不問已死未死,火焚其棚,隨覆之以土。或病坐路旁奄奄一息,外人過者,以足踢之深澗。”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1月)湖南候補道沈祖燕奉命到滇越鐵路施工沿線查訪,以耳聞目睹據實稟報清廷:“洋包工督責甚嚴,每日須點名兩次,偶有歇息,即扣資一日,稍不如意,鞭撻立至,偶有倦息,即以榛擊之。種種苛虐,實不以人類相待。”沈祖燕在奏摺中寫道:“據沿路所查訪,此次滇越鐵路勞工所斃人數,其死於瘴、於疾、於餓斃、於虐待者,實不止六七萬人計。”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作為滇越鐵路上第135座橋——人字橋建造結構理念與法國埃菲爾鐵塔同出一轍,是世界鐵路橋樑史上的傑作,被列入《世界名橋史》。110年來,它承載過了南來北往的數十萬趟次列車,運送旅客人員數以億計,運輸貨物數千萬噸。同時,人字橋親歷和見證了近現代中國與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河口起義、護國起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對外開放、東盟貿易。其承載的榮辱與滄桑勝過世界上任何一條著名鐵路橋樑,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內涵舉世無雙。在抗日戰爭期間,滇越鐵路作為中國唯一通往海外的鐵路,曾遭受日軍的輪番轟炸,僅轟炸人字橋就出動了數十架次飛機,先後投彈700多枚,但因人字橋位於兩山懸崖峭壁之間,人字橋奇蹟般毫髮無損。後來,為了阻止日軍沿滇越鐵路侵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拆毀碧色寨至河口段的鐵路,唯獨保留了人字橋。百年之後仍安然無恙,鋼軌不鏽蝕,不剝落,不變形,可見當年建造質量之好,遊客到此每每驚為奇蹟。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著名的“雲南十八怪”中,就有兩怪與滇越鐵路相關。一是:不通國內通國外——滇越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二是:火車沒有汽車快,滇越鐵路沿線海拔跨越0到2019米,很多路段時速只有10到20公里。人字橋自誕生之日起,近百年來一直有軍隊、民兵或警察駐守。過去人字橋不許人看,即便火車經過人字橋的時候,乘客也必須用窗簾蒙起窗戶。如今,在遵守規矩、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鐵路警衛人員還是很歡迎人們能夠來到人字橋多瞭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的。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滇越鐵路人字橋,媲美埃菲爾鐵塔的天才之作,不通國內通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