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6月4日是“5·31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哀鸿遍野、股价暴跌,其中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阳光电源(300274)、林洋能源(601222)、中环股份(002129)5家公司股票跌停;协鑫集成(002506)跌1.97%,特变电工(600089)跌4.91%。

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除5月31日前并网的电站,今年内不再新增有补贴的普通光伏电站指标,有补贴的分布式光伏指标从过去的没有限制,此次收紧为全年仅有10GW指标。

这一政策加速了光伏行业的补贴退坡,光伏企业靠补贴过活的日子将一去不返。不少光伏企业打算裁员、减产,而行业专家认为,“政府补贴减少不见得是坏事,没有哪个行业靠补贴强大。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弃光现象严重

上述“5·31新政”被称为“史上最严厉光伏政策”,对光伏行业来说,新政不啻为一针直达病灶的“退烧针”,让一直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的光伏企业露出真面目。

近年来,过度依赖政府补贴成为光伏行业的通病。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在此背景下,从2006年后,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光伏发电领域。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过去的补贴力度很大,最初光伏的度电成本在四五块钱,而在市场上采购一度电成本不过是几毛钱,可以说,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发展,下了很大力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光伏度电成本已经下降了十倍,到了四五毛钱。光伏电价取消政府补贴对行业影响大,很多企业会因此减产、破产,但取消补贴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光伏行业靠补贴获得利润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秘密。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从2010年的0.86GW增长到2016年的77.42GW,2016年新增装机容量34.54GW,累计装机和年度新增装机均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受上网电价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新增装机容量53.06GW,累计装机容量130.25GW。2018年1-4月,已实现新增装机规模8.75GW。

“地方政府希望获得GDP,企业希望获得光伏发电补贴,因此很多新能源项目匆忙上马,形成了‘大干快上搞光伏’的情况。”一家光伏企业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有的企业为了多获得补贴、减少成本投入,就采取了采购成本低的多晶硅片,这样实际上也就形成了落后产能。

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西部光照充足地区“弃风弃光”非常严重。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区的弃光问题严峻,弃光电量达到32.8亿千瓦时,弃光率19.7%。其中,新疆、甘肃光伏发电运行较为困难,弃光率分别为32.4%和32.1%。2016年一季度,新疆弃光率甚至一度达到52%。整个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弃光率达到20%。2017年,内蒙古地区弃风弃光电量共100亿千瓦时左右,蒙西地区弃风电量71亿千瓦时,弃风率17%,弃光4亿千瓦时,弃光率11%。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近年来,“光伏项目片区政府补贴”案件非常之多,针对农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尤其成为重灾区。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光伏扶贫项目核查通知,《通知》对国家光伏扶贫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特别是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和“重建轻管”、忽视建设质量等问题,《通知》重点提及。

行业洗牌在即

虽然能源主管部门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曾释放过“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的信号,业内对此有心理预期,但是新政出台后,光伏行业“一夜入冬”。

此次新政的重点是,暂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分布式光伏指标为10GW(1GW=1000MW)、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度电补贴均下调5分钱。

新政规定,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我国的光伏产业补贴依靠政府,但是政府财政也存在巨大缺口,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监管政策迎来重大改变,靠补贴的路子行不通了,必须要靠技术革命来完成行业转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称,短期看,光伏行业的利润会受影响,一些企业会亏损、倒闭,行业会进行兼并,但是长远来看取消补贴有利于整个光伏行业发展。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新政之后 诸多疑问渐次待解

这两天的光伏圈充斥着忧心忡忡的气氛。

就在过去3天里,一些光伏行业人士萌生去意,一些光伏企业则开始考虑降价清空存货或转让电站、路条,以获得宝贵的现金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斯成则在一份公开信中表示,《通知》的出台,将2018年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压制到25吉瓦,仅仅是2017年53吉瓦的47%……光伏制造业将会有56%的产能闲置,继而会造成大量产品滞销。

这其中,一些为赶今年“6·30”(即6月30日前并网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的政策)而抢装上马的项目业主最为忧心。由于《通知》明确规定新投运项目下调标杆上网电价的时点是自发文之日起,很多人以为今年已无“6·30”,抢装成为无用功。

不过,上证报记者昨天从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经协会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确认,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日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也就是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仍执行‘6·30’政策。各企业可以联系各项目所在地电网公司核实,也可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反映情况。”协会有关人士说。

坊间另有传闻称国家电网公司已暂停垫付企业类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资金。对此,江苏一光伏企业业主向记者展示的国网客服中心短信显示:目前江苏省公司未收到国网公司有关暂停垫付的通知,各单位仍按省公司原有规定做好所有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并网服务工作。

此外,关于户用光伏项目到底在不在今年10吉瓦分布式光伏指标之列、分布式0.32元的补贴是给下半年还是2019年、新政下领跑者计划究竟如何推进等问题同样悬而未决。

从事分布式光伏多年的航禹能源总经理、全民光伏CEO刘杨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相信后续随着《关于完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的意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一些疑问会渐次找到答案。

与此同时,另一些机构、投资者则开始寻求抄底,甚至打出“大量收购分布式自发自用项目”,但条件是“有备案没有建,或没有备案6月之前能备案”。

澜晶实业董事长刘文平也告知公司员工,下一步还会继续加大对优质工商业自发自用项目的投资和收购,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严控成本,“目标是不要补贴”。

去能降本 平价大周期将来临

所谓“不要补贴”意味着光伏项目所发电力不用补贴就可实现上网,其前提是光伏电价与火电相比具竞争力,也即通常所谓的“平价上网”。

“我们收购项目中有一些的确能做到不用补贴。”刘文平告诉上证报记者,过去半个月来,组件价格已悄悄降到2.3元/瓦以下,下半年还会继续大降,目标是1.8元至1.9元/瓦。“未来,总成本下降20%至30%还是有希望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如果能适当减少跟业主的电费折扣率,同时我们牺牲一些收益率,基本上也就不需要政府补贴了。”

新政实行“三把火”还没烧完就被浇灭一半!

而在刘杨看来,未来一定是分布式和市场化交易的舞台,平价上网会因此加速,本来预计要到2020年,目前看来2019年实现已是大概率事件。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研究员马弋崴则认为,本轮周期出清后,光伏系统成本将达到3.5元/瓦左右的水平,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将降低至0.30元/度以下。全球光伏产业将出现一轮长度在15年以上的“全球平价上网大周期”。

在他看来,2020年后即将启动的这轮光伏“平价上网大周期”,对于全球能源格局而言,将同时启动以“风光储”为核心的第三代能源对“煤油气”为核心的第二代能源的替代。这个周期也是“第三代人类能源消费超级大周期”,长度在100年的级别上。

“我们认为,对中国光伏电站运营环节而言,本轮周期下行的终点大约在2019年下半年。届时,随着央企、国企运营商的出手,光伏电站将逐步恢复流动性。而对中国光伏设备景气而言,终点大约在2021年以后。”据马弋崴解释,之所以中国光伏设备景气见底的时间会晚很多,原因在于制造业还在大规模扩产。此外,就算平价上网到来,无补贴的市场化需求不会像补贴需求那么有爆发力,德国市场就是最好的例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