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劉備選錯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改變三國曆史的非主流人物④

用馬謖,失街亭,一直被看作是諸葛亮最大的敗筆。而且每每說到此,都要說劉備臨終時勸告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此顯示劉備看人眼光高人一籌。

其實,劉備自己當年也選錯過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這個人就是,廖立。

年少得志,與龐統相提並論

廖立是荊州本地人,武陵郡臨沅人。劉備佔據荊州,擔任荊州牧時,廖立被劉備任命為從事。州牧的從事,又稱治中從事,是州里主掌人事的屬官,是僅次於州牧、別駕的州政府高級官員。後來又被劉備提拔為長沙郡太守。當時廖立連30歲都不到,絕對是年少得志,起點極高。

劉備選錯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劉備的地盤並不大,他治下的各郡太守都由重要人員擔任。打下益州後,法正為蜀郡太守,諸葛亮為益州郡(雲南)太守,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李嚴為犍為郡太守,向朗為牂牁郡太守。廖立擔任長沙太守,比上述這些太守還早。當時,蔣琬的職務還只是廣都縣長,費禕還沒入仕。廖立的資歷,確實夠深。

廖立甚至被諸葛亮吹捧到和龐統平起平坐的地位。《三國志》記載,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劉備選錯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當然,諸葛亮的話不能全信。首先諸葛亮在順從劉備意見方面是有不良記錄的,劉備進入成都縱容手下瓜分益州官衙府庫,諸葛亮就沒有發聲音(倒是趙雲跳出來說NO);有人希望諸葛亮彈劾法正,因為法正是劉備的寵臣,諸葛亮再次失聲;劉備發起夷陵之戰,諸葛亮也沒有發表反對意見。

其次,在後來清算廖立時,諸葛亮並沒有對廖立有任何的照顧、關愛,其實廖立不過是評點了一下先主和不少大臣,表達了一通“你們都不行,只有我最行”的胡話,也不是什麼大罪,卻被直接削職為民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內心未必對廖立有多少認可,之前吹捧廖立,只是因為劉備看重廖立而已。​

不戰而降,丟掉長沙郡

可就是這麼一個被劉備看重的重要年輕幹部,卻很快演出了一場丟人的醜劇。

劉備攻取益州以後,孫權要求“還荊州”,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於是,孫權派呂蒙領兵前去奪取三郡,廖立擔任太守的長沙郡和桂陽郡(太守不詳)居然不戰而降。廖立一個人脫身逃走,自己回到劉備那裡。

當時的局勢是,長沙郡在零陵郡的東面,更靠近東吳的勢力範圍。如果長沙郡組織抵抗,就能為零陵郡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事實上,在長沙郡和桂陽郡都不戰而降之後,零陵郡太守郝普一開始還是在堅持抵抗的。如果長沙郡也不降,零陵與長沙互為呼應,很可能堅持更長的時間。

劉備選錯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劉備當時已經從益州回到荊州公安,並派關羽帶三萬兵到益陽,準備救援三郡。郝普被好友鄭玄之所騙,以為劉備還在漢中,關羽還在南郡,無人來援,加上鄰居兩郡都已投降,郝普只能投降了呂蒙。

長沙之失,後果極其惡劣嚴重

如果廖立能夠在長沙郡多堅持一段時間,估計郝普就不會投降,大家都能等來劉、關的援軍。三郡不失,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劃湘水而治,孫劉平分荊州了。

劉備失去一半的荊州,實力大受損失。之前諸葛亮曾在桂陽、零陵、長沙三郡主管稅收工作,可見這裡是劉備勢力的重要後方基地。打仗還是要靠錢、糧支撐,沒有了地盤,總體能力就相應下降。

而且由於劃掉半個荊州,使荊州的防禦縱深大大壓縮。後來在關羽失荊州的過程中,呂蒙白衣渡江,非常快就能抵達江陵、公安等荊州重要據點,讓關羽回撤、劉備救援都來不及。

因此,從以上兩個意義來說,廖立不戰而降丟長沙,比馬謖失街亭的後果更嚴重、更惡劣。

更為可笑的是,廖立隻身逃回益州,居然沒有受到劉備的責罰,轉而被任命為巴郡太守。劉備為漢中王,徵召廖立為侍中。劉禪繼位為帝,廖立被調任長水校尉。

廖立非但不懺悔自己丟失長沙郡的過失,還覺得自己資格老,現有官職低了,他甚至認為他的官職應該比李嚴高,僅次於諸葛亮。後來,廖立自恃奇才,滿腹牢騷,公然批評劉備一再失策、導致荊州覆滅、關羽身死、夷陵之敗損兵折將等等,他還誹謗眾臣,把關羽、向朗、文恭、郭演之、王連都罵了一通,最終被蔣琬等人舉報。廖立被諸葛亮罷為平民。直到諸葛亮去世,直到廖立去世,廖立都沒有重新被起用。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歡迎關注。

品讀《改變三國曆史的非主流人物》系列:

① 一個編外的臨時工,如何成為逼死關羽的第一兇手

② 一個小女人,憑什麼攪亂東吳政局,掀起血雨腥風

③ 曹魏大臣中,誰最積極推動曹操稱公稱王?五大謀士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