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此人自稱是溥儀身邊太監的養子,拿出一御用珍寶,專家:建議上交

要說清廷裡除了王公大臣和皇族,還有哪類人存在感格外的強?那就是太監們。作為和各個主子近身接觸的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撈”到了不少好東西。等到了一定年紀脫離皇家,就可以靠著這些東西生存下去。

此人自稱是溥儀身邊太監的養子,拿出一御用珍寶,專家:建議上交

不過事實上,除了那幾個地位比較高的太監,大多數太監在因為年老體衰被逐出宮廷之後,既沒有後人贍養,自己也身有殘疾,如果回原籍的話很可能就是一個等死的結局。而或許是因為同身同命的關係,很多大太監都會出資在京城修建寺廟,供那些出了宮的老太監們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可能就有人要問了,為什麼那些大太監這麼好?其實這裡面當然還有自己的利益在。凡是想要年紀大了以後在這些寺廟裡養老的,都要早早的每個月從自己的俸祿裡拿出一部分,捐到寺廟了,捐的多了才能有養老的機會。而且太監們在寺廟裡並不是安然養老就行了,還要做一些簡單的活計,以及給那些已經死去的太監們看守墳墓。

此人自稱是溥儀身邊太監的養子,拿出一御用珍寶,專家:建議上交

就這樣各取所需一直到了晚清,隨著國家的地位逐漸下降,這種原本互利的漸漸成了某些太監斂財的工具。每個月所需要交納的錢越來越多,很多人根本承擔不起。而隨著清朝的滅亡,宮裡的人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實在沒地方去的還留在宮中伺候皇帝。

1924年,溥儀因北京政變被徹底趕出了北京。而那些還跟在他身邊的太監也都被遣散,臨走之前溥儀把自己御用的一些財物賞給了這些陪自己到最後的人,讓他們自尋生路去。其中就有一個曾太監,他沒有錢入住那些寺廟,只能帶著東西回了老家。

此人自稱是溥儀身邊太監的養子,拿出一御用珍寶,專家:建議上交

回鄉之後,他領養了一個男孩,取名曾家根,靠著自己的積蓄和溥儀給的財物支撐著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而在他死後,曾家根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善,還是苦巴巴的。直到上世紀80年代,窮困潦倒的他拿出了養父留下的一支玉筆出售,希望貼補家用。

而這個老人出售宣統皇帝御用毛筆的消息一傳出來,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一些當地文物部門的專家也聞聲而來,表示想要看看御筆。曾家根以為這些人是買家,就給他們看了。專家們一番查看之後確定:這真的是宣統皇帝的御筆!

此人自稱是溥儀身邊太監的養子,拿出一御用珍寶,專家:建議上交

​激動之餘,專家們亮明身份,表示希望曾家根把這支筆上交給國家,並承諾了錦旗和現金的獎勵。不過曾家根是想要用這支筆換取生活的錢的,專家給出的幾百塊實在是杯水車薪,所以他拒絕了。

據說不久之後那隻御筆就被人高價買走,再無音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