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此人自称是溥仪身边太监的养子,拿出一御用珍宝,专家:建议上交

要说清廷里除了王公大臣和皇族,还有哪类人存在感格外的强?那就是太监们。作为和各个主子近身接触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捞”到了不少好东西。等到了一定年纪脱离皇家,就可以靠着这些东西生存下去。

此人自称是溥仪身边太监的养子,拿出一御用珍宝,专家:建议上交

不过事实上,除了那几个地位比较高的太监,大多数太监在因为年老体衰被逐出宫廷之后,既没有后人赡养,自己也身有残疾,如果回原籍的话很可能就是一个等死的结局。而或许是因为同身同命的关系,很多大太监都会出资在京城修建寺庙,供那些出了宫的老太监们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那些大太监这么好?其实这里面当然还有自己的利益在。凡是想要年纪大了以后在这些寺庙里养老的,都要早早的每个月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部分,捐到寺庙了,捐的多了才能有养老的机会。而且太监们在寺庙里并不是安然养老就行了,还要做一些简单的活计,以及给那些已经死去的太监们看守坟墓。

此人自称是溥仪身边太监的养子,拿出一御用珍宝,专家:建议上交

就这样各取所需一直到了晚清,随着国家的地位逐渐下降,这种原本互利的渐渐成了某些太监敛财的工具。每个月所需要交纳的钱越来越多,很多人根本承担不起。而随着清朝的灭亡,宫里的人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实在没地方去的还留在宫中伺候皇帝。

1924年,溥仪因北京政变被彻底赶出了北京。而那些还跟在他身边的太监也都被遣散,临走之前溥仪把自己御用的一些财物赏给了这些陪自己到最后的人,让他们自寻生路去。其中就有一个曾太监,他没有钱入住那些寺庙,只能带着东西回了老家。

此人自称是溥仪身边太监的养子,拿出一御用珍宝,专家:建议上交

回乡之后,他领养了一个男孩,取名曾家根,靠着自己的积蓄和溥仪给的财物支撑着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而在他死后,曾家根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善,还是苦巴巴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穷困潦倒的他拿出了养父留下的一支玉笔出售,希望贴补家用。

而这个老人出售宣统皇帝御用毛笔的消息一传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些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也闻声而来,表示想要看看御笔。曾家根以为这些人是买家,就给他们看了。专家们一番查看之后确定:这真的是宣统皇帝的御笔!

此人自称是溥仪身边太监的养子,拿出一御用珍宝,专家:建议上交

​激动之余,专家们亮明身份,表示希望曾家根把这支笔上交给国家,并承诺了锦旗和现金的奖励。不过曾家根是想要用这支笔换取生活的钱的,专家给出的几百块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他拒绝了。

据说不久之后那只御笔就被人高价买走,再无音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