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李淑蓉:平凡岗位献青春

在夏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有这么一个人,她见证了法院执行工作从粗放式到信息化的全过程,经历了执行工作从挨家挨户走访到“总对总”查控的历史性转变。15年来,她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是夏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内勤,名字叫李淑蓉。

工作中,李淑蓉从来不计得失,只要工作需要,自觉加班加点,确保各项工作在她的职责范围内不出现梗阻。

7月30日,最高院开通了老案补录端口,要求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纸质卷宗材料录入办案系统,并对以前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进行第二次“总对总”查控,将以前失信被执行人中没有限制高消费的限制高消费。业务庭的书记员发现部分案件的当事人信息不全,有的没有身份证号码,不能进行查询和限高等操作,遂将问题提交到李淑蓉处。

最高院的全国法院专用身份认证系统每月1日—24日只能对姓名、身份证号码齐全的用户进行验证,25日至月底可以通过姓名和大概的年龄段对公民身份证信息进行模糊查询,而后根据其住址等信息综合判断,甄别出准确的当事人信息。由于最高院配发的查询密钥只有一枚,只能由一个人来操作,时间紧,任务重,留给李淑蓉的时间只有半天。面对堆积如山的查询请求,李淑蓉开足马力进行查询,7月31日23时49分,她终于将业务庭书记员提交的查询信息处理完毕,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整个过程中,没有领导安排,没有人监督和督促,有的只是她超强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执着以及对岗位的热爱。

在业务单位,内勤工作不是主角,但李淑蓉却用自己的责任心把配角干成了主角。2015年,夏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成立执行综合科以后,一共换了两任科长,两个人分别来自审判部门和政工部门,对执行工作了解较少。在科长面前,李淑蓉既是下属又是大姐还是老师。在她的传帮带下,两个科长从执行新兵转变成执行工作的行家里手。

老卷宗电子化补录工作是法院执行工作接受第三方评估的重要内容,也是执行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最关键的是最高院的补录系统只开一周,补录的要求很严,项目繁多,流程复杂。为了确保补录工作的高标准,不让一个案子遗漏,不让一个指标缺失,李淑蓉就像一个跨上战马,等待冲锋的战士,第一时间研读文件,吃透上级精神,和科长一起讨论工作方法和流程,组织业务庭书记员进行学习、培训和探讨,晚上拿着业务庭书记员交过来的补录完成清单一个个核对,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回去要求整改。一项项的指标,在她的认真细致中得到提升,一件件卷宗在她的严格把关下变成了电子影像。

法院正是有了很多像李淑蓉这样的“老黄牛”,才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运转流畅。这些“老黄牛”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