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製造洲際彈道導彈需要解決哪些障礙?

武備趣科普


毫無疑問,日本現在不僅有著製造彈道導彈的潛力,還擁有一系列製造彈道導彈的技術,只不過由於他美國爹那盯得死死的,而使日本無法真正擁有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

日本的潛在導彈技術是絲毫不遜於美國的,只要條件完全允許日本製造洲際彈道導彈,日本是絕對可以造出來的。

沒錯,看似日本這幾十年來一直受到美國打壓而無法擁有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產業,好像自己也不敢大張旗鼓的搞彈道導彈技術;但是如果你能夠仔細探究像東芝、川崎重工、三菱重工、日本電氣、三菱電氣、日產汽車,石川島播磨重工、富士通、日立、日本油脂工業、光洋精工和日本精工這12家大型企業的產品鏈時,不難發現日本擁有著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所有必須技術儲備和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舉個例子,現在日本的高精度陀螺儀到現在已經是一款暢銷的出口產品,其大都運用在導彈方面,現在連美國的導彈巨頭雷聲公司都在採購日本生產的陀螺儀。而陀螺儀也是洲製造際彈道導彈所必須的。而且後來美國的“標準”系列防空反導導彈的改進型也開始大量採用日本技術來進一步升級導彈。

還有日本東芝公司,這家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導彈圖像制導的核心技術,也就是傳說中的電荷耦合技術,在不久後,東芝公司也進軍了火箭與導彈的產業,開始提供包括地空導彈系統在內的解決方案。

早在2003年,日本發射了載著小行星的固體運載火箭M-V,這不僅代表了日本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個成功發射小行星探測的國家,也代表著日本有能力製造洲際彈道導彈,那為何這麼說呢,我們拿同時期美國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數據做稍稍的對比,就知道了:

日本的M-V固體運載火箭的發射質量為137.噸,而美國當時較為先進的“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質量也僅僅有87.75噸而已。那麼就意味著,只要調整M-V運載火箭的發射角度,該火箭就擁有著搭載兩噸重的核彈頭還可以打出1.5萬公里的潛質。

後來日本更新換代,淘汰了M-V運載火箭,並在2006年搞出了更好的具備新型反應能力的固體火箭:埃普西隆號運載火箭。

然而這玩意的固體發動機卻令人大吃一驚,作為一枚運載火箭,其第一級使用的發動機居然是一臺直徑長達2.5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而這種發動機,基本上都是擁有洲際彈道導彈製造和研發技術的國家才有的。

而這玩意的發射準備時間也很短,只有6天時間,要知道,普通的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準備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準備工作一旦就緒,這玩意就只需要150人,在3個小時內就能完成發射。

而更逆天的是,網絡遙控技術也已經實現,在緊急情況下,只要有臺可以連接到互聯網的筆記本電腦就可以遙控發射。

......話說這過程是不是有點熟悉?是不是很像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程序?

而且在這火箭上的一系列技術也使得該火箭可以成為一款投邦能力超過兩噸,最大射程超過1.2萬公里的大型洲際彈道導彈。

不過要是想真正成為洲際彈道導彈,這款火箭還需要經過四個門檻,我們來看一下日本是否掌握了這些技術:

第一,日本需要掌握再入彈頭的防熱技術

第二,日本需要彈頭再入大氣層的精確測控技術

第三,日本需要軍用通訊系統

第四,日本需要導航系統

首先來看第一和第二個門檻,這兩個門檻對於日本來說早已實現,不然你以為日本是怎麼把小行星的土壤帶回來的?

來看看第三個門檻:軍用通訊系統,畢竟洲際彈道導彈的實戰是需要大量信息交匯融合和決策層的加密信號的快速傳輸。所以擁有獨立的通信衛星是洲際彈道導彈所必須的。而日本也擁有這樣的軍用衛星了。

在2017年,日本發射了首顆軍用通信衛星DSN-2。這顆衛星對於日本來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這是日本防衛省的第一顆軍用通信衛星,這也代表著日本徹底結束了之前要用民用通信衛星來將其用作軍事用途。而後續,日本還會發射另外兩顆軍用通信衛星。

所以第三個門檻,日本也快跨過了。

最後一個門檻,導航系統。

在2010年,日本發射了第一顆用作導航方面的衛星“引路一號”,在後續相繼發射了引路2號和引路3號,而日本計劃在今年成功構建一個擁有四顆衛星的導航系統,在2023年,擁有一個由七顆衛星組成的導航系統。

所以第四個門檻,日本也快了。


所以綜合而論,日本是擁有製造洲際彈道導彈的潛力的,不過由於美國爸爸的監視,日本也不敢真的搞洲際彈道導彈。所以說,日本有能力,卻沒膽量幹這個事。


二戰吐槽君


隨著日本右翼勢力一步步突破戰後《自衛法》的試探,研發製造洲際彈道導彈的歷程竟然被提到了議會上,國際社會隨之一片譁然,就算是一直支持日本的美國,近日也警告日本不要挑戰美國人的底線,對於持有洲際導彈的日本,美國定將予以制裁,因此,日本在擁有此類全球武器時始終保持審慎態度。

洲際彈道導彈是指可以覆蓋全球的一種彈道導彈,以突破音速幾倍的速度,快速突防,打擊敵人的核心地域,可以搭載常規彈頭,也可以搭載核彈頭,被一些軍事大國一直當做戰略威懾埋在各大國的地底,日本此次宣佈要研發洲際導彈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其次就技術而言,雖然日本儲備了大量此類洲際導彈的理論知識,但是由於法律的限制,日本一直沒有機會將理論變為實際來實踐,而即便是理論知識儲備充足,從設計到最終試驗成功一款洲際導彈,中間所花費的時間和財力是不計其數的,近年來,日本經濟低迷,顯然不適宜搞如此大的國防項目。

而作為美國來說,看著自己在東亞扶植地緣政治國,盡然也擁有了打擊全球的能力,美國自然也是非常不樂意的,如果日本順利研發出了洲際導彈,那麼日後日本是否還會繼續聽從自己就將成為問題,而日本不受控制,那麼第一島鏈系統將會奔潰,因此,日本研發洲際彈道導彈,66從美國等西方集團眼裡是不會被允許的,相信日本在如此打的政治壓力下,能儘早放棄研發此類裝備的念頭。


諸葛小徹


日本製造洲際導彈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問題,要知道二戰時代日本就用氣球和沙袋生產出了洲際打擊兵器,現代化的日本是一個航天大國它不僅有數量眾多的火箭發射基地,還在國際空間站保有自己的“太空艙”,每年還向國際空間站供應大量的航天員和技術設備,因此說他是不缺少洲際導彈技術的;此外印度這樣不入流的國家都能夠獨立發展出5000公里射程的“烈火”5洲際導彈日本沒有理由做不出來。

但是洲際導彈屬於戰略進攻性武器,已經超出了日本憲法規定的“專屬自衛”原則,就算是安倍晉三在修改憲法之後可以進行海外軍事活動,但是這種明顯帶有進攻作戰企圖的武器依然是明令禁止的。前不久新上任的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突然提出要購買美國的“路基宙斯盾”全球防禦系統時就面臨外界的普遍質疑,這種帶有進攻性的裝備是不是已經違反了日本憲法呢?

小野寺五典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言論的過激性,立刻發表聲明稱會嚴格遵守《美日協定》,自衛隊專屬防衛而對遭受攻擊後進行反擊的任務仍然是駐日美軍的工作,防衛省決定引進陸基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只是為了增加本土防禦能力。在俄羅斯世界盃的轉移之下這些危險舉動終於被外界淡忘,日本這個時候提出發展洲際導彈估計連華盛頓都不會同意。


利刃號


障礙太多了,首先沒有發動機,日本的火箭發動機核心部件是來自美國,自己生產不了。其次導航技術,高精度激光陀螺儀生產不了,全靠進口,衛星導航方面嚴重依賴美GPS。第三,大氣層再入技術,洲際導彈中間段飛行是在大氣層之外,沒有可靠的大氣層再入技術,彈頭直接燒掉了。最後,沒有與之搭配的彈頭,洲際導彈掛常規彈頭,費效比得不償失,沒有小型化的核彈根本發揮不了洲際導彈的威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