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解决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

梦隐晨


低年级阶段的排队问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孩子的转换能力,在这道题的过程中转换能力包含了自己。一年级的转换能力还包含了刚开始接触到的序数这一概念。

从这幅图中,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应当让孩子明白,假如是最高的那个孩子,那么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这是孩子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只有搞清楚了这一个问题之后才能分析出这道题的具体内容。

其实这道题就可以转变为我的左手有几个小朋友,我的右手有几个小朋友,我们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对于这道题来讲,其实孩子应当费劲了,还包含了左右这两个概念,在这里面孩子们应当注意的就是图片中的左右和孩子面对图片时的左右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孩子在这个问题转换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闭着眼扭扭身子想象自己站在最高个的那个男孩子位置。

这是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不管这个问题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其实好像是排队上厕所的问题。暂且就用这幅图来代替吧,我们来看一看女厕所门前排了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

在这一个问题的关键中,孩子从第一幅的左右变换到了前后,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排队问题,孩子的前后相比于左右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这道题对于孩子们来讲并不是太难。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那么我们知道在排队的问题,最后最难的就是孩子所在的顺序表示的数字,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数学中的序数词。

小朋友们在做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看图片,图片的话肯定有一些知识没有显示出来,问题的关键是在于27个小朋友,豆豆在最中间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最中间的含意是什么左右一样多的意思。

这样的问题,家长在演示的时候可以利用比较少的人数来进行解决,比如说选择五个小朋友,用小棒或者用其他的一些物体来代替,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是中间。

总之低年级阶段的排队问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调动孩子思维方式,调动孩子改变现有的一些数字认识,并且还包含了一些方位词的分析,特别是左右,因为图片中的左右和孩子面对图片式的左右是相反的。

练一练这一道题或者说这一种类型的题,孩子们都能够掌握。


义诚老师


排队问题是低年级高频题型,也是难点!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做精品回答!今天系统帮大家梳理下排队问题求总人数的解题思路。

图示法解排队问题便于孩子理解。我们用圈标记特殊人物(代号)。用省略号标注其他人。记得标注好方向哦!

排队问题求总人数-无重叠

例题1,二毛紧跟在大毛后面,大毛前面有6人,二毛后面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题意画图,大毛前面有6人(不包括大毛),二毛后面有9人(不包括二毛)。如下图:

很直观地看出排队总人数:9+2+6=17人。

以上是俩人挨着的情况,俩人中间还有人怎么办呢?变化题目如下:

例题2,二毛在大毛后面,从前往后数,大毛排在第6个,大毛二毛中间有4人,二毛后面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题意画图,大毛排在第6个,6人里面是包括大毛的。如下图:

看图就清晰了吧,总共排队人数:9+1+4+6=20人。别忘了数二毛哦!

排队问题求总人数-有重叠

例题3,从前往后数,大毛排第7;从后往前数,大毛还是排第7,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题意画图,大毛排在第7,7人里面是包括大毛的。如下图:

看图我们发现,如果7+7大毛被多算了一次。所以排队总人数:7+7-1=13人。

我们再看个复杂点的.

例题4,大毛紧跟在二毛后面,从前往后数,大毛排在第9;从后往前数,二毛排第8,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题意画图,如下图:

这次大毛和二毛都被多数了一次,所以排队总人数为:9+8-2=15人。

总结

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前/后面有几人"是不含特殊人物的;“排第几”是包含特殊人物的;是否有"中间有几人"等条件。根据题意画图,进而观察计算出排队总人数。


欢迎大家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学习更多好玩的数学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正如您所说,这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难点。

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可以也应该用画图来帮助理解的。

特别是一开始,我们要明白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导入:

12-5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表示12个圈,去掉5个,剩余多少个。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涉及到我们后面的减法的理解。图解如下:

那么,排队问题主要包含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类:同一个人,数了2次,需要减掉1次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我们从左数和从右数,都已经数到了小兔子,所以,其实计算了2次小兔子,应该减掉1次。

下面给你举另外一个例子,我用方框把3和7框出来了,你注意看重叠的部分,就是算了2次的蓝色小球。

第二类:两次都没有把主人公计算在内,需要把它加上。

请看下面的例子:

第三类:知道总数,求部分。注意要把主人公减掉,本题是减掉蓝色的那个球

第四类:注意要把主人公加上,因为要数到他。

当然,还有一些看书问题,也是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的:

举个例子:

小明从第10页开始读书,读到了19页,请问,小明一共读了多少页书?

如果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每个数字代表一页,则可以表示为:

10,11,12,13,14,15,16,17,18,19,你很容易可以数出等于10页。

但是,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19-10+1=10

因为,19-10,是表示10后面(不包括10),到19一共有多少个。而我们读数也读了第10页,所以,需要加上1.

再举一个例子:

小明排第5位,小红排第10位,小明和小红之间一共有多少个人?

方法依然是画圈圈(我就省略掉了)

10-5,表示的意思是5之后到10有多少个数字。(注意不包括5,但是包括10)

因为我们这道题不算小明(5号),不算小红(10号),所以,10-5之后还要减掉1个人(小红),综合列式子就是10-5-1=4(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如果感觉好,就给我点个赞吧!

我是翼翔老师,欢迎关注我,更多教育方法分享,等着你哟!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家孩子现在在读一年级,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孩子都会弄错,不是少加了一个人,就是多加了一个人。

关于排队问题,不要生硬地让孩子去列算式,如果孩子头脑中没有排队的一个场景,他是很难列对算式的。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画图,让孩子按照题意画出草图,就很直观具体了,再让孩子列算式就很容易了。

排队的题目有几种情况,不管题型怎么变,只要孩子会画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再不行,可以一家人排排队,给孩子看看,孩子就明白了。

总之,这类题目要让抽象变得直观,就不再是难题。


沛泽妈读心理


一共有10人加上贝贝前面的6人再加上我再加上贝贝后面的3人所以有10人。


A心想事成119


啥意思啊,是我没看懂题吗,数数是十个不就行了,咋还算上了,不会算还不会数啊。


GaryGao001


刚给儿子整理的,希望有用!我的观点是先讲再理解再强化记忆!



余烟渺渺2


我的小朋友也一年级,我来说说:很简单,一年级的排队问题不外乎就两种。就是+1或者-1的问题

一种是小明的前面或者左边有几个人,后面或者右边有几个人。

还有一种就是从前或者从左数、小明排第几,从后或者从右边数小明排第几。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画图

小明的左边有5人,小明的右边有4人。一共有几个人?哪就是左边5人+右边4人+小明的(1)

从左数小明排第5,从右数,小明排第4,一共有几人?

哪就是左边的5+右边的4-小明的(1)因为两边都数,把小明的(1)数多了一次。


深圳黑豹1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我认为这种题让孩子理解题意比列出算式更重要,如何理解,一年级用画圆圈的的方法把这个场景表示出来,要比算式更能让孩子理解,比如说小明前面有6个小朋友,后面有5个小朋友,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先画出小明,再在前面画6个⭕表示前面的6个小朋友,后面画5个⭕表示5个小朋友,最后把这些都合起来,孩子就不会忘了小明也算一个的,这时再让孩子列算式就会容易多了。还有一种是从前面数小明排第6,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是通过画图,可以让孩子明白从前面数有小明,从后面数也有小明,数重复了,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再列算式 ,学生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要6+5-1了。


数学伊甸园


一年级数学的排队问题对家长说都有些无法理解,给孩子讲更不清楚,它不像1+1=2,孩子死记住就行了。其实解决这种问题可能孩子比大人更在行,用画图的方法加深孩子的理解,像形讲解,主要突出重点占位的人颜色可以用三角△区别,其他的人画⊙,区分出是之间,还是前后,是包含重点占位的人,还是不包含重点占位的人。让孩子多画几次排队图形,多标注几次次序,相信就能比较直观的解决问题。不要用大人固有的思维限制和要求孩子的理解,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