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為什麼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難成才?

最近有家長問我:

“我和先生在培養孩子上有一個巨大的分歧。我給孩子報了很多培訓班,除了學科類的英語和奧數,我還讓孩子學舞蹈、鋼琴、圍棋、小主持人和書法。

孩子爸爸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說我讓孩子太辛苦了。但是我覺得,現在孩子還小,能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畢竟我很擔心埋沒了孩子的天分。因為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就想讓孩子多接觸一點,好讓她自己發現喜歡什麼,再有針對性地培養。這樣上課,有時候孩子還是很喜歡的,但有時候又的確感到很累。我也很心疼,也很矛盾。我這樣做有錯嗎?”

為什麼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難成才?

陳老師回覆:

媽媽辛苦了!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給孩子報這麼學習班,孩子累,媽媽也費時費力,還要花上大筆學費;這絕對可以體現出對孩子的愛。但是很遺憾,因為有個關鍵點沒有把握住,媽媽的付出,可能無法帶來你所要的結果。

你認為因為孩子還小,會有很多可能性,加上你自己也吃不準孩子需要什麼,為了不錯過孩子的天分,故只能廣撒網,期望篩選出最適合孩子的東西。這個想法表面上看成立,實則是用了“最低效的辦法”去挖掘孩子。

為什麼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難成才?

我們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多學一點總是好的嗎?非也!

為何這麼說?只要父母能做到細心觀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會在日常生活裡表現出“某種傾向性”,我可以把它稱之為“原始的熱情”。

例如有些人就是對色彩很敏感,有些人天生節奏感特好;有些人好動,有些人則非常安靜。有些孩子喜歡動手,有些孩子則喜歡說話等等。

這種“傾向性”隱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長具有一定的教育見地,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客觀地分析孩子。

找到這種“原始的熱情”,根本毫無必要通過“上課”這種形式去發現。能做這件事的,只有也應該只有家長。家長必須挑起這個責任,才能從一開始就避免不必要地分散精力。

為什麼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難成才?

想要挖掘天分、培養天分,在找到孩子的原始的熱情之後,就要配上“有系統的學習”。不然,熱情永遠只是原始而初級的。孩子需要時間,不斷積累,不斷練習,才有可能掌握一門才藝,成就自己的天分。

從我教學的經驗來看,一週的練習時間保守估計大概是上課時間的5倍以上。父母要是給孩子選擇了N個項目,必然是無法保證有這樣訓練的時間的。

如果沒有訓練,那麼學習和深入就無從談起。縱使熱情再高,沒有積累就無法發揮,所謂的天分也無從談起。學習初期,抓住重點,一門深入,對孩子來說其實更有價值。在各個項目上,在“在皮毛之間來回試探”,並無多大意義,一般最終都會變成不了了之。

為什麼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難成才?

花了金錢還在其次,在這樣試探中白白流走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可惜!

我們這個時代,難在選擇太多。加上很多機構為了營銷,都會放大某一門課的優勢。正因為如此,家長更要具有清醒的認識,學會幫助孩子減少精力的耗散,合理分配好時間。

最後說一句,把教育的焦點集中於脖子以上的部分,絕不是教育該有的狀態。孩子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是活生生的生靈;他們需要的東西,不是從一個課堂轉戰到另一個課堂,不是把更多的知識和技藝灌注到頭腦之中。

對小朋友來講,好好發呆,學會放鬆,允許他們自由自在地感知這個世界與發展智力體驗重要。用有形的東西擠佔孩子內心發展的空間,絕非好事。

在各種好東西中間學會剋制,學會選擇,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願與你共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