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孩子成績很重要?不要只看片面現象,聰明父母調整焦慮狀態

今天偶爾從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講述有個孩子過生日,不知道給孩子定這個蛋糕的父母是怎麼想的,給孩子定了一個“地球一天不毀滅,你都要寫作業”的蛋糕,讓打開這個蛋糕的過生日的孩子當場崩潰,嚎啕大哭,把孩子生日的那份喜悅徹底毀掉了。

中午午休的時候我跟同事徐姐討論這件事,她也很激動,對我說,現在的孩子恨不得從娘肚子裡就開始比,各種所謂胎教、所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都是因為家長用自己的經驗,然後轉移到孩子身上,心理上太在乎成績,導致很多家長不由自主的從還未懷孕就開始各種焦慮。幼兒園各種排名更加重了這種焦慮,而到了小學、初中更是多種方式的比較,讓孩子無所適從。

孩子成績很重要?不要只看片面現象,聰明父母調整焦慮狀態

總以所謂“成功”的價值觀來引導孩子,往往壓抑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侷限在學習的小範圍,而忽視了自身價值體系的建立,造成自我否定、人云亦云。孩子是一個自由體,並非一個完全的受限於他人的寄存形態,作為家長一定先認識到這些才能去真正的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徐姐說,她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沒得過任何獎,孩子不在乎,自己也就無所謂,後來哪怕上了小學,還會因為孩子的一些“不符合”經常請家長,甚至有的個別老師還建議我們帶孩子去看醫生,說孩子有多動症,事實上,這一切都很虛無,現在孩子一樣考上了重點大學。

孩子真的除了學習就沒有別的事情了嗎,真的除了成績就一切可以拋棄嗎,當然是否定的,孩子除了這些必須經過的階段,還有自身必須具有的特點,家長該如何緩解這種情況呢?

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家長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僅僅以分數衡量一個孩子,那家長就是很失敗的。

如果你僅僅培養出一個光會考試的機器,而對他人沒有任何感恩和回報的人,將來對父母也不會盡他基本的義務。 學歷高的人如果沒有品德,對社會的危害一定比一個普通人要大。

成功的定義絕不是僅僅學習好,你培養出一個懂得照顧家人、樂於幫助同學、充滿了陽光的孩子才是你的教育的成功。培養一個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關愛他人的有溫度的孩子更加重要。

孩子成績很重要?不要只看片面現象,聰明父母調整焦慮狀態

其次,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要講方法。

孩子的學習方法與家長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就教孩子學會了如何學習,那麼孩子會越來越輕鬆,越來越有信心。

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習成果的鞏固,無不和家長密切相關。可以說,一個學習好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善於引導他的家長。

這種引導是循循善誘,並不是包辦代替和時刻盯著孩子不放、讓孩子沒有一刻屬於自己的時間。不是在輔導班、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

孩子如果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成為刷題的機器,對一切都變得冷漠和麻木。那無論他得到了多高的分數,都不會是成功的教育。

還有,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更多的培養孩子的堅韌。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漫長的16年的學習生活,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的是家長的高度的關注。但無論如何,你不可能替孩子成長,只能以你的經驗引導他少走彎路。

在成長的路上避免不了的挫折是磨練他的意志的最好鍛鍊,家長不要怕孩子受到挫折。只有孩子遇見事情,才能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才能讓他以後遇事有判斷力。

如果只會死讀書,情商太低,離開家長的庇護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那家長的教育是不是很失敗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個定“地球一天不毀滅,你都要寫作業“的蛋糕的家長的可憐之處就是以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有這種思維的家長沒有把孩子視作一個人,而是一部學習的機器。

孩子成績很重要?不要只看片面現象,聰明父母調整焦慮狀態

焦慮是這些家長的共性,要求孩子的唯一指標就是學習成績。即便是培養成功了,孩子能不能感激父母都是未知數。所以家長們請別忘了你真正的初心,你教會孩子的應該是感恩、聰慧、堅韌而不是其他。

孩子是要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小樹苗,他們目前的弱小不代表未來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作為家長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與眾不同,並將這些獨一無二用一些方式激發出來,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美好的未來和世界。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