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他們,在防疫一線入黨

株洲日報記者李支國 李軍 通訊員/陳向榮

不同的行業領域,同樣的赤子情懷。疫情襲來,有的人克服內心恐懼選擇最美逆行,有的人不顧危險頂上去,有的人把家國情懷放在個人幸福前面,他們以實際行動彰顯“聽黨的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他們是抗疫一線入黨的黨員。他們的抗疫故事,值得我們聆聽。

他们,在防疫一线入党

選擇最美逆行的梁彥超。(株洲市中心醫院供圖)

克服恐懼,逆行迎戰疫魔

心聲:“不負所托,盡我所能,圓滿完成支援工作!”

2月26日,在黃岡支援抗疫的梁彥超上夜班。下午5點多,酒店送來晚餐:一盒飯、一盒菜、一盒湯。

作為愛吃辣的湘妹子,梁彥超始終沒習慣當地的口味。匆匆扒拉了幾口,出發去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隔離病區。

“梁醫生來了呀。”梁彥超說,和病人們都熟了,如今防護服上不寫名字也沒關係,病人一聽聲音,就知道是哪位醫生查房。

有病人笑著表演呼吸操,問:“梁醫生您看,我做得標準不?”也有病人和她說起了體己話:“吃得習不習慣?想不想家?”

溫暖的問候,勾起梁彥超對家的牽掛。

78歲的父親,9歲的女兒,1歲多的兒子,都讓她牽腸掛肚。1月23日,她向醫院遞交“請戰書”後,驅車百里,將孩子安頓到爺爺奶奶家。女兒看了新聞,知道媽媽要去的地方挺危險,哭著問:“媽媽你能不能不去?能不能在家陪我們?”

梁彥超在武漢的醫生朋友也說:這病毒很厲害,醫護人員出現感染,你有兩個孩子,能不來最好別來。內心也有不少恐懼。

“可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如果我們都不來,病人怎麼辦?你們怎麼辦?”梁彥超說,科室裡其他資深專家年齡較大,自己是39歲的她是科室副主任,必須站出來!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她毅然按下紅手印,登上馳援黃岡的列車。

凌晨2點,梁彥超實在困了,在值班室的椅子上靠了一會,將三把椅子拼成一張“床”,將就著躺一躺。睡得不安穩,病區的床頭鈴一響,馬上彈起,趕緊處理。

2月27日上午9點,梁彥超結束夜班,又累又餓地回到酒店。洗完澡,想起愛心人士最新捐贈的津市牛肉粉,趕緊撕開一包,拿出愛人塞進她行囊裡的小鍋來煮。吃個精光,辣得大汗淋漓,她直呼:“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他们,在防疫一线入党

對著黨旗宣誓的李林烜(右一)。(市公安局供圖)

除夕夜,完成全省首份涉疫人員報告

李林烜:市公安局科信支隊民警(2月14日宣誓)

心聲:“時刻準備著,到組織、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

3月1日凌晨2點多,小雨。李林烜完成當天全市涉疫情數據的分析、整理,疲憊地回到家。母親在等他,留了夜宵。

除夕這天起,李林烜持續熬夜加班。

原定計劃,除夕這天,李林烜的父親會從黑龍江老家趕到株洲,一家人包餃子,吃年夜飯,舉杯歡度春節。

當天上午10點,李林烜和母親正準備和麵,局裡來了電話:結束休假,速回。

李林烜看了新聞,武漢暴發疫情。株洲離湖北較近,人員往來也較密切,他有被召回的心理準備。他學計算機出身,在支隊主要負責篩選數據與編寫報告,此時回局,肯定是打一場硬仗。“越是硬仗越要往前衝,在關鍵的時候頂上去。”李林烜鬥志昂揚。

李林烜與同事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迅速進入攻關狀態:從幾十萬人員流動信息,篩選出從武漢等湖北城市回株的涉疫人員,分析其職業、去向等。分析整理後,還要建立模型,導入大數據中心的大屏幕,用於後續的分析研判。

緊盯屏幕、仔細篩選,餓了就吃一盒泡麵。當李林烜和同事將全市涉疫情基本情況摸清,並生成全市第一份報告,已是初一凌晨4點。“在全省14個地州市,我們最早生成涉疫報告。”李林烜說,這份報告為全市決策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回到家,母親還在等著李林烜,給他留了一碗餃子。

2月1日起,李林烜被派到市衛健委駐點,配合市防疫辦開展對疑似接觸新冠肺炎人員的摸排、分析,每天加班到凌晨2點,最緊張時甚至通宵。而2月1日那天,正是他母親53歲的生日。那晚11點多,父親從東北打電話來提醒,他才猛然想起。當時忙著工作,直到凌晨才趕回家,才對等著自己的母親說了一聲“生日快樂”。

去年母親生日,李林烜買了個手機當生日禮物,母親開心,一個個地和親人視頻,還特意加一句,“新手機,兒子給我買的。”今年,忙著戰疫的李林烜卻沒來得及買禮物。

“對家人的虧欠,我只能用加倍努力地工作,為戰勝疫情作更多貢獻來彌補。”李林烜說。

他们,在防疫一线入党

推遲領證結婚投入抗疫一線的劉鋮。(受訪者供圖)

推遲領證結婚,衝上防疫一線

劉鋮:蘆淞區白關鎮黨政辦幹事(2月14日宣誓)

心聲:“群眾的幸福就要放在個人幸福的前面。”

疫情襲來,原定今年2月2日登記結婚的人,被打亂了計劃。劉鋮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1月10日,劉鋮過了23歲的生日。和女友及雙方長輩商量後,劉鋮想在春節把女友接到老家漣源領證,以婚姻為大學三年的愛情長跑開啟新篇章。

“@所有人,緊急通知:各村(社區)在明天下午4點以前,完成全面摸排……”1月23日晚上7點,劉鋮在老家,工作群裡發來了任務通知。

當天,白關鎮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立,劉鋮是小組成員。

家人齊聚,大家聊天看電視,劉鋮把自己關在樓上臥室,用電話、微信等方式,發放上級通知、摸排涉疫人員、撰寫回覆函。隨著接到的電話越來越多,上級下發的文件和通知越來越密集,劉鋮感到在家能做的遠遠不夠。

正月初二,原本計劃去接女友的日子,劉鋮毅然選擇返回白關鎮。他給女友打電話,推遲了領證結婚的日期。

“正是抗疫一線最缺人手的時候,我要馬上回去,和大家一起奮戰。”他向女友解釋道。

“如果能在家辦公,暫時就別回了吧?”父母和他商量。

“我不能退縮,要擔起一個基層幹部的責任。”劉鋮說。他最終獲得了父母的理解與支持。

回到白關鎮,剛放下行李,劉鋮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鎮防控工作聯絡員,他每天進行信息收集、彙總與報送,有時凌晨1點多還需要發通知。同時,他還要做好相關後勤保障,一度晚上還要去高速路口值班,有時甚至是通宵。忙得連軸轉時,他顧不上回復女友的信息。

連續幾天這樣的工作節奏,女友動氣了:難道連好好回我幾句話都沒時間嗎?劉鋮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於是抽空發視頻耐心解釋防疫一線的工作,安撫女友的情緒,取得了女友的理解。

雖然婚事延遲、惹得女友生氣,但劉鋮並不後悔自己所做的一切。“抗疫是當務之急,群眾的幸福就要放在個人幸福的前面。”他說。

他们,在防疫一线入党

任勞任怨為居家隔離人員服務的遊靜。(受訪者供圖)

把兒子放孃家,當好居民的服務員

遊靜:石峰區銅塘灣街道丁山社區網格員(2月9日宣誓)

心聲:“盡力為居民辦好事做實事。”

只需20來分鐘,31歲的遊靜就能回到孃家,看看自己7歲的兒子,可她忍了一個多月。“孩子體質弱,我每天又在外面接觸那麼多人,不敢去看他。”遊靜說。

遊靜是社區計生專幹,負責的網格里有600多戶。疫情襲來,她正月初二把兒子送到孃家,隨後開始每家每戶打電話,再根據情況上門摸排。

“您好,您是在株洲本地嗎?請問有沒有去過湖北?有接觸過湖北過來的人員嗎?”起初,每天要打七八十個摸排電話。並不是所有人都配合,可能她才說兩句,對方就掛了。問不到有效信息,就可能留下安全隱患,遊靜硬著頭皮接著打。再掛,再打。

摸排出的一些對象,需要居家隔離14天。

遊靜負責8戶10人,要幫他們採購食物、生活必需品等,還要幫他們倒垃圾。有時,她一上午要幫四五戶,採購幾天的物資,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在手上留下明顯的勒痕。

“我要買3條鯽魚,要活的,用塑料袋裝著水提過來。”對這類採購要求,遊靜用心記著,一一滿足。

“我不會看溫度計,你來教我。”和居家隔離人員近距離接觸,遊靜雖然戴了口罩,心裡也忐忑。

倒垃圾也不輕鬆,小區裡有物業人員,但遊靜從不請他們幫忙:“別人也是爸爸媽媽、老婆丈夫,別人也怕,我不想麻煩他們。”

其實,遊靜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每天都提醒她:戴好口罩,不要太拼。可遊靜說,“這時候就是要拼,社區裡那麼多黨員身先士卒,自覺站到了抗疫最前線,我要向他們看齊,盡力為居民辦好事,做實事。”

送兒子去外婆家的一週前後,遊靜夢到自己回了孃家,夢到兒子撲上來喊媽媽,說媽媽回來看我了,我很聽話。

流著淚醒來,遊靜輾轉難眠。

天亮,爬起來做飯。飯後,她又去了抗疫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