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日本人眼中100w日元相當於中國人眼中的多少錢?

raoyaoting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表面看問的是中日之間的匯率問題,但是實際背後有很深的學問,也有很深的含義,我覺得主要是中日不同經濟環境下兩國國民的獲得感問題。

如果單純只是比較中日元匯率,那其實很簡單,最近一段時間100萬日元大約能換到人民幣5萬7千元。安倍上臺之後,日元近幾年處於持續貶值的階段,目前基本在五塊七到六元之間徘徊。我第一次去日本是07年,那時候日元還比較高,1萬日元最高的時候能換到820人民幣左右。可見,匯率是經常變化的,幾年一個波段,來回折騰。所以,僅僅依據匯率來看的話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必須要和平均收入水平、物價水平以及商品品質和服務態度等等其他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下面簡單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首先是平均收入水平:

我們拋開那些富豪,因為他們是不需要工資,錢在他們眼裡都是廢紙;同時也拋開乞丐,儘管中國的有些乞丐收入比白領還高;我們只考慮中產階級,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已經工作五年左右的大學青椒,大學教授等等。

在日本,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工資在20萬日元左右(摺合人民幣12000),大學一般教師年薪600-700萬日元,教授一般在1000萬日元。而中國一般大學畢業生大約5000人民幣,不到日本新卒的一半,大學青椒年薪12萬左右,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大學教授年薪一般在20萬左右,也大約日本教授的三分之一。不過現在北大、清華等名校著名教授的收入也很可觀,年薪超過100萬人民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這個應屬特例。

其次是物價水平:

眾所周知,日本的物價基本上已經二十幾年沒有太大的變化,住房、教育、醫療、基本生活費等都大體維持穩定。而中國,雖然工資近二十年據說上漲了十幾倍到幾十倍不等,比如大學教師,從90年代初的800到現在的10000。但是同期物價的漲幅亦是驚人,高房價、高物價已經壓得大多數年輕人喘不過氣來。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高額的房租加上中介的坑蒙拐騙等等,一定讓剛步入社會的你叫苦連天。有類似經歷的歡迎留言討論。

再次,在日本,同樣的錢可以買到品質更好的商品,享受更好的服務。

咋們不比高端的,就拿日本的百元店作比較,你去買一個碗,只要一百日元,加上稅也就六七塊錢不到,但是同樣的商品你在中國的超市或商場至少要10塊以上,而且質量絕對不會比日本好。為什麼?因為出口日本的商品在質檢等方面比銷往中國本土的商品嚴格得多,因此,同樣是made in china,優質的用於出口,劣質的大部分轉內銷。另外,在服務方面,比如你去優衣庫買衣服或去吉野家吃飯,有沒有發現價格甚至比在日本還要略微貴一點,然後想想你的收入比人家低那麼多,同樣的圖片的套餐品質也要比在日本差,最主要的是,有時候還要看服務員擺著一張臭臉。

在那種情況下,很想知道大家那時候心裡在想什麼?歡迎留言。


令和史官


看各位回答我崩潰了。我07年一個月1500左右。現在一個月4000。

那時候一碗麵5塊,6塊大碗的。

現在一碗麵10塊,11塊大碗。如果要說那種精緻的飯菜,如冒菜,牛肉煮膜之類的15塊到20塊,自助餐吃到飽30塊,好一點的50塊(🍺管夠。各種牛肉,羊肉卷之類的)

房租300塊到500塊。預付半年。電費水費大概得100多(自己住的話)

一個月自己住,生活費2000塊(在外面吃)能存2000。

我們這是三線小城市但消費已經算高了。

不知道日本什麼情況。但是我覺得國內應該不至於那麼差。中國很大有地區差異。上海可能租房得幾千塊一個月。內陸卻只要幾百塊。沒法比的。

從大家評論看100萬日元相當於6萬人民幣,一般工人一個月掙30萬日元大約是2萬人民幣。

我們這麼算我們一碗麵是20塊,工資4000塊相當於200分之一。日本30萬日元一碗麵200塊1500分之一。我們一個月工資可以吃200碗麵,日本可以吃1500碗。不知道這樣比可以嗎。

我認為日本100萬購買力還是客觀的,相當於我們10萬塊差不多。但是差異在於日本國情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進出口渠道更廣。所以我們在房產,水果蔬菜等基礎建設領域便宜於日本。因為我們貿易環境問題我們在汽車,家電等領域貴於日本。

日本房子比我們貴,水果蔬菜比我們貴。日本汽車家電比我們便宜。但是日本稅收很貴,消費稅,養老,醫療,房產增值稅等比我們嚴重。國內收入低的個人很難看到政府稅收單。4000塊連個人所得稅都不夠資格繳。所以很那判斷。對於日本10萬塊可能生活消費可以很長時間,一旦買車,買房稅收加本身價格可能就很大一塊了。


風車騎士45541173eg


現在按照匯率算,10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6萬多元。


我個人感覺,如果只是從日常吃穿用度而言,不管日本人對100萬日元也罷,還是中國人對6萬人民幣也罷,在北上廣這樣的一些城市,可能感覺差不多。


原因是,日本男人的平均年收入在400萬—500萬日元之間,100萬日元相當於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而6萬元放在北上廣一般工作幾年後,平均年薪30萬的收入裡比起來,也幾乎是年收入5分之一左右的感覺。


按照日本一個便當500日元(30人民幣左右)計算,100萬日元,日本人可以吃2000份便當。而在北上廣,中午一頓飯也幾乎在20—30元人民幣之間,也差不多值2000到3000個便當左右。


可能最大的差別來源於房價。比如在東京中央區(相當於北京的二環以內),購買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價格在500萬人民幣左右,相當於一平方米83000元人民幣左右。但是如果放在北京,二環內的均價基本上在每平方米10萬元以上,如果要花500萬人民幣買60平米,得到五環外的郊區去。


時下,不少中國人去日本買房置業,一去東京這樣的國際化大城市,發現房地產價格比北上要便宜不少(主要是相對便宜),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從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法律教育環境,人口素質,房地產質量與環境,乃至於人均收入,東京都明顯比北京更具有優勢,但卻東京要便宜一點。這打破了國人的常識。(要知道北京的房子雖然貴,但你去看,可能也跌破了你心中另一個常識,就是高價格買不到好環境。北京很多貴的房子,質量差,環境差,小區內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樓道里小廣告氾濫,難以想象花了幾代人的積蓄,而你只能買到這樣一個破房子。)


帶著房地產上的差異,這時,中國人手上的6萬人民幣,放到中國,可能也就是不值得炫耀的6萬人民幣,如果放到日本,可能就已經超過100萬日元了,可能能升值到120、130萬日元了,甚至更高。


所以說,現在對於100萬的感覺,到底是多是少,日常起居其實影響不了什麼,最主要的就是房地產,以及背後的教育,醫療。這才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物價與矛盾。



北京不冷東京熱


100萬日元在日本算個大數字吧。


我認識一個某名牌企業的高管(廠長級別),這是他一個月的收入。


家裡2個孩子,老婆還要出去工作。生活在日本算富裕的。


日本是講究學位工資的。工資和學位掛鉤和崗位掛鉤,似乎和年齡沒有太大的關聯。


日本人主要的開支是家庭教育,所以有錢人在這方面投入很大。即使100萬日元的月薪,開支也是主要用在小孩教育上。還有一個重要開支就是交通成本。


但是考慮到日本的生活用品其實成本還好,甚至比國內便宜。所以結餘還有很多。


在他們眼中100萬日元相當於:一個男性普通中產階級大約2個月的收入,或者1.5個月的收入。(還要考慮到日本太太大部分是不工作的,所以這個數字還要除以2,所以日子還是緊巴巴的)


大家去等效換算自己城市的等效收入就可以。


我不喜歡的日本的2個地方是:


1. 無形的規矩太多

2. 生活壓力太大


91拍照聊相機


我在日本斷斷續續有四年多的生活經歷,因身份不同,得到的收入也各不相同,從每月20萬到90萬日元不等。100萬日元,按現在的匯率,大概是6萬人民幣不到,在一般日本人的眼中,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是一般中年男性三個月左右的純收入,實際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一般中國人的5萬人民幣左右吧。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一下。

我10多年以前曾在一個地方上的國立大學任教三個月,資格是外國人教授。來回國際旅費和日本國內的旅費由該校另外提供,每月薪水是50日元(按現在的匯率是3萬人民幣不到一點)。去除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大概實得42萬日元左右。租房,是那種配備簡單傢俱和電器被褥等、無需支付禮金押金、免除水電費的那種月租房,單間,有很小的廚房和盥洗室浴室,地點在大學附近,距離市區2公里左右,周邊是田園山林,房租記得是每月6.5萬日元。朋友借給我一輛自行車,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吃飯,自己開伙,偶爾在大學的食堂用餐,每月大概是4萬日元(可有不充分的水果和酒類),其他就是我去周邊的旅行費用、與日本教授一起吃飯喝酒的費用、買書,大概每月可餘下25萬日元。以下照片是我當時大學所在的城市街景和住房的外觀。




幾年前我在一所著名的大學以外國人客員教授的身份待了近半年,每月薪水65萬日元,扣除每月20.5%的所得稅以及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實得大約42萬多一點。比較幸運的是,抽籤得到了大學的宿舍居住,相當好的房子,地段稍微偏一點,距離大學4公里左右,兩間朝南的房子,傢俱電器被褥床單等基本配置,每月房租4.2萬日元(大概是市價的一半不到)。我白天在大學食堂吃飯,晚上自己做,有水果和酒,每月食品開銷大概5萬日元,水電費8000日元左右。其他用於旅行、買書、與朋友吃飯等,也有幾次請年輕人吃飯,每月大約可餘下22萬左右。以下的照片是我當時的住房外景。



我的感覺是,日本除了交通費比較貴以外(公交車單次都要230日元以上,地鐵更貴),其他不太貴,甚至比中國便宜,當然商品的品質和服務都優於中國。在一般情況下、同一年齡層、同樣工作的日本人,要比中國人過得好,不過好像也沒有太好。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在物價方面,日本的地方城市(或者相當於我國三四線城市),比起大城市(諸如東京橫濱等),只是房價(購房租房)低不少,其他差不多,同樣,他們享受到的商品品質和服務(包括醫療教育等),和在大城市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醫保卡全國城鄉通用的,公立醫院和私人診所均可使用醫保卡。只是大城市各種機會多一些而已,生活品質沒有什麼差別。育兒費遠遠沒有中國大城市那麼貴,青年人的壓力、尤其是有孩子的年輕父母的生活壓力沒有中國大城市那麼厲害。


復旦大學徐靜波


前幾天在問答裡寫到關於日本貧困女性的收入,當時我貼的數據表示收入低於200萬日元的年收入的是貧困者,非常多讀者看完受到強大的衝擊,認為2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12萬左右已經是不錯的收入了。

但是這些讀者沒有考慮到消費物價水平,今天就來說說日本的物價水平,先貼一個朋友最近去日本吃的kfc 的票據,最便宜德套餐價格是690日元,摺合人民幣在46元左右。這可是最便宜德kfc套餐,而國內kfc的最便宜套餐在二十元以下,很多超值午餐甚至更低。

另外來說說衣食住行中的行,我們經常看到日劇裡面男生在街上追著女主跑,這時候我們就。會在心裡很疑惑,為什麼他們不打車呢?除了為了突出浪漫外,最真實的原因就是因為打車很貴。我這邊貼一張出租車的市場價。

可以看到普通的出租車的起步價摺合人民幣是25元,對比北京上海起步價13塊左右。最令人驚訝的是每增加237米就要增加人民幣5塊錢,可以想象一下坐上出租車計價器走得如同秒錶一般快。那折算下來三公里左右的車程,出租車費就要達到100塊人民幣。還不算堵車等等情況。

日本的打車軟件呢?首先是攪局者uber互聯網打車直接就沒能進入日本。而現有的出租車在線叫車軟件附加費用高到令人跳腳。

為什麼日本的出租車這麼貴呢?因為成本高,一方面是日本高額的人工成本,另外,日本的車管局規定營運載客類出租車必須要多次年檢,這些都是出租車高昂費用的原因。


蒙歌先生


按照中國銀行匯率信息(僅供參考),100W日元轉換成人民幣為57505元。

好多人說在日本生活,物價可不低呀!但是不要忘了,在日本的人均月薪可是20萬-25萬日元(約12000-15000元人民幣),不吃不喝4.5個月就可以賺夠100萬日元,而在國內,每個月月薪就按照3000元來算,不吃不喝20個月才能掙夠這將近6萬元人民幣。

接下來我來對比一下日本和中國的物價差異(僅代表個人觀點)

買車

在日本,買一臺好車約為7000000日元,相當於2年的工資(不吃不喝的情況下)。

在中國,買一臺好車怎麼著也得需要800000元人民幣,相當於普通人22年的工資(不吃不喝的情況下)。

買房

日本東京比較高大上的地段平均房價約在900000日元/㎡,擁有永久產權。按一套50平米的兩居室算,相當於12年的工資。

中國首都北京比較高大上的地段平均房價約為100000元人民幣/㎡,擁有70年產權。按一套50平米的兩居室算,相當於100多年的工資。

剩下的吃飯約會啥的我也不多說了,主要意思就是日本人的100W是好掙的,而咱們普通人的6萬元就有點難掙了。


世界邦旅行網


在日本人眼中100w相當於我們眼中的多少錢?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個沒有定論的問題,我們即便在日本生活過,錢多少的問題還是要透過匯率和購買力迴歸到我們軟妹幣上來思考,這並不是日本人的思路方式,同樣的反過來也是如此。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隻要是社會就會有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看待同樣數目的貨幣,即便是同一個國家甚至同一個地區更甚至同一個家庭,都可能會不一樣。

但,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那就是日本人和我們在面對多少數量的貨幣是的反應是相同的來反推。然而再次涉及對象心態社會地位等主觀因素,差異性同樣太大。

故而,我決定使用孩子的無功利心的,純粹的,以愉悅自己為購買物品的,最較為單純目地的愉悅感作為基數,然後放大比較。

簡單來說就是以給孩子零用錢的多少,之後大多數孩子的反應為計算基數。

在日本,給孩子零用錢,幾十日元,孩子都會欣然接受,100日元或幾百日元,孩子基本上都會眼前一亮,但上千日元,孩子差不多都會欣喜若狂一陣,因為有很多適合他們的東西都能買到了。在我國,現階段來說幾元錢,甚至十幾塊,孩子們基本都欣然接受,然而一般一超過二十元,孩子都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若是達到一百元,孩子們基本都會狂喜起來。當然這裡面也有我國貨幣最高面額只到百元的因素在內,同時也排除了過年壓歲錢這種不合“常理”的形式。但也基本能說明問題。

由上面分析可知,在日本孩子眼中的千元和我國孩紙的百元效果相當。

最後,就是用讓孩子“眼前一亮”到“狂喜”之間的差值,作為計算基數,按比例擴大到100w日元,得到22222元軟妹幣。

得到這個數值,比別人估算計算的要少很多,但個人覺得將這個數值代入不同職業人群,綜合考慮個人收入與購買力、月盈餘與累積盈餘後大宗支出等的話,單從社交經濟方面考慮而不考慮社保福利因素的話還是比較貼近的。比如某教授在日本月入50萬基本等同於國內月入萬元左右的教授。然而實際上這兩者對待100w日元個2w多軟妹幣的看法,卻是有著相當巨大的差別的。


童話不屬於它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如果看整體的平均,在過去10年裡,日本人的平均工資大概在四五百萬日元間上下波動。不過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簡單的估算方法用來計算日本人的工資。在日本,一個人的歲數(xx歲)與工資(每月xx萬日元)是大致相等的。當然,現在實際上日本人的收入要比這個水平高了,不過也高不到哪裡去,上面說的這個方法仍然可以用來做很粗糙的估算。

舉個例子,一個30歲的年輕人,他的工資大約就是每月30萬日元,這樣年收入就大約是360萬日元。對這樣一個年輕人來說,100萬日元大約就相當於是他三個月左右的工資。


如果從支出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巨無霸指數以各國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的價格作為比較的基準。根據去年《經濟學人》的結果,50美元在日本大約可以買14個巨無霸漢堡,而在中國可以買17個巨無霸漢堡。從巨無霸指數來看,實際的物價水平,日本大約是中國的 1.2 倍,其實已經非常接近了。而在中國的大城市,日常消費的水平已經不比日本更低了。


傅渥成


大家都知道日本因為貨幣貶值,因此貨幣的面額要比我們大許多。那麼100萬日元在日本人眼中,位於中國的什麼水平呢。

其實按照匯率來計算,大約相當於6萬多一點人民幣。這在中國來說,估計可以夠絕大多數的三口之家兩到三個月的花銷。而在日本,可能只能支撐一到兩個月。

這是因為日本的物價要比中國貴得多。畢竟中國地大物博,不論是原材料還是工業成品,產量都完全可以滿足自我需求。而日本就不行了,很多都必須要依賴進口,因此價格要比中國高上許多。

所以,別看日本人掙錢多,可是要說過日子,還是我們中國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