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總是想去控制孩子,該怎麼辦?父母也要反思自己!

總是想去控制孩子,該怎麼辦?父母也要反思自己!

1

有時我在想,我們為什麼想控制孩子?

也許真的是愛的太深,生怕他們受一點點傷害。

在孩子年幼時,這樣的管束,的確能保證孩子健康平安的長大。

可這應該是行為層面的管束控制。

如果一個孩子任何想法都被直接否定,連思想也被控制的話。

那這跟一個牽線木偶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為什麼想控制孩子?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卻不是因為愛。

而是因為焦慮。

因為父母對自己人生的焦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以期能通過控制孩子得到釋放。

2

前段時間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

我家男孩5歲多了,我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我的兒子,膽怯?情感豐富?玻璃心?

這孩子一直是很暖心的那種,只要我說句累了,他就會自己走,不再要我抱,出門在外,他總是細心的幫我看著行李,從不亂跑。

朋友都說他很成熟,不像個孩子,我每當帶他在廣場上玩,別的孩子都會像只快樂的小鳥滿場飛,而他總是小心翼翼的在旁邊看著,從不主動加入他們。

在老師的眼裡,這個孩子聽話,習慣很好,能安靜睡覺,乖乖吃飯,但從不舉手回答問題,不愛表現自己。

有好幾次看電視都哭了,其中有一次是一個孩子被人抱走離開媽媽的場景,她哭了。我問他為什麼哭,他說覺得孩子可憐,我問,是不是怕媽媽離開你?他說不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你說的,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爸爸不在家,我一個人帶孩子難免有些煩躁,有時候會耐心的和他講道理,但有些時候會吼他。

昨天晚上我讓他喝提高抵抗力的,他不幹,我耐心給他講了很久,他就是不幹,我忍不住打了他,他最後還是喝了,洗澡的時候我給他講,為什麼要喝,我是為了你好,希望你健康快樂,好好的,媽媽以後忍住不打你,不吼你,他就哭了,我不知道他是為什麼哭、

說了這麼多雜亂無章的,希望你能幫幫我,我覺得你以一個男性的角度分析,更能準確的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當時我給的簡單回答是:

他也許也曾渴望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不喝,就是一種態度。

可母親總是有辦法讓自己讓步服從。而且還是有很多理由的。

久而久之會有一種強勢在其中,讓孩子習慣順從,而不願意表達自己。

這樣的結果還會造成敏感心,因為怕犯錯,還想討好自己的母親。

建議你一定要控制情緒,不要用強權方式來讓孩子聽話。

而且要少講道理。

比如,一次或者一時不喝那個增強抵抗力的東西,也不會有影響的。

媽媽也可以試著讓讓步啊!

不知道這位媽媽有沒有嘗試著讓步,多給孩子一些表達自己的機會?

當然,在很多的家庭裡 ,父親的缺位,也是媽媽焦慮易發脾氣的根源。

希望爸爸們在忙工作的時候,也多關心家人。

3

曾看到一個這樣的心理諮詢案例。

一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什麼都不做。

天天就窩在家裡,吃泡麵,打遊戲,不工作也沒有任何交往。

後來心急的母親拉著他去看了心理醫生。

原來問題竟然出在了那個離世很多年的父親身上。

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從小到大對他的控制慾都很強。

不管他做什麼,都會進行干涉。

比如從小選擇興趣班、交哪些朋友,到報考哪所學校、選擇哪份工作,都是父親說了算。

成年後,他也試著去找過工作,可總是做不長久。

後來父親又突然離世,導致他好像失去了方向。

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就成了如今這幅模樣。

當時看到這個案例,我的後背不由得發涼。

因為同樣作為一位父親。

我也常想著自己經驗足,是過來人啊!

也會對孩子進行干涉,想著給孩子最好的選擇。

可結果呢?一旦失控的話。

孩子的將來也堪憂。

所以我常常自我警醒,愛的同時,千萬不要以愛之名來控制孩子啊!

4

我們養育孩子時,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應該是用守望型的愛。

怎麼理解這種愛?

在《麥田的守望者》裡,作者塞林格說:“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

其實這種狀態非常像養孩子。

我帶小小魚去樓下的小遊樂場玩時候,感受就特別深。

一群孩子在那玩著各種把戲,有時危險的玩具槍和鐵棍都會出現。

危險沒有的時候,我就遠遠地看著他們。

但是危險來了的時候,一定要抓著它。

而且,我們要在這個守望的愛裡,多加一些空間。

這個空間越大,孩子越能感覺到自由,越有機會實現真正的自我。

而非時時刻刻看父母的臉色,或者直接被父母給暴力馴服了。

當我們年幼時,面對父母的控制無法進行反駁。

可是當我們為人父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渴望,什麼是我們曾經最討厭的打著愛的名義的控制。

那就要反思自己,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