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山东省政府:到2035年形成“四横五纵”交通大通道

山东省政府:到2035年形成“四横五纵”交通大通道

山东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出炉

9月12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规划指出,到2035年,要全面形成 “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全力推进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2+4+N”城市综合枢纽建设。

加快提升济南、青岛枢纽国际服务功能和智慧化水平,努力培育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完善烟台、潍坊枢纽全国性服务功能,打造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充分发挥临沂、菏泽枢纽区位优势,加快建成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

大力提升重要节点城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构建一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多点联动、区域带动、互联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

具体来说,“四横”指的是横贯东西的四横,分别是:北部沿海通道,自威海,经烟台、潍坊、东营、滨州,至德州,横贯我省北部区域;济青通道,自青岛,经潍坊、淄博、济南,至聊城,横贯我省中部;鲁中通道,自日照北部和青岛南部毗邻区域,经潍坊南部、淄博南部、莱芜、泰安至聊城,是我省联系沿黄河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的主通道;鲁南通道,自日照,经临沂、枣庄、济宁,至菏泽,横贯我省南部。

“五纵”则是纵贯南北的五纵通道,分别是:东部沿海通道,自烟台经威海、青岛至日照,纵贯我省东部沿海;京沪二通道,通道起自滨州,经东营、潍坊至临沂;滨临通道,自滨州经东营、淄博、莱芜,至临沂,纵贯我省中部,京沪通道。通道起自德州,经济南、泰安、济宁,至枣庄,纵贯我省中西部;京九通道,起自德州,经聊城、济宁,至菏泽,纵贯我省西部。济南枢纽:一核十射,“米字型”对外综合交通通道格局

济南是重要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山东省省会,是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国际服务功能,是我省面向国内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枢和内陆开放门户。

为进一步提高济南对省会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济南为中心 “一核十射” “米字型”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格局,规划建设济青高铁和郑州至济南、济南至莱芜、济南至滨州等铁路,配套完善枢纽相关联络线,规划建设济南都市圈市域铁路网,加快实施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尽快启动二期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济南至潍坊、济南至高青、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形成 “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网;加快实施济南机场改扩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济南国际航空枢纽。以智慧交通为引领,加快综合枢纽建设,规划形成 “五主六辅多极”客运枢纽布局,打造多式联运的综合货运枢纽和国际 “内陆港”,强力支撑保障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 “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客运枢纽。

根据济南市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机场、济南东站、济南北站,形成5个一级综合客运枢纽。新建济南东站,为济青高铁、石济客专和济南至滨州、济南至莱芜城际铁路主要停靠站、胶济客专辅助停靠站,同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R3线,预留城市轨道其他规划线接入条件,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改造提升济南站,为胶济客专、胶济铁路主要停靠站,郑州至济南铁路辅助停靠站,由地面交通衔接城市轨道交通。改造提升济南西站,为京沪高铁、郑州至济南铁路主要停靠站、胶济客专辅助停靠站,建设城市轨道交通R1、R2线,预留城市轨道其他规划线接入条件。适时启动济南北站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实施济南机场改扩建,布局3座航站楼、4条跑道,同步建设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机场巴士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打造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石济客专与京沪高铁联络线,实现济南西站与济南东站高铁连接,加快建设黄台联络线,实现济南东站与济南站高铁连接,济南西、济南站、济南东站之间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开行大站快车。

此外,济南还被定义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邯济铁路与胶济铁路联络线,打造集国际货运班列、多式联运、金融、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的董家镇国际内陆港;加快济南国际机场改扩建,打造涵盖航空运输、保税物流、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临空经济一体发展的遥墙国际航空物流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聚物流、交易平台、数字经济、金融信息等新动能要素的黄河北岸现代智慧物流枢纽,形成3个重要的物流中枢。在既有的京沪通道、济青通道、邯济通道基础上,远期规划济南向西至中原经济区、向北至京津冀的货运物流通道,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青岛枢纽;做大做优青岛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根据规划,青岛是重要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是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是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合作示范区,是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太平洋西岸重要国际枢纽空港,具有较强的国际服务功能。

青岛枢纽拥有青岛港、国际邮轮母港、流亭国际机场,已建成胶济客专、青荣城际、胶济、胶新、蓝烟、胶黄、海青、大莱龙铁路,青银、青兰、沈海、青新、龙青高速公路和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11号线已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青岛新机场,济青高铁、潍坊至莱西铁路、青岛至连云港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通道、青岛都市圈市域铁路网,形成 “五向十二线”铁路网布局;加快建设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龙青高速公路龙口至莱西段、董家口疏港高速,改扩建青银高速公路,形成 “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做大做优青岛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民建军用、军建民用、共建共用,形成军民一体的交通设施体系。重点布局5个综合客运枢纽和5大物流枢纽。

客运枢纽。

结合 “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形成青岛新机场、红岛站、青岛北站、青岛站、青岛西站5个综合客运枢纽。新建青岛新机场,建成集航空、高铁、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空港枢纽,同步建设济青高铁机场站、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预留城市轨道其他规划线接入条件。新建红岛站,为济青高铁主要停靠站,青岛至连云港铁路辅助停靠站,同时一体化建设公路长途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等,打造立体化、现代化陆路综合枢纽,同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预留城市轨道其他规划线接入条件。青岛北站为青荣城际、青岛至连云港铁路主要停靠站,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8号线与其联通。青岛站为胶济客专主要停靠站,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与其联通。新建青岛西站,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主要停靠站,建设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调整青岛港老港区功能,建设邮轮母港,形成以青岛邮轮母港为核心的中国北方邮轮中心。

物流枢纽。

加快形成五大物流园区,进一步凸显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前湾港南港区物流园,促进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发展;建设董家口港区物流园,重点推进冷链物流集群及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胶东空港物流园,打造东北亚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物流集聚区;建设胶州湾国际物流园,构建 “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建设即墨国际陆港物流园,打造山东半岛铁路物流枢纽。

齐鲁晚报记者 廖雯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