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是怎麼看待秦始皇統一華夏又焚書坑儒之舉?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先說焚書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肯定有術士,但絕大多數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華夏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秦始皇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被後世唾罵。但在六十年前,卻稱焚書坑儒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對奴隸主頑固勢力的清算,是社會進步。當然,那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鄙人在《秦始皇》一文中有言:

周王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並非奴隸制社會。而秦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0—20%,是不折不扣的奴隸制社會。奴隸的來源除了戰俘外。還有收孥。即一人犯罪,妻子、兒女沒籍,充為奴隸。秦國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考古出土的秦國竹簡中,更是以法律形式捍衛奴隸主的利益。秦朝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

既然與奴隸制無關,那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呢?

下面就詳細解析。

一是儒生們以古非今。

古者,先秦與周王朝;今者,秦帝國也。正如前文《秦始皇》所言: 周王朝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執政者忠於人民;言論自由,人民有批判和議論政治的權利;職業平等,無貴賤。 而秦帝國則截然不同。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上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赴湯蹈火,死節之民,寡聞從令。”臣民生存唯一的價值,就是踏踏實實作奴才。人民命如螻蟻,無論是踩死十萬,還是百萬。

在法家看來,都不值一提。 秦始皇依據法家思想建立的新世界,要以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新思想。取代自由、人權的舊思想。

二是法家的愚民思想。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是啟民智,立民德。孔子謂之:君子以振民育德。儒家無疑成為法家愚民政策的最大敵人。

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韓非為何視儒家為五蠹之首,必須剷除呢?


在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反對君主幹涉司法的主張。孔子繼承併發揚了這一思想,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這是《尚書》中司法獨立思想的延續。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中國也未能實現司法獨立。

荀子在《致士》篇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一定要量刑恰當。若作不到量刑恰當,應“與其害善,不若利淫。”這一利與被告,疑罪從無的無罪推定論並非是荀子首創,而是源自孔子。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時,曾引用《尚書》之言:“大辟,疑,赦。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其依據是“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續”,所以在審案時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客觀上也體現了儒家對最基本人權——生命權的尊重。與法家“刑用於將過”的寧枉勿縱主張截然不同。 遺憾的是,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司法實踐中,一直是採用法家極寧枉勿縱的有罪推定論。儒家疑罪從無的思想論直到1996年,才被寫入《刑法》。在具體執行中也沒有完全貫徹。

與法家的夷族連坐的主張完全不同,孔子主張“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儒家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同樣是對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眾所周知,民主法治的美國有陪審團制度。而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陪審團制度。


法家為何反對樂呢? 且看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 在劇中,丹尼原本是黑老大巴特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後,開始接觸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回覆了人性。明白了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丹尼的生命最終被音樂拯救,這便是“儒以文亂法”,而導致“愚民”措施失靈的一個反面教材。 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道德廉恥,才能有效地預防“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杜絕《狼犬丹尼》中的一幕上演。最終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永世為奴,任由君主驅使,致死為君主盡忠。

刑罰和陰謀詭計僅僅是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低級手段。駕馭臣民的最高境界是愚民。法家不希望人民有思想,民愚則易治。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法家字典裡的良民——寡聞從令! 這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


楊朱學派


正如司馬遷所論“然世異變,成功大”。這個還是相當客觀公正的。

秦始皇統一列國,建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這是具有開創性的偉大功業。可以說,中國歷史從這時起,我們已經結束了封建制。在此基礎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又促進了全國的經濟交流和文化交融。

至於焚書坑儒,當然是被詬病的。但真相究竟是什麼?

焚書主要是儒家之書,而諸子的書是有保留的。秦始皇焚書是禁止人民以古非今,比如郡縣制的實施就遭到了儒家的反對,因為他們主張復古崇古。

坑儒主要是一些方士。秦始皇后期窮奢極欲,竟想要求仙不老,而這些方士鼓吹卻終究不得,秦始皇覺得被這些人玩弄了,所以才坑殺他們。

這兩件事顯然不想現在我們所說的那樣極其不堪,但秦始皇確實對儒家不太欣賞。且這些是最高統治者控制思想的一點手段,,亦是可以理解的。

秦始皇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根據時代的形勢變化而改變政策,依然嚴刑酷律,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舉國皆兵。


史說春秋


歷史的真實性,由小擴展到大都是客觀存在的。做為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對中國的貢獻可以用偉大來表示,首先他把中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書同文車同軋度量衡的統一,為以後的發展墊定了基礎也是後世樣板。其次郡縣制治國到如今還在用,由於管理在基層修建了很多利後世的工程。最重要的是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在實行全面統一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選擇,留下有用的東西為了不影響推行一定會銷滅影響發展的東西。在文字上的統一必然銷燬其它國文字,法律的統一必定銷它國的法典,度量衡的統一必然銷燬一些相關的書籍。銷燬這些阻礙大一統的文字方面的書籍是發展的必然,後世人由於關點不同留下來的歷史資料也有很多關點。


儒釋道緣


焚書坑儒坑的是惑亂統治的人,如果不這麼做,怎麼能進入封建社會,況且焚書坑儒的禍害還沒有罷黜百家的大,最少秦朝以前的各家各派的書籍都有保留,而且也只是以法家治國,而漢朝之後就只剩儒家一家了,或許是個趨勢,但當初的公輸家,墨家的機關術得以保留,發現兩千多年我不認為中國的理工科會比外國差。


空夢輪迴


坑的是方士。說梵儒家的書,為什麼不梵儒家經典《易經》呢?有人解釋易經是占卜,所以不燒。但又吹捧為科學大百科全書。說不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