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昨天,一位孩子的母親發私信給我,向我闡述自己在家裡受到的"委屈"。下面是她私信的主要內容。

"鯨魚奶媽晚上好,我是一位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今年剛好滿8歲,即將步入校園生活,但她今天卻做了一件令我啼笑皆非的事情。

下午我帶著她去超市購物,身邊時不時有女性路過,我倒也沒有多去留意,只是不曾想孩子全都看在眼裡。當我們母女倆即將離開超市時,孩子突然示意我俯身。

她隨後說的那句話,我估計這段時間都很難忘掉。她小聲在我耳邊告訴我:'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其他小朋友的媽媽都很漂亮。'

我承認,對於她說的話,我的第一反應是氣憤,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陣心涼。孩子即將步入校園與其他小孩子接觸,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很難招人喜歡。"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對於這位母親的分享,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相信,不少的孩子都有"說實話"的習慣,有些家長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孩子能與他人坦誠相待。但其實不然,這並非是坦誠相待應有的表現,相反的,這些孩子並沒有學會去包容別人的不足。

社交活動離不開包容

隨著年歲的增長,孩子步入新環境,接觸新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社交技能決定了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而包容,則是社交活動必不可少的良好品性。

在我看來,不會包容他人的孩子,至少會面臨以下三大問題。

  • 難以交到朋友

誠如家長所言,與朋友之間坦誠相待的確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坦誠相見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友誼關係之上的。

兩個人之間如果沒有良好的友情作為基礎,"坦誠相待"所壘砌的高樓大廈就會在一瞬間崩塌。

沒有人會願意跟一個喜歡挑毛病的孩子成為朋友。在沒有很好的友情作為基礎之前,不知道包容別人不足的孩子所說的"大實話",是很容易對對方造成心理傷害的。即便孩子沒有惡意,這種不適感仍然會讓對方遠離孩子。

因此,學不會包容的孩子,他們的社交活動幾乎都是失敗的。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 容易斤斤計較

不會包容別人的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會容易出現斤斤計較的情況。這是由於他們無法忍受這些缺點的存在。

不會包容別人的孩子在自己的心中,對於任何的事情都有一項專屬的衡量標準,一旦自己的朋友、親人達不到這個標準,他們勢必會"直言相勸"。但是這導致的後果只有兩敗俱傷,沒有相輔相成。

當挑別人的不足成為一種習慣時,孩子就會變得錙銖必較。無論多麼細微的不足,在他們的眼中都將被無限的放大,然後以一種常人無法接受的語氣,一針見血地點破。

  • 變得狂妄自大

由於無法容忍別人的不足,這些不懂得包容別人的孩子往往都會嚴格地要求自己的親人與朋友,試圖通過自己的"直言相勸"讓他們達到自己的衡量指標。

這種思想驅使著他們把"嚴於律己"變成了"嚴於律友"。

然而,很多時候孩子的這些所謂的"標準",都是從自己的身上總結歸納得到的。因此他們在看到朋友、親人無法達標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肯定著自己的表現。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他們產生極其高昂的自我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的不斷累加,會讓孩子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那麼,孩子應該如何學會包容他人呢?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包容的關鍵在於接受缺點

包容是一種美德,它需要經過一定的培養。我認為,要想培養包容的良好品德,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1、 接受缺點

要想孩子學會包容,接受缺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缺點,平凡人如此,偉人亦是如此。

孩子瞭解、接受缺點後,應該明白,缺點不是他現在的一句話、一個念頭就可以改變的,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完成轉變。如果孩子懂得這個道理,那麼他就不會選擇去一針見血地點出缺點,而是想辦法更正缺點。

接受缺點,既要接受他人缺點,更要接受自己的缺點。有些孩子不懂得包容別人,有些則是不懂得包容自己,這都是一種病態的表徵。

孩子如果連自己的缺點都不能接受,又談何去接受他人的缺點。甚至會因為無法包容自己的缺點而表現出極度的自卑感。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2、 換位思考

要想學會包容別人,換位思考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當孩子能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時,他就會明白自己的"坦誠相待"究竟有多傷人,自然也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學不會自我包容的孩子,也同樣可以通過換位思考來尋求肯定。當他們站在朋友的角度看問題時,他就會懂得,朋友的鼓勵並不是一種變相的嘲諷,而是發自內心地肯定自己。這樣,孩子也能更好地包容自己的不足。

3、 提高修養

這一點是針對講話藝術而提出來的。我們必須承認,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有時候善意的提醒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恰當的表述同樣會招致他人的反感。良好的自我修養是將包容貫徹落實的重要保障。一個道德修養高的孩子,其說話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在不傷及別人自尊的前提之下,清晰準確地提醒別人注意到自己的不足,這便是有修養的表達。

當然,好的自我修養不僅僅是表達藝術方面的提升,還有心理素質方面的提升。這是針對於無法包容自身缺點的孩子。有了強大的心理素質,孩子可以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填補這一缺點。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包容應該與縱容劃清界限

我們常說:"物極必反。"這一點在任何方面都是適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學會包容他人、包容自己時,也不要忘記提醒孩子,包容與縱容必須明確地區分開來。

縱容是對錯誤行徑的默許,而包容是對錯誤行徑的糾正。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發現自己的同桌考試作弊。這時候,孩子面臨兩個選擇:

一、以保住友誼為理由,放任同桌繼續作弊;

二、以犧牲友誼為代價,阻止同桌繼續作弊。

這是兩個特點鮮明的選項,前者代表縱容,後者代表包容。真正可行的選擇應該是後者。因為阻止同桌的作弊不僅僅是為了維護考試的公平性,更是對同桌負責、對友誼負責。

孩子選擇縱容同桌,只會讓他的人生汙點不斷擴大,這是對彼此友誼的一種褻瀆。因此,孩子應該明確,縱容與包容並不相同。我們應該包容的是朋友錯誤的過去,而不是包容其錯誤的行為。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醜?”想孩子會“包容”,要先讓其接受不足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