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廣州車展這一週,有兩款未參展的新車受到了格外關注。

一款謾罵如潮,一款好評不斷;一款三年後量產,一款只會在遊戲裡出現;一款登上火星,一款開上了月球;一款叫特斯拉,一款叫蘭博基尼。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好評不斷的是蘭博基尼的新車V12 Vision Gran Tuirismo,一款只存在於賽車遊戲而註定不會售賣的跑車。但沒有人懷疑它808馬力的最大功率和2.8秒的破百時間是否真實,即便沒有人得到任何試乘的機會。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謾罵如潮的是馬斯克的Cybertruck,即便它在首秀慶典上已經開啟預售,並在接下來的三天中收穫了近20萬輛訂單,但該挨的罵,一句也沒少挨。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被鐵球砸碎的兩扇防彈玻璃只能算是火上澆油,卻並不是Cybertruck被吐糟的原罪。人們把歷史上公認的最醜車型,《絕命毒師》主角車AZTEK和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主角德羅寧DMC-12用PS技術整合在一起,以此嘲諷特斯拉皮卡設計的“不走心”。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與此同時誕生的,還有中國網友傾力之作的貨拉拉、工程搶修和藤原拓海版Cybertruck。上一次出現汽車愛好者如此大規模調侃新車造型,還要追溯到第一代Jeep自由光全球首發的時候。

Cybertruck有多難看?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設計因人意,美醜人自知。評判一款車美與醜,用主管審美來衡量就夠了。雖然公開發表言論的絕大多數人都對Cybertruck的設計表示懷疑,雖然連馬斯克自己也承認,車子設計成這個樣子,一部分原因是30x冷軋不鏽鋼的衝壓難度大,但實際上,這些都和美醜無關。

而且我更相信,總有一天,當人們看到F-150,雪佛蘭Silverdo Trail和道奇Ram無法心生波瀾時,Cybertruck一定會擁有大批賞識其設計的消費者。現階段關於“難看不難看”的輿論導向,並不具備權威性。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真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被馬斯克美化成“外骨骼”的30x冷軋不鏽鋼。翻閱專業資料,這種不鏽鋼材質多用於船舶,醫療器械的製造,運用在量產車製造上,是一件極其罕見的事情。

不同於傳統汽車上運用的各種強度剛才,冷軋不鏽鋼異型材樣式一般為開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轉剛度較低。在受彎時容易出現扭轉,受壓時容易出現彎扭屈曲。由於其材壁厚較小,在板件銜接的轉角處又沒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載的能力弱。

用直白話講,這種特殊鋼材的特點是“又硬又直”且不善於彎曲成曲面,如果受到局部衝擊,更不排除破碎的可能。所以稱其為“外骨骼”,想來已經是非常形象了。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可是,把汽車做成“裝甲車”終歸不大合適。要知道,汽車碰撞過程中,外部的緩衝區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吸能區”是必須存在的。如果外層的車身覆蓋件過於堅硬,那麼在與金屬或者任何硬物碰撞的時候,產生的衝擊或許會直接穿透外骨骼傳遞到駕駛員,對車內成員造成傷害。

當然,這些只是尚未經過實際測試的理論猜想。但如果特斯拉做不來一場公平、公正、完全公開的碰撞測試,Cybertruck究竟安全不安全,就絕對不是一個鐵球,一把大錘能夠驗證的事。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對了,關於“行人碰撞必死”的言論,我們也無從驗證。但面對這樣一臺青筋暴跳的“終結者”,你真的容易聯想到一些不可示人的血腥場面。如果你是DMV認證官員,想必一定不會為它輕易點亮綠燈。

山呼海嘯的自動駕駛,搭載了沒?

沒有人懷疑馬斯克的創新能力,這位被稱作“硅谷鋼鐵俠”的仁兄的確幹了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比如說Model X的鷗翼門,Roadster的2秒內破百,還有不明覺厲的Space X火箭和潛水救生艙。包括如今讓人捉摸不透的Cybertruck的外形,也算是他親手策劃的“又一個驚喜”。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可是,拋開這個匪夷所思的外觀設計,Cybertruck還剩下了什麼?不知親臨發佈會現場的外國媒體們注意到了什麼細節,可不論是回看直播還是翻閱外國媒體報道,都無法從中獲取什麼前所未見的前沿科技。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之前提及的L4自動駕駛哪去了?從Cybertruck上,我們看不到任何痕跡,即便美國當地媒體也無法在2分鐘的試乘環節中摸索出什麼。從邊邊角角的素材中,我們只能得知它的內飾設計依舊非常簡潔,得知它的乘坐空間可圈可點。

除此之外,我們連想不到什麼,馬斯克也不曾承諾什麼。

不要求它很快,但至少要有所突破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頂配的Cybertruck皮卡續航800公里,搭載了三臺電機,百公里加速成績2.9秒,最高車速也超過了200km/h,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才是特斯拉該有的樣子。

不過,價格也很美麗,6.99萬美金在美國本土完全能換購兩臺F-150。對於幾秒鐘賣出一臺皮卡的美國市場來說,這已經算是一筆鉅款了。

3.99萬刀和4.99萬刀的單電機和雙電機版本價格的確很有吸引力,因為這個價格已經和入門級轎車Model 3持平,並且在皮卡市場也算不上膨脹。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可是,你得到的也將僅僅是一臺0-96km/h的加速時間在4.5s以內,續航480km的車子。各項數據都不差,但考慮到皮卡車風阻、自重以及載貨的功用,這些數據,似乎不足以承擔農場主交代的重任。

再者,如果你回想起特斯拉Roadster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1.9秒破百的加速能力,就會覺得Cybertruck在拔河大賽中取勝的戰績不值得驕傲,用電動機欺負內燃機,只是前期過度壓榨能力後的“坐吃山空”罷了。

還有什麼創新技術值得留戀?


Cybertruck高調亮相的底氣有什麼?“不拘一格的設計”,“火星行走的勇氣”,當這兩層面紗被揭開之後,它依舊是一臺再普通不過的電動車。馬斯克的夢想是上火星,但他畢竟還是地球人,超脫現實的思維,還得跟著地球的實際情況走。

可馬斯克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讓全球消費者的思維,跟著特斯拉的“實際情況走”。即便圈內人痛批TA“狗屁不是”,但三天20萬輛的訂單足以引起市場震顫。

馬斯克的火星皮卡,距離“上火星”還有多遠?

我們絲毫不用懷疑,哪怕Cybertruck毫無市場競爭力,產品價值微乎其微,它都會成為那些不差錢的美國兄弟,甚至是全世界土豪的囊中之物。

這種經營模式就好比耐克阿迪不定期推出的限量款,只要用戶的品牌忠誠度足夠高,就會不顧一切地把它買來,擺放在展櫃中最顯眼的位置。沒有人在乎它究竟能用多久,多好用,甚至能不能用。

只要它叫特斯拉,哪怕雞蛋裡有數不清的“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