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海洋開發技術(五)

中國的海洋權益極為重要

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又是一個海域遼闊的大國。我國海岸線長達1.84萬多公里,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36個,島岸線長1.4萬多公里,如包括沿海島嶼海岸線,則總長超過3.2萬多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南海、東海、黃海環列於大陸東南,內海(渤海)面積有7.7萬多平方公里。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國包括領海、內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在內,擁有海域達300多萬平方公里,所管轄的海域相當於我國陸地面積的1/3,僅南沙海域就有幾十萬平方公里。

我國海域跨越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陸架寬廣,自然條件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在漁業方面,現有21個海洋漁場,總面積約80萬平方海里,相當於42億畝耕地,是我國農田面積的2.6倍。據估計,僅我國150萬平方公里大陸架的漁場,捕魚量即可達600萬噸。其中,近海漁場面積有22億畝,年捕魚量約為400萬-470萬噸。我國的水產品70%、鹽產量80%都來自海洋。我國海塗面積約3000萬畝,預計年產值為300億元以上。南中國海是西太平洋麵積最大、資源最豐富的邊緣海,總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其中屬於我國傳統海疆界限以內的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地處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環境優越,是我國南海的重要漁場,盛產海參(有18種)、貝類(有42種)、還有大量的金槍魚、鯊魚、章魚、墨魚、石斑魚、蛤蚧、蝦和蟹等。

我國海區的礦物資源也很豐富。據初步探明,僅南沙群島磷礦儲量即達37萬噸以上,是重要的三大農肥資源之一;在南海深海盆地及其周邊,還發現含有銅、鎳、鈷、錫、鈦、碘和錳的海底多金屬團塊和結殼;南海還發現儲世可觀的玻璃砂礦和建築石料等。僅我國海濱的各種礦砂,已探明的儲量為4.4億噸。

我國陸地石油開採,雖已摘掉“貧油”帽子,但對一個11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我國陸地石油資源顯得格外貧乏。目前,我國人均年消費量還不到0.1噸,比美國的人均消費量少40倍,比前蘇聯的少20-30倍。如我國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石油能源消費勢必大幅度增加,必將造成嚴重石油危機。

近些年初步探明,我國近海石油儲量估計有100億噸左右,天然氣儲量約2900萬立方米。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到2000年時,我國海上石油、天然氣將達到國家總產量的30%以上。然而真正徹底解決問題,還是要把眼光伸向海洋。據地質學家估計,我國石油儲量的80%在屬於我國的海區內,東南沿海就有一個富油礦區。尤其南海,其地質構造屬東亞大陸邊緣瀕太平洋“新華夏系”第一沉降折帶最南端的一個沉降區,是第一個含油的遠景帶的南端。地質學家普遍認為,南海是一個“大有希望的具有石油潛在能力”的地區,是世界四大海底儲油區之一。其中位於我國南海傳統疆界內的油氣沉積盆地就有10多個,油氣資源量估計有數百億噸。僅曾母暗沙盆地就是一個大型儲油區,約有40億-50億噸的潛在儲油量,相當於一個大慶油田,這已為世界所公認。據有關資料記載,南沙群島周圍海域擁有相當於中東波斯灣的石油貯藏量。

我國海岸線如此漫長,海洋潮汐、波浪和溫差能源也很豐富,據專家理論計算,蘊藏量約為1太瓦左右。

此外,地球上還有一大塊尚無歸屬的地方等待人類去開發,公海大洋中的巨大生物、礦產資源,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據稱,南極洲已發現的鐵礦夠全球所有鋼廠用200年。另外,其它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也正在開發勘探之中。對於這些已知未知的寶貴資源,我國作為一個大國,不僅享有正當的合法權益,而且應當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和各公海大洋作出更多貢獻。

據1987年底統計,南極已有18個國家建立了57個科學考察站。每年夏季在南極及附近海域進行考察活動的就有萬人之眾。近年來還有近10個國家對南極提出了主權要求。這些跡象都表明爭奪海洋資源的鬥爭已近在眉隨。

我國要從長遠的戰略觀點出發,探索迎接21世紀的挑戰,一方面要重視國防現代化建設,捍衛我國海疆權益;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海洋工程技術開發,發展海洋高技術。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科技革命與投資方向——佔領戰略制高點 海洋開發技術(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