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普洱茶为什么是357克?

有书一读


普洱茶作为云南的主要特产,因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普洱茶的紧压形式多样,茶饼也叫七子饼,其形式最多见;茶饼也能理解,但对于消费者来说357g就百思不得其解。

历经多年,357这个数字早就走进了消费者的心中,这个经典的重量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为了管理方便。


清末民国后,普洱远销海外,为了方便计量,也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当时拥有茶叶出口权的中茶公司生产每件30kg的茶饼,计量由“两”变“克”。

12筒一件,7饼组成1筒,所以:

30000g/12筒/7饼=357.14286g,约等于357g。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与现在一样,以500g为一斤: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篮=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这样一来,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销售和管理。

二、易经解读

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

而阴为月,阴数为(2.4.6.8.10),阴数之和30,也是每个月30天的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

357克取3、5、7为中阳,吉数。

有人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解读了357,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15为月圆之日。

三、本身意义

3为三才:天、地、人,天地人之合;5为五行:金、水、木、火土五行;7为少阳:为震为雷为龙。

三种解读有三种含义,这也是对茶道文化与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茶客谈


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好问题。我敢打赌全国有70%以上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正好做一次基础科普。当然老茶客可以飘过,无视这个问题。



一饼普洱茶装茶357克,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产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作。

简而言之,357克就是5斤(2499克无限接近2500克)的1/7。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提普洱饼茶,实际上就是五斤茶。



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这样非常方便计量。当然也有大箱的,但都是5斤的整倍数。

为什么装七饼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一提茶的外包装有关系。外包装是由笋壳做的,包七饼茶刚好比较合适。

看看吧,劳动人民是最聪明的!



好吧,为了答题,把我一提茶扒开了😭。不敢用网络图片,怕。😂


四月桃花


普洱茶又称七子饼茶,7在云南是吉祥数,七子饼有多子多福之意。普洱茶的外包装材质是用竹笋壳做的,一筒为七饼,一饼茶重357克,7饼茶约重5市斤,主要是为了方便于马帮驮运和计数,当然也有从易经角度来解读的。关于普洱茶的357克,您是怎么看的呢?






茶人万里


普洱茶作为发源于云南,产生于清代、盛行于今朝的一类茶品,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具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茶品,普洱茶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在于普洱熟茶的产生,由于普洱茶发酵工艺的创造,让我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可以品饮到更加浓郁、醇厚的陈年味道。这也是普洱茶成为人们茶饮新宠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普洱茶的发展当中,也有一些传统保留了下来,比如,这个问题问到的:普洱茶为什么是357克?



其实,这个问题的表述不是特别准确,不是普洱茶是357克,而是大部分的普洱茶紧压茶饼,又叫“七子饼”的紧压茶,重量基本上都是357克,所以,这个问题,起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为什么普洱茶饼的重量都是357克?


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拆分:

  • 什么是普洱茶?

  • 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为什么要压成357克的圆饼(为什么普洱茶饼都是357克)?

  • 除了357克的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的形态?

  • 普洱茶何以备受人们喜爱?


普洱茶产区茶山分布


什么是普洱茶?


按照云南省给出的普洱茶的定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最早见诸记载是在清朝阮福《普洱茶记》,里面提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代的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中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普洱的名字起源于元朝,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后来云南 出产的茶叶就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品。到了明朝末年,普茶才改名为普洱茶。


现在我们看到的普洱茶,大体上可以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大类,而普洱熟茶是在1973年渥堆发酵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以普洱生茶为原料,渥堆发酵产生的一类新茶叶,从茶叶的加工工艺来看,普洱生茶接近于绿茶的加工工艺,而普洱熟茶则是接近于黑茶的加工工艺,但是,对于这一说法,云南和普洱茶厂家、茶农不甚认同,他们认为,传统六大茶类的划分方式,不足以概括普洱茶,因此认为普洱应独属一类。但这种说法,并未获得学界公认。


普洱茶以大叶种的原料特征,以百年甚至近千年及以上古树树龄,凭借独特的风味特征,而引来话题无数,又因普洱茶可以经历时间陈放转化,具备越陈越香的特质而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普洱茶虽然价格节节攀升,但其市场热度却在下降,过度的炒作、古树、山头、山寨、单株等普洱茶的概念也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



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呢?


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为什么一饼为357克?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普洱茶是边销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销往西藏、新疆等地,这些高海拔区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当地原住居民常见很难吃到蔬菜,缺乏有力的补充维生素的来源,他们需要通过普洱茶熬煮酥油茶来促消化、补充维生素,今天这些区域居民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很多,也能常年吃到新鲜蔬菜了,然而,喝酥油茶的传统习俗却没有改变。


马帮,普洱茶流通的重要力量


由于过去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普洱茶又要完成大量的远途运输,如果选择毛茶来运就非常不便:毛茶太过蓬松,而靠马驮人背又背不了多少,后来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把茶紧压。但是,在把茶紧压以后,又没有办法掰开交易,马帮在长途运茶的过程中又不方便携带度量公具——称,即使携带,称量标准也不一定一致,后来就发明了这种方法:


将每块茶饼的重量都设定为七两一钱五(换算到今天大约是357克),每7饼用一个独立的笋包我起来,一包正好是5斤,而每6包打一个竹筐,一筐正好是30斤。这样一来方便运输,加大了单人、单马运输的量,二来也方便了交易,不需要借助任何称量工具也能顺利完成交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普洱茶又被称作“七子饼茶”。


历史上运输普洱茶的马帮


这种紧压、交易免称量的方式,到今天也得以保留了下来,反而成了普洱茶浓郁文化味道的一种象征。今天,尽管各种工具都已经非常便捷,人们却也越发喜欢更加传统的普洱茶了。


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带来了身体上的一系列毛病,而原先销往远区促消化的普洱茶开始转内销,并且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成为人们饮茶的新选择,普洱茶的更多的文化也相继被发掘出来,围绕普洱茶流通的茶马古道、马帮文化、山头特色也构成了普洱茶的一波又一波的热门话题。



那么,除了普洱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形态呢?


除了357克的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的形态?


普洱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在普洱茶体系中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生茶、熟茶之分以外,按照成品茶的外形特征又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是指加工完成后自然形态的晒青毛茶或经过发酵的普洱熟茶,而紧压茶又分为下面几类:


七子饼茶,又称普洱圆茶,这是最常见的紧压茶的形态,每饼357克为主,近年来也有其他规格的饼茶出现,但主流的还是357克的茶饼;



沱茶:紧压成窝头形状的普洱茶紧压茶,大部分沱茶的重量在100克和250左右,2007年前后开始有5克或7克的迷你小沱茶,也有一些其他规格的沱茶,沱茶曾经一度为云南下关茶厂创制的代表性产品;


砖茶:将普洱茶紧压成砖的形状,一般有250克、500克、1000克三种规格的茶砖,也有生熟之别,这种砖茶在市场上一度流行,但其历史不如饼茶和沱茶更久;



异形茶:主要有金瓜贡茶等其他各种形态的茶品,这种茶品在清代一度成为贡茶的形态之一,今天很多人用这种形态的茶品来做装饰之用,其实际饮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性;再有就是近年前新创的小茶球、小茶饼、巧克力茶、铁饼等等一些异形的紧压形态。


迷你茶球更方便饮用


所以,只是普洱茶中357克的茶饼最为普及和常见,而并非是普洱茶只有这一种规格。


最后,我们来说说普洱茶的魅力何在:


为什么普洱茶能备受人们喜爱?


普洱茶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历时间的加持越陈越香,因此很多人赋予了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的美誉,而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的后发酵,还有普洱茶广阔的茶山、古树资源,都给普洱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总是喜欢去探求未知的世界,这正是普洱茶魅力的源泉,也是普洱茶可以掀起一波又一波市场热度的关键。


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可以在不同茶人的存放与转化中,在全球各地茶人的手中,沿化出千变万化的气息和滋味,而那些穿越了历史有幸留存到今天的老茶和老茶树,自然就成了人们争相追逐的焦点。一方面这里面有着味蕾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有利益的驱动。对此,我们不作评价。



说几句题外话:


可是,在此,学院君又必须说几句题外话,普洱茶毕竟是作为食品的饮品,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15-20年)确实会带给我们惊艳了时光般的美好,但如果因此而无限期地拉长时间,得到的却也未必都是适合饮用的茶品,归根结底,普洱茶还是饮品,在它最好的时候,将期喝掉才是对茶最好的善待。


而作为普洱茶历史文化和品质支撑的山头、古树,作为产品附加值的概念,受人追捧无可厚非,但若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理性选择为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当年限的茶品,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口味就是最好的,没必要非得去追山头古树,也没必要非得去追求几十年的老茶,那样就背离了饮茶保健的初衷。



普洱茶归根结底是茶,既不是什么古董,也不是什么金融属性的东西,遇到好喝的多喝几口,如果试图通过收藏普洱来发家致富,或是通过炒作普洱茶来改变命运,那可能就是舍本逐末了。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而很多人标榜的古树其真实所有权也未必归个人,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免得花了不斐的价钱买到的不过是凡品而已。


所以一杯好茶,还需要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普洱茶也是六大茶类之中极富魅力的品类,喜欢就好,不喜欢也不必贬低,喜欢也别搞什么茶圈鄙视链、喝茶终极之说,那只能显出评论者的肤浅。开心喝茶就好。想要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关注@青年茶学院 带你品好茶,为你说靠谱的茶知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留言、评论发表你的观点吧!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茶友!


青年茶学院


作为一个茶乡之人,很乐意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喝茶的人很多都知道,普洱茶一般有两种形式,那就是散茶和紧压茶,紧压茶又一般都是茶饼和茶砖。关于茶饼,其中还有很多的门道,我们接下来一一说道说道。

为何很多茶饼是357克,而不是整数呢?

古代因为外贸交易,政府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做了一些强制的标准,用来标准化茶叶交易,这样可以方便政府收税和交易。如一提饼茶是7片X每一饼茶是357克是2499克,约等于2.5公斤。一箱茶叶为12提x2.5公斤一提约等于30公斤。这样一来即方便买卖,又方便收税,同时也方便茶叶厂家的管理。

不过也有这种说法,那就是3+5+7=15,而15又刚好是月圆之日,是相聚的日子,和饼状的圆,都象征着团圆。

那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

1、压成饼便于储存,不占地方

云南的普洱茶在古代的时候经常通过车马古道运送到其他地区。在长途跋涉过程中,为了方便运输以及能够尽可能多的运送茶叶,于是就将普洱茶叶直接压制成饼,当然也有其他形状,比如砖、坨等。

2、饼状的圆所蕴含的寓意

普洱茶一般压制成饼,主要是圆形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学说中的“天圆地方”,同时也可以寓意着团团圆圆,图个好彩头。

3、有利于保存香气

普洱茶压制成饼,空气中水分的吸收和蒸发就对它影响不大,茶叶中的香气和茶叶中的微生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原有的干茶香气就不容易散掉。而且饼茶保持越长久,越陈越香。

4、方便后期转化

从后期转化来说,饼茶与空气接触面小,氧气和光线与普洱茶饼的接触面积也就降到了最低,茶叶中的茶多酚、酮类与叶绿素等的氧化也缓慢下来,这样普洱茶的转化也就更稳定持久且醇厚甘甜,对于茶的品质保存就有很大的好处。


云想茗茶


早期普洱用竹筐装十二捆84件X357克,合计三十公斤便于计算!


京博雅茶韵


以七子饼重量为357克定。与现在一样以5OO克为一斤。


叶军苗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

一篮=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以上AUTO


这个要从古代的交易流通说起,演变历史比较长远,最后从清朝开始演变出357克,当时为了在出口时方便交易时计量,然后就和国际接轨了,就演变出357克,一直延用到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