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时光斑驳了城墙,岁月沉淀了记忆。

城墙作为抵御外侵的防御性建筑,上千年来屹立于世界各地。

汉中的城墙由规制统一的城砖砌就而成,每块城砖紧密相连,墙体灰白陈杂,历经岁月变迁,却依旧坚固如初、稳如泰山。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汉中城的建设,远远早于汉中地名的起源。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郑)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即汉中)”(《水经注》),按西周井田方格网在汉中建城居住。秦厉共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郑”(《史记·六国年表》)。

这是汉中城垣(城墙)建设最早也是最可靠的记载。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设置汉中郡。汉中建城时间,比汉中一名早二百余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所筑汉中城,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流津,北结环雉、金镰、漆井,皆汉所筑也(《水经注》)”。隋炀帝大业中(605年—618年),“徒郡城于故城西,南临汉水”(《方舆胜览》)。奠定了今天汉中城的位置。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在隋城基础上重筑兴元府城。此后,汉中城垣未再迁徙。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南怀谦神父拍下的汉中城池南部一段

明清时,汉中城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直至清嘉庆年间,知府严如煜“重修府城,砖砌城墙二百七十一丈,重建城楼四座,均为上下两层,砖墙木柱”。四门南、北、西三门为二道门,东门为三道门,内有瓮城。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1945年汉中西门

城门均二扇,铁皮包裹,鼓钉扎边,刷以红漆,十分壮观。门侧有马道可登城墙,遇险供士卒登墙守卫,平常供游人登临。城墙上建有月城炮楼四座,大炮台二座,小炮台十座,供守卫。后又在城东南角建重檐三台阁,供游人登高揽胜。城周长5592米。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1884年一位传教士画笔下的汉中东门

近代,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城墙的实际意义已慢慢消失,汉中的城墙再未加固维修。抗战时期,为便于防空疏散,在城南新辟建国门(新南门),城北新辟复兴门(新北门)。建国后,在城东新辟新东门,民主街口新辟新西门。拆除四门城楼及瓮城,修建了人民礼堂(汉中歌舞剧团)和工人文化宫。城墙陆续被居民做了土坯,填了房基,仅遗新西门、南门部分残迹。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1944年冬,汉中城墙外

古城有古城的韵致,新城有新城的风姿。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汉中城已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但古城墙却不复其丰姿。

古城墙作为汉中城市变迁的重要记录者,在整个大汉不夜城项目里显得尤为重要,它集中体现了汉文化及汉中文化。大汉不夜城将复原古时围绕饮马池一段的城墙,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重新走入我们的生活。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复原后的汉中城墙将是我们观历史,看当下的一个载体。说到复原,小编不禁想问问大家,大家内心的汉中城墙该是什么样的呢?

是砖土结构的传统古城墙模样?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或者是给它加点艺术气息,通过设计让原有的砖混传统建筑与玻璃金属相结合,构成艺术与功能于一体的城墙结构,形成极具视觉感的建筑。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又或者是把城墙与栈道相结合,用重木、金属体现城墙的现代感及艺术性,形成新的城市地标。城墙顶部可做为观光旅游带,增加游客及市民的参与性及体验感。墙体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呈现出集光影科技、现代艺术、古城文化于一体的光影盛宴。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你心中的城墙是什么样?留言告诉小编呢,说不准就梦想成真了呢。

大汉不夜城之汉中城墙变迁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