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杨府”保境安民——杨庄镇名由来(扬州江都杨庄镇)

《甘棠小志》载:“自杨庄南三里入湖,沿岸右行,船首皆西南,可直达邵伯。”杨庄本为盐城到邵伯必经的水道,是地处艾菱湖东北岸边,横跨盐邵河上的一个冷落村舍,原名王家庄。清朝诗人朱冕诗云:“落尽红衣水拍天,草堂人坐白鸥前。摊钱远市旋沽酒,买米比邻亦放船。结纳是君兄弟好,诙谐容我性情偏。山杯不惜劳相劝,明月枯查泛泠烟。”说的就是杨庄的风情。

“杨府”保境安民——杨庄镇名由来(扬州江都杨庄镇)

王家庄只有几户人家,清乾隆年间,迁来了周、徐、吴、孟四户商家。因地处交通要道,生意兴隆,日益繁荣,然常遭土匪抢劫,商民深受其苦。一日土匪又来抢劫,适逢护漕将军杨兆熊巡夜至此,土匪看到官船上悬挂的两个灯笼,一边是“清白堂”,一边是“杨府”,连忙四处逃散,王家庄才免遭抢劫。

“杨府”保境安民——杨庄镇名由来(扬州江都杨庄镇)

周宣王

说起杨家,其祖宗是很有名的。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在周幽王时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成为姬姓侯国吴杨侯。后代子孙杨震,东汉时官至司徒太尉,为官清廉很有名望。一夜有人造访,送黄金十斤给他,坚不肯收。来人说:“黑夜此事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到现在。杨庄杨家的门联至今仍有:“经纶济世;清白传家。”

“杨府”保境安民——杨庄镇名由来(扬州江都杨庄镇)

漕粮船队

清朝时期,皇家的供应全靠江南,当时护送漕粮船队的武官,就是姑苏名将杨兆熊,曾在太湖、高宝湖等地与土匪几经格斗,次次得胜,皇上赐地三千亩。加之他在镇江曾救护过邵伯杨家庄一谢姓青年,谢家感其恩德,将该乡谈家套西北庄园奉赠给杨将军。杨家又购民田三千亩,遂移居此地,造屋筑园,成为邵伯东乡的首富,人称杨府,盗匪也深感威慑。事后,王家庄的人向杨府借一灯笼,每晚挂于街头,以壮声威。杨府穿号衣的家人也常上街来,外地人以为杨府就在这里,水匪路霸便不敢来太岁头上动土。从此地方太平,人民安居。王家庄人就乐得顺其自然,将庄名改为“杨家庄”,后称“杨庄”。(王渡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